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实践是教学理念最好的试金石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t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是我国最早实行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取得了重大的成效。正如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在无锡市惠山区十年课改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总结的一样:“十年课改给整个江苏基础教育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带来了江苏基础教育整体面貌的显著变化,用‘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代替了‘提供适合教育的学生’;其次是带来了江苏基础教育‘生态面貌’的显著变化,用‘遵循规律、拥有尊严’代替了‘单一苦干、片面流汗’;再次是带来了江苏基础教育工作者精神面貌的显著变化,用‘关注能力、关注会学’代替了‘关注分数、关注学会’;最后是带来了江苏基础教育课堂面貌的显著变化,用‘自主合作探究’代替了‘他主训练灌输’,呈现出‘学生动起来、教师跑起来、课堂活起来、校园乐起来、社会笑起来’的生动局面。”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回顾走过的课改之路,我们赫然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统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式的运用等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教师主体的活动,而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观念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但需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二者统一于教学实践活动中。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充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学前儿童心智发展不成熟,还处于“他律”阶段,这给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处理带来了难度。
  (2)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把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内化,并实现自身的发展。我们应一改过去“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分别担任着不同的角色。
  (3)知识观——一种能力培养。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导致了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产生,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非具体的系统知识的教学,“‘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代替了‘提供适合教育的学生’”。
  (4)教学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根据皮亚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明显的集中化(只注意情境中的某一方面)、不可逆性、不能理解守恒定理等特点。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因此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广泛利用各种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绘画等促进教学。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除了更新教育观念外,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的要求。
  (1)促进个人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和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师资问题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大问题,以江苏省如东县教师机构为例,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全部教师比例的三分之一,还有相当部分老师是从小学教育或其他行业转岗的,这些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应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发展我们的专业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
  (2)提高自身科研水平。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的自主创新和科研活动,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把教学实践和科研结合起来,探索学前教育教学的规律,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勇于打破常规,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实验,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
  (3)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老师作为教师集体的一员应该树立集体合作的意识,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探讨。现在“专家型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目标更是需要教师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一改传统“单一苦干、片面流汗”的作风,实现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教育胜景。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2001年实行课改以来,关于课改的评论好的坏的都有,虽然课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课改取得的巨大成绩。课改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进行中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完善,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也会不断地对课改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要勇于承担起这一责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丰富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有效地应用于教师实践和学前教育研究。
  教学实践是教学理念最好的试金石,教师在课改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最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得以验证。课改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应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教师本身也应关注我国的课改,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尝试,勇于突破,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新苗幼儿园)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如竞赛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每节公开课老师们都会花数倍于平时备课的时间,极尽所能地准备好各种资料,集思广益,精雕细琢,力求标新立异,并进行多次反复的“打磨”,因此涌现了不少精彩的课例。然而透过教师深厚的功底、广博的知识、精妙的设计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公开课唯新颖是优、唯热闹为佳,歌舞升平和绝对完美,掩盖了真正教学过程
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研究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总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十一五”规划课题,本人承担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我认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除了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也不能忽视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评价。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评价无足重轻,实际上,它对学生影响巨大。优化的评价不仅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浓厚的思辩之趣,营造既严肃紧张又活泼和
语文备考复习,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序化,即让散见的知识系统化。科学的序化能让复习思路清楚,目的明确,训练高效。科学的序化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按考纲能力层级序化  (1)识记(A):①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这些是考纲明文规定的、静态的知识。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结构、常见修辞方法、鉴赏术语、常见意象等,这些是答题必备的知识。  (2)理解(B):对感悟材料的含意,进行简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改变过去死板的满堂灌的“填鸭式”,取而代之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和充满活力的情境课堂。  前几天,偶尔看到了学校教研室邹丰老师的论文《在心灵的谷地上种上善良》,文章的开头她巧妙地运用了新加坡女作家尤今女士的散文《蜘蛛网》中这样的一段话:“宝贝,记得,永远永远不要把蜘蛛网捣坏,因为,你摧毁的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物理的教学内容有所减少,题目难度下降,但是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题目太难,没有解题的欲望,兴趣不浓。大部分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即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题海战术之后,成绩提高不大,而有一部分学生碰到物理题目根本无从着手,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高中学生解物理题时遇到的种种困难,有来自于学生自身心理、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于教师日常教学方面和试题构成等因素,本文从物理题难
读完著名教育学家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思如泉涌,周老师情文并茂的论述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氧分,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激励,是让孩子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腾空起飞的翅膀。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周弘老师说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对比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教学目标,不难发现,相比于中高年级,低年级把兴趣的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识字写字”板块还是“阅读”“写话”板块,“喜欢”“兴趣”都是目标中最突出的字眼。  但实际的课堂里,低年级的课往往年段特色不明显,人为地拔高或呆板的设计往往削减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象一:呆板的识字过程冲淡了学生读文的兴趣。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呈现出低年段识字量大的
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艺术课程追求的总目标是“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艺术能力”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艺术知识技能”。艺术教育是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仍有一些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其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即是重要的一项因素。  一、音乐教育评价体系
摘 要:历史小论文试题在2012年江苏历史高考卷中再次出现,这种高层次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方式,说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笔者从高考小论文试题的解答谈起,结合教育教学理论,阐述了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历史灵感思维能力、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四项策略方法。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方法  历史小论文的考查方式就是用议论文的形式结合材料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其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与交通安全、溺水伤亡、食物中毒等人为灾害方面,特别是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其伤亡人数不断增加,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创伤。  【相关链接】  2012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发生中小学生伤亡事故1377起,伤亡学生人数为1377人,其中非正常死亡21人中含猝死和窒息死亡5人,自杀5人,溺水身亡5人,交通事故死亡4人,不慎坠亡1人,不明原因死亡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