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魏郦道元所写《水经注》,虽是一部地学巨著,更是一部散文佳作。书中写景文字,历来广为传诵。其中关于三峡的描写便是它的精华所在,每次捧读《三峡》,总似是在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是品一杯千古佳酿,令人赏心悦目,心清气爽。原文摘录如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段文字,笔法凝练,提纲挈领,笼四时,接千里,山之雄奇,水之汹涌,尽缩于百余字之间。文章先总括三峡概貌,然后分述四季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
两山夹水,称之为峡。所以,写峡必写山。先总写三峡的地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那景象是,山连山,山套山,山山相接,山外有山;两岸重峦叠翠,犹如天然画廊,而且山峰十分密集,峰峰相连,浑同一体,所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叠”、“隐”、“蔽”四字道出了峡谷之深,峰之高险,本层文字虽字字扣山,句句突峰,但明处在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一个“两岸连山”的“岸”字巧妙把“水”牵入山中,读来一目了然,没有水,何来岸?所以,第一层既写山势险峻,又写江流狭窄,为写水作铺垫。节文省墨,笔法洗炼。
奇山之下,必有异水。二层写水,一是凶险:滔滔江水,淹没山陵,暗礁林立,江道变幻,水路断绝,船舶停航。二是迅疾:江水滔滔,急流滚滚,赛脱弦之箭,犹飞奔之马,一泄千里。你看,那一叶扁舟在急流中搏浪勇进,“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又是一幅扣人心弦的画面啊!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与之何等神似,绝妙地流露出赦免后驾舟东归时的狂喜心情,也可算妙手偶得吧。作者笔端饱蘸激情,运足劲头,描绘江水奔腾、雪浪排空之景观。然峡江之水不全是这样惊心动魄,接下去,作者开始调转笔锋,精描三峡春冬之景,与夏日里的惊涛骇浪作了鲜明的对比,前后反差强烈,先张后驰,扣人心弦。
三峡春冬景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宁静的绿潭,安恬如眠,仿佛它由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变得含情脉脉,悠然自得。而在这一温柔的景色中又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似溅起串串玉珠,纷纷碎银,似是“银河落九天”。在色调上,白绿相衬,更有青山点缀,交映生辉,色彩鲜明如画;在感官上,此时人坐舟上,仰视山峰草木,悬泉瀑布,俯视着脚下的碧水,会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飘逸,又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感;在遣词造句上,写潭水、浪花、泉水、瀑布、古柏、草木等物态,各具神韵,自然贴切,信手拈来,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意境高远而又深致,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你看“清荣峻茂”四字,一字一景,简洁概括,且各具特色,妙趣横生,虽然作者没有多花笔墨写芳草鲜丽,落英缤纷,莺啭鹃蹄,百花斗艳,我们却能够很自然地循着他的笔迹,想象出这些幽静、妩媚的瑰丽春色和旖旎风光。你似乎可以看到:三峡江边花正红,叶正绿,两岸高山草木青青,苍翠欲滴;一江春水卷浪花,碧澄洁净,缓缓东去。真是山水有意,草木含情,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而接着“良多趣味”便是脱口而出,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最后描写秋冬景象。文中写到:“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一层写出了秋冬的肃杀景色。作者选择天刚放晴、白露为霜的早晨,在空旷的山谷里,回响着猿猴的悲啼,造足了悲寂、凄凉的气氛,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作者是在写悲秋之情,与上文明朗欢快的气氛恰成对照。两岸纤夫号子阵阵,苍山上猿声悲鸣,触景生情,闻声而悲,催人泪下,不禁泪湿衣衫。
许多诗人都把三峡的猿声作为写诗的一大亮点,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说“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也写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诗句,也给我们一种凄凉的感觉。三峡最让人伤心的,恐怕就是这猿声了。当时的船夫们为了生存,他们终年在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作者在江河流域活动,调查水源地理,观察民情风俗,所以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了解人民疾苦。这里以深沉的笔调,对劳动人民寄予了由衷的同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渔歌,把自然景物与人们的心情渗合到一起,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它作为全文的尾声,也使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加充实。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精巧,浑然一体,尤在描山摹水上更见作者功力。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作者运笔变化多端,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惊叹于《三峡》的奇文秀句,神游在祖国的奇山异水中。不禁若有所悟:自然是美丽的,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古人衷爱山水,陶冶性情,提升品位,寄托情怀,成就了无数不朽的诗文。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其和谐共存,岂不应是人类永恒的最美好的情感吗?■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段文字,笔法凝练,提纲挈领,笼四时,接千里,山之雄奇,水之汹涌,尽缩于百余字之间。文章先总括三峡概貌,然后分述四季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
两山夹水,称之为峡。所以,写峡必写山。先总写三峡的地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那景象是,山连山,山套山,山山相接,山外有山;两岸重峦叠翠,犹如天然画廊,而且山峰十分密集,峰峰相连,浑同一体,所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叠”、“隐”、“蔽”四字道出了峡谷之深,峰之高险,本层文字虽字字扣山,句句突峰,但明处在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一个“两岸连山”的“岸”字巧妙把“水”牵入山中,读来一目了然,没有水,何来岸?所以,第一层既写山势险峻,又写江流狭窄,为写水作铺垫。节文省墨,笔法洗炼。
奇山之下,必有异水。二层写水,一是凶险:滔滔江水,淹没山陵,暗礁林立,江道变幻,水路断绝,船舶停航。二是迅疾:江水滔滔,急流滚滚,赛脱弦之箭,犹飞奔之马,一泄千里。你看,那一叶扁舟在急流中搏浪勇进,“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又是一幅扣人心弦的画面啊!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与之何等神似,绝妙地流露出赦免后驾舟东归时的狂喜心情,也可算妙手偶得吧。作者笔端饱蘸激情,运足劲头,描绘江水奔腾、雪浪排空之景观。然峡江之水不全是这样惊心动魄,接下去,作者开始调转笔锋,精描三峡春冬之景,与夏日里的惊涛骇浪作了鲜明的对比,前后反差强烈,先张后驰,扣人心弦。
三峡春冬景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宁静的绿潭,安恬如眠,仿佛它由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变得含情脉脉,悠然自得。而在这一温柔的景色中又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似溅起串串玉珠,纷纷碎银,似是“银河落九天”。在色调上,白绿相衬,更有青山点缀,交映生辉,色彩鲜明如画;在感官上,此时人坐舟上,仰视山峰草木,悬泉瀑布,俯视着脚下的碧水,会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飘逸,又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感;在遣词造句上,写潭水、浪花、泉水、瀑布、古柏、草木等物态,各具神韵,自然贴切,信手拈来,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意境高远而又深致,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你看“清荣峻茂”四字,一字一景,简洁概括,且各具特色,妙趣横生,虽然作者没有多花笔墨写芳草鲜丽,落英缤纷,莺啭鹃蹄,百花斗艳,我们却能够很自然地循着他的笔迹,想象出这些幽静、妩媚的瑰丽春色和旖旎风光。你似乎可以看到:三峡江边花正红,叶正绿,两岸高山草木青青,苍翠欲滴;一江春水卷浪花,碧澄洁净,缓缓东去。真是山水有意,草木含情,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而接着“良多趣味”便是脱口而出,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最后描写秋冬景象。文中写到:“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一层写出了秋冬的肃杀景色。作者选择天刚放晴、白露为霜的早晨,在空旷的山谷里,回响着猿猴的悲啼,造足了悲寂、凄凉的气氛,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作者是在写悲秋之情,与上文明朗欢快的气氛恰成对照。两岸纤夫号子阵阵,苍山上猿声悲鸣,触景生情,闻声而悲,催人泪下,不禁泪湿衣衫。
许多诗人都把三峡的猿声作为写诗的一大亮点,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说“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也写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诗句,也给我们一种凄凉的感觉。三峡最让人伤心的,恐怕就是这猿声了。当时的船夫们为了生存,他们终年在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作者在江河流域活动,调查水源地理,观察民情风俗,所以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了解人民疾苦。这里以深沉的笔调,对劳动人民寄予了由衷的同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渔歌,把自然景物与人们的心情渗合到一起,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它作为全文的尾声,也使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加充实。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精巧,浑然一体,尤在描山摹水上更见作者功力。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作者运笔变化多端,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惊叹于《三峡》的奇文秀句,神游在祖国的奇山异水中。不禁若有所悟:自然是美丽的,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古人衷爱山水,陶冶性情,提升品位,寄托情怀,成就了无数不朽的诗文。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其和谐共存,岂不应是人类永恒的最美好的情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