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研究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总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十一五”规划课题,本人承担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我认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除了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也不能忽视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评价。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评价无足重轻,实际上,它对学生影响巨大。优化的评价不仅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浓厚的思辩之趣,营造既严肃紧张又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轻松愉快的情境里,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快速发展。下面就观摹葛老师教授的《奶奶的白发》一课,畅叙本人的管窥之见。
《奶奶的白发》主要主要描述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它的主旨是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自己操心。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重点描写奶奶的白发;第二自然段写祖孙两代人围绕“白发”展开的对话。课文叙述简洁,富有情趣,适合朗读。同时,课文配有插图,因而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葛老师以课堂教学公平理念为指导,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听课老师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反馈性评价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文是一篇生活味很浓的文章,因为大部分小朋友都有过被奶奶呵护和操劳的体验。文章旨在唤醒学生沉睡的关爱体验,强化其感恩意识,使其在生活中给予长辈更多的孝敬和尊重。
检查阅读生字词时,学生读准了“望”。师:“你觉得‘望’是个什么动作,做做看?”大家于是一起开始表演,先做的孩子觉得很得意,跟着做的孩子也兴味盎然。
学生自发地将课堂与生活接轨,教师并没有刻意地进行说教,而是从评价中不断地修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其感悟生活里的问题。这一教法充分地体现语文的人文特点,让学生自觉地回忆生活,自觉地走进文本,自觉地走进人物心灵,自觉地完成知识的内部建构,与生活对话,与人物对话,充分、不露痕迹地实现了“文以载道”的功能。
二、互助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能将其搁置一边,而应该求得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让他们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如果一直这样坚持,那么中高年级的后进生将会大幅地减少。
问题得以解决的前提是得让学生听清。学生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积极思考,才能准确表达。教师以评价进行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葛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个别指导,并邀请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帮助,及时给予他鼓励,让课堂教学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使每个孩子得到了最大的发展。
三、赞美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尤其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自己的偶像。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老师的一个善意的赞美,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力量,甚至能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你真棒!”等口头语言和竖大拇指等肢体语言的赞美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利用奖赏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葛老师延用了“贴小红花”的形式较大地满足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师:“想想在平时,你帮奶奶做了些什么?”学生们有的说帮奶奶扫地、洗衣服、洗碗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一边恰当地给予鼓励,一边适时地赠送一朵小红花,并及时地进行价值观教育,教育他孝敬奶奶,让奶奶少操心,并鼓励他把这项事情继续做下去。
四、发散性评价促进学生生成创造
评价必须有集中针对性,但有时也可以是发散和无意义的。师:“我的头发乌黑乌黑,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读到这儿,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很明显,这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要将无意义的问题转化成有意义,则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
学生没有听懂问题,而是停留在“奶奶的头发为什么是雪白雪白的了”。生甲:“奶奶的头发雪白雪白的,是因为奶奶的年纪大了。”生乙:“奶奶因为年纪大了,头发的黑色素减少了,所以头发雪白雪白的。”听,说得多辩证、多科学啊!教师该怎么处理?葛老师表扬了孩子的博学多识,马上返回课本研读。师:“奶奶的白头发可以变黑吗?谁有办法让奶奶的黑发慢一点变白?”学生围绕让奶奶少操心来回答,切合文章主题,但由于有了主题的制约,学生的回答就显得按部就班,我觉得这样做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总小学)
《奶奶的白发》主要主要描述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它的主旨是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自己操心。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重点描写奶奶的白发;第二自然段写祖孙两代人围绕“白发”展开的对话。课文叙述简洁,富有情趣,适合朗读。同时,课文配有插图,因而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葛老师以课堂教学公平理念为指导,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听课老师有耳目一新之感。
一、反馈性评价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本文是一篇生活味很浓的文章,因为大部分小朋友都有过被奶奶呵护和操劳的体验。文章旨在唤醒学生沉睡的关爱体验,强化其感恩意识,使其在生活中给予长辈更多的孝敬和尊重。
检查阅读生字词时,学生读准了“望”。师:“你觉得‘望’是个什么动作,做做看?”大家于是一起开始表演,先做的孩子觉得很得意,跟着做的孩子也兴味盎然。
学生自发地将课堂与生活接轨,教师并没有刻意地进行说教,而是从评价中不断地修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其感悟生活里的问题。这一教法充分地体现语文的人文特点,让学生自觉地回忆生活,自觉地走进文本,自觉地走进人物心灵,自觉地完成知识的内部建构,与生活对话,与人物对话,充分、不露痕迹地实现了“文以载道”的功能。
二、互助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能将其搁置一边,而应该求得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让他们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如果一直这样坚持,那么中高年级的后进生将会大幅地减少。
问题得以解决的前提是得让学生听清。学生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积极思考,才能准确表达。教师以评价进行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使学生形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葛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个别指导,并邀请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帮助,及时给予他鼓励,让课堂教学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使每个孩子得到了最大的发展。
三、赞美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尤其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自己的偶像。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老师的一个善意的赞美,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力量,甚至能引导孩子走向成功!
“你真棒!”等口头语言和竖大拇指等肢体语言的赞美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利用奖赏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葛老师延用了“贴小红花”的形式较大地满足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师:“想想在平时,你帮奶奶做了些什么?”学生们有的说帮奶奶扫地、洗衣服、洗碗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一边恰当地给予鼓励,一边适时地赠送一朵小红花,并及时地进行价值观教育,教育他孝敬奶奶,让奶奶少操心,并鼓励他把这项事情继续做下去。
四、发散性评价促进学生生成创造
评价必须有集中针对性,但有时也可以是发散和无意义的。师:“我的头发乌黑乌黑,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读到这儿,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很明显,这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要将无意义的问题转化成有意义,则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
学生没有听懂问题,而是停留在“奶奶的头发为什么是雪白雪白的了”。生甲:“奶奶的头发雪白雪白的,是因为奶奶的年纪大了。”生乙:“奶奶因为年纪大了,头发的黑色素减少了,所以头发雪白雪白的。”听,说得多辩证、多科学啊!教师该怎么处理?葛老师表扬了孩子的博学多识,马上返回课本研读。师:“奶奶的白头发可以变黑吗?谁有办法让奶奶的黑发慢一点变白?”学生围绕让奶奶少操心来回答,切合文章主题,但由于有了主题的制约,学生的回答就显得按部就班,我觉得这样做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