土地改革历史意义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录制工具和方法:电脑,微课制作工具,录音机
  设计思路: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经济这政治领域的改革。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意识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进项全面的土地改革。因为仍维持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地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只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将以后的发展问题好说好做。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对中国历史的重大意义,感受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政策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土地改革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展现历史图片能够认识学生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促使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探究氛围,引领学生唤醒对历史改革的感知,搭建已有知识基础和新知之间的桥梁;为接触新知识做预热】
  1. 同学们,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非常重要的,66年前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常大的改革,也就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对中国社会触及最深刻、涉及面最广泛的一场群众运动。土地改革的完成,宣告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彻底结束。那么我们首先看一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农民状况如何?插入一段视频
  2.通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插入一段视频);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插入一段视频);3)顽固了政权。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4)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速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插入一段视频);5)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業化开辟了道路。
  3.最后教师总结土地改革意义
  一)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二)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
  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
  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课后反思:讲完这节微课之后感觉到要补充的,要必须强调的地方有几项:如必须要讲改革的时间,1950年至1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然后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此次改革在整个土地改革史上,留下了隆重的一笔,因为这次改革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现在的教学早已不再是那种教师“满堂灌”的模式了,而是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也是21世纪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理应主动适应时代的这种新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实施思维教育,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中,应该如何来培养这种能力呢?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小学语文的阅读
期刊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
期刊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思想政治课越来越重视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然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还仅限于传授的讲授式教学,多媒体却成了一种演示的工具。他们在课堂上演示了大量的内容,课堂教学由“人灌”变成了“机灌”、“电灌”,并没有注重发挥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作用。这种重媒体轻学生、以媒体代替学生的教学现象,其根本上仍然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 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新课改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应当向学生传授、讲解基础的语文学科知识之外,更应当借助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情感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内心情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和特点,老师要用宽容、客观的心态去面对,在明确自己肩上教育重任,积极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同时,也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和道德素质。  一、教学个性化的专业素养  1、包容对待学生的个性化。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宽容的教学态度是必须具备的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師应
期刊
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诸如新成员的教育和融入,人际关系的协调,职业道德的教育,教风学风的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等许多问题会在潜移默化中解决和提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一、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他人”为核心理念,打造学校文化,也就是互信和自信。  互信的实质是“信人”,即信任别人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语言发展的着重时期。所以提高藏族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的就是极为重要的任务。对开拓藏族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气氛,硬化语文学习实践,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全面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具有深刻的意义。我在实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访谈形式结合拉萨地区藏族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情况,了解了拉萨地区藏族小学生汉语口语的能力情况,准保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建议:一、教师要学会籍大学生的兴趣点善
期刊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据考察和研究,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两种典型形式: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第二类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第一类情况是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表现出来,呈潜在的状态。第二类情况是学生因教与学等多种因素,不善思考,思维惰性大,不能提出问题或者是不善于提出问题,问题意识较少或没有。对教育
期刊
由于受特殊语言环境的影响,藏族学生的汉语言基础相对较弱。因此,根据藏族学生的现实情况,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其在接触汉语、感知汉语、研习汉语的过程中,从内心生发出对于汉语的热爱之情,进而激发藏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彰显语文课育人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实意义。  一、着眼藏族学生实际,创新课堂授课流程  藏族具有自身独特的藏语言体系,绝大部分的藏族学生都是在此种语言文化环
期刊
【摘 要】中学生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中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慢慢培养形成的,而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好中学生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要从点滴小事抓起、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关键期抓起,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