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小论文试题在2012年江苏历史高考卷中再次出现,这种高层次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方式,说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笔者从高考小论文试题的解答谈起,结合教育教学理论,阐述了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历史灵感思维能力、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四项策略方法。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方法
  历史小论文的考查方式就是用议论文的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其特点是试题没有固定的参考答案,只有评分参考要求。历史小论文集考查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于一身,这就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的历史知识,充分展示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不管是从实用主义的应考角度,还是从学生自我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落到实处,落到日常教学的课堂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方法。
  1.立足学生
  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如在记忆能力方面,有的学生记忆能力强,不仅准确,而且保持的时间较长,而另一些学生记忆能力差,既不准确,也不长久。记忆能力不行的学生可能想象能力不错,而记忆能力强的,想象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理论基础与能力基础,学生的现状是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根据,任何教学方法均离不开学生的客观实际。因此,调查了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程度、认识方法、依据的史学观点,就成为我们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调查了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批改作业,这是一种既能全面铺开、又能深入持久的了解方法,教师必须持之以恒。
  2.吃透教材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仅不能轻视教材,而且要把教材读懂、读精、读透。读懂,就是对教材中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历史事件和历史图片之间内在联系,课文中段与段、课与课、章与章、书与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读明白,要挖掘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内因与外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事件的经过;产生的作用和历史意义等。读精,就是要善于概括归纳总结,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内容为例,如很多同学在读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都会产生疑惑,但在读完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以后,就能归纳总结出一些基本规律来,以反封建为任务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反资产阶级为任务的无产阶级革命。读透,就是要挖掘教材中的一些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仍以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为例,如在读完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之后,要挖掘两者之间的隐性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进入20世纪以后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
  3.优化课堂
  (1)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合作探讨的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把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之中,把原来的陈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大胆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在争议中理清思路,达成共识。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改变评价方式,不要让学生认为老师的答案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有了这样一个课堂教学环境,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有了肥沃的土壤。
  (2)拓展思路,培养不同层次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反映的是一个已经过去的世界,只有想象力或者说历史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历史。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历史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生动形象的表象,指导学生凭借历史资料与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描述历史事件的场面、过程,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丰满鲜活起来,消除与它们的历史疏离感。
  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在学生听课或讨论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突然产生的想法,这就是历史灵感思维能力的来源。但是在灵感思维出现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去完善灵感思维的结果,使可能是零散的、混乱的想法变成合理的、新颖的思维结果,从而让学生完成从灵感思维向创造性思维的转化,使创造性思维常态化。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历史教师的使命就是为学生建立这样的基础、空间和眼界,使学生在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两方面都得到发展和提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纵观时下的教学设计,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其一是目前很多老师知什么是该教的、什么是不该教的;不知什么是有意义、什么是有价值的,致使许多与目标关系不大的、与学生发展无益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其二是教学过程空泛、肤浅,不求精细,不求精深。为了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师不敢讲了、不愿导了,设计上看不到教师主导的功夫,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优化教学设计呢?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最优化”从一定的标准来
教材分析:  “学生装的设计与模拟制作”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为校园添色彩》“综合·探索”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教材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以学生服装为线索,从学生的着装入手,渗透相关的色彩知识、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学生通过学习既可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要领,又可以巩固和实践色彩搭配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服装的发展及作用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如竞赛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每节公开课老师们都会花数倍于平时备课的时间,极尽所能地准备好各种资料,集思广益,精雕细琢,力求标新立异,并进行多次反复的“打磨”,因此涌现了不少精彩的课例。然而透过教师深厚的功底、广博的知识、精妙的设计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公开课唯新颖是优、唯热闹为佳,歌舞升平和绝对完美,掩盖了真正教学过程
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研究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五总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十一五”规划课题,本人承担课堂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我认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除了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也不能忽视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评价。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评价无足重轻,实际上,它对学生影响巨大。优化的评价不仅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浓厚的思辩之趣,营造既严肃紧张又活泼和
语文备考复习,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序化,即让散见的知识系统化。科学的序化能让复习思路清楚,目的明确,训练高效。科学的序化是语文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按考纲能力层级序化  (1)识记(A):①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名篇。这些是考纲明文规定的、静态的知识。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结构、常见修辞方法、鉴赏术语、常见意象等,这些是答题必备的知识。  (2)理解(B):对感悟材料的含意,进行简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改变过去死板的满堂灌的“填鸭式”,取而代之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和充满活力的情境课堂。  前几天,偶尔看到了学校教研室邹丰老师的论文《在心灵的谷地上种上善良》,文章的开头她巧妙地运用了新加坡女作家尤今女士的散文《蜘蛛网》中这样的一段话:“宝贝,记得,永远永远不要把蜘蛛网捣坏,因为,你摧毁的不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物理的教学内容有所减少,题目难度下降,但是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题目太难,没有解题的欲望,兴趣不浓。大部分学生解题能力不强,即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题海战术之后,成绩提高不大,而有一部分学生碰到物理题目根本无从着手,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高中学生解物理题时遇到的种种困难,有来自于学生自身心理、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于教师日常教学方面和试题构成等因素,本文从物理题难
读完著名教育学家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思如泉涌,周老师情文并茂的论述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氧分,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激励,是让孩子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腾空起飞的翅膀。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周弘老师说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对比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教学目标,不难发现,相比于中高年级,低年级把兴趣的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识字写字”板块还是“阅读”“写话”板块,“喜欢”“兴趣”都是目标中最突出的字眼。  但实际的课堂里,低年级的课往往年段特色不明显,人为地拔高或呆板的设计往往削减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象一:呆板的识字过程冲淡了学生读文的兴趣。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呈现出低年段识字量大的
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艺术课程追求的总目标是“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艺术能力”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艺术知识技能”。艺术教育是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仍有一些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其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即是重要的一项因素。  一、音乐教育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