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湖北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的改革发展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省国资委加强出资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在应对危机保增长、调整重组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37户出资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490.56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6.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45%、56.22%,96%以上的企业超额完成全年考核目标。
自2003年湖北省国资委成立以来,始终把业绩考核制度建设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重要抓手。在业绩考核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上,按照“无中生有、有中修缮、缮中提炼、炼成规范”四个步骤 和“方法更简捷,指标更具有针对性,目标更准确,结果更符合企业实际”的精准考核要求扎实推进。2004年3月,出台了《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从此正式确立了省国资委以出资人身份对所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工作制度。2007年5月,又出台了《<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基本形成了省国资委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2009年12月,在《考核暂行办法》及其《补充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考核实践,又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2010年1月,施行新的业绩考核办法。
经过6年的探索与完善,一个以“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业绩考核与奖惩紧密挂钩”的湖北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已经成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企业保值增值和加快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业绩考核制度建立以来,湖北省国资委始终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础,将业绩考核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抓住驱动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引导企业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实现了出资企业业绩的大幅提升。但面对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省国资委从2010年开始在出资企业中推进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的试点与探索工作,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资本成本意识,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围绕“转变方式,壮大规模,优化配置,增强活力”目标,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实现价值创造的新飞跃。针对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实际,当前,要加快“四个转变”,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
一、加快由“哪壶开提哪壶”向“哪壶不开提哪壶”转变,即由考核企业“长项”向考核企业“短板”转变,引导企业更加重视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考核制度建立初期,考虑到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的实际,在分类考核指标的选择上,采取了“哪壶开提哪壶”的做法,这在考核工作起步阶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出资企业具有一定的基础以后,就要注重企业“短板”的考核,通俗的讲,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业绩考核结果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形象,关系到企业负责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各方面对业绩考核高度关注。前几年,对出资企业的业绩考核比较注重订制度、上轨道,在分类指标的确定上,主要考核的是企业的“长项”,即“哪壶开提哪壶”。这在起步阶段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成功的。按照“精准”考核的要求,就是在坚持考核指标“少而精”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管理“短板”的考核,即“哪壶不开提哪壶”。引导企业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就必须强化对企业管理薄弱环节的考核,针对企业的行业类型和自身特点分门别类地提出考核要求。
二、加快由“追求效益最大化”向“追求价值创造最大化”转变,即由考核企业会计利润向考核企业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转变,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树立价值创造理念,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发展质量
效益最大化指标只反映了债务成本,没有考虑股东的机会成本即股权成本,因此很可能会造成公司决策的短期行为,忽视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经济增加值考虑了包括净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客观反映了企业创造或者毁灭了的价值量,它强调只有当企业的利润高于资本成本时,企业才真正地在为股东创造价值。经济增加值(EVA)来源于股东利益、体现于企业战略部署、作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落脚于考核与激励、奠基于测试与分析、融合于企业文化,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企业一定有利润。当前,要做好四项工作,第一,要做好调研工作,尽快出台经济增加值考核试行办法和试点企业实施方案。第二,要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在国资委机关、企业领导层和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价值创造理念,提升资本回报意识,培养经济增加值考核专门人才。第三,要做好测算工作,这既需要理论知识准备,也需要领导和企业的支持,特别是相关部门还要积极配合。第四,要对试点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以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
三、加快由“主业不突出”向“主业收益最大化”转变,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做强主业,加大调整优化结构力度,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当前,企业实现的效益,有三成是靠非经常性收益实现的,说明主业效益不突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一个显着变化是,下大力气剥离非主业资产、清理低效资产、出售非核心业务,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经过调整,巩固了原有的技术、管理优势,进一步增强了主业竞争力。出资企业要做强主业和实现主业收益最大化,应着力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第一,紧紧抓住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所提供的重大机遇,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向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等价值链的高端集中。第二,按照国家“两型社会”建设和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要求和省国资委确定的主业,严控投资方向,专注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发展。第三,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力争取得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突破。
四、加快由“传统工业生产型”向“自主品牌创新型”转变,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
围绕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业绩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考核。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动态,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关键领域和占领未来制高点的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提高研发效率。第二,加强成本考核,强化成本的全过程管理,降低采购费用,优化原材料使用,改进工艺和管理流程,降低管理费用,确保成本竞争优势。但要特别注意,降低成本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以牺牲长期竞争力为代价,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项目支出不能轻易减少。第三,加强节能减排考核。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尽快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发展方式。
业绩考核体系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宗旨”,这就是业绩考核的“导向”和“责任”宗旨。“导向”就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导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业绩考核的正确方向,建立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紧密联系、短期改善与长期发展相互支持的指标体系,形成有利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责任”就是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建立覆盖全部监管企业及全体员工和国有产权代表的责任网络,形成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和过程监督相衔接、考核与奖惩相挂钩的责任体系。
(作者单位:湖北省国资委)
自2003年湖北省国资委成立以来,始终把业绩考核制度建设作为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重要抓手。在业绩考核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上,按照“无中生有、有中修缮、缮中提炼、炼成规范”四个步骤 和“方法更简捷,指标更具有针对性,目标更准确,结果更符合企业实际”的精准考核要求扎实推进。2004年3月,出台了《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从此正式确立了省国资委以出资人身份对所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工作制度。2007年5月,又出台了《<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补充意见》,基本形成了省国资委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2009年12月,在《考核暂行办法》及其《补充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考核实践,又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2010年1月,施行新的业绩考核办法。
经过6年的探索与完善,一个以“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业绩考核与奖惩紧密挂钩”的湖北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已经成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企业保值增值和加快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业绩考核制度建立以来,湖北省国资委始终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础,将业绩考核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抓住驱动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引导企业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实现了出资企业业绩的大幅提升。但面对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省国资委从2010年开始在出资企业中推进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的试点与探索工作,进一步引导企业树立资本成本意识,提高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围绕“转变方式,壮大规模,优化配置,增强活力”目标,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实现价值创造的新飞跃。针对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实际,当前,要加快“四个转变”,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
一、加快由“哪壶开提哪壶”向“哪壶不开提哪壶”转变,即由考核企业“长项”向考核企业“短板”转变,引导企业更加重视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考核制度建立初期,考虑到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的实际,在分类考核指标的选择上,采取了“哪壶开提哪壶”的做法,这在考核工作起步阶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出资企业具有一定的基础以后,就要注重企业“短板”的考核,通俗的讲,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业绩考核结果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形象,关系到企业负责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各方面对业绩考核高度关注。前几年,对出资企业的业绩考核比较注重订制度、上轨道,在分类指标的确定上,主要考核的是企业的“长项”,即“哪壶开提哪壶”。这在起步阶段是必要的,实践证明也是成功的。按照“精准”考核的要求,就是在坚持考核指标“少而精”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管理“短板”的考核,即“哪壶不开提哪壶”。引导企业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就必须强化对企业管理薄弱环节的考核,针对企业的行业类型和自身特点分门别类地提出考核要求。
二、加快由“追求效益最大化”向“追求价值创造最大化”转变,即由考核企业会计利润向考核企业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转变,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资本使用效率,树立价值创造理念,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发展质量
效益最大化指标只反映了债务成本,没有考虑股东的机会成本即股权成本,因此很可能会造成公司决策的短期行为,忽视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经济增加值考虑了包括净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客观反映了企业创造或者毁灭了的价值量,它强调只有当企业的利润高于资本成本时,企业才真正地在为股东创造价值。经济增加值(EVA)来源于股东利益、体现于企业战略部署、作用于企业经营与管理、落脚于考核与激励、奠基于测试与分析、融合于企业文化,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企业一定有利润。当前,要做好四项工作,第一,要做好调研工作,尽快出台经济增加值考核试行办法和试点企业实施方案。第二,要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在国资委机关、企业领导层和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价值创造理念,提升资本回报意识,培养经济增加值考核专门人才。第三,要做好测算工作,这既需要理论知识准备,也需要领导和企业的支持,特别是相关部门还要积极配合。第四,要对试点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以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
三、加快由“主业不突出”向“主业收益最大化”转变,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做强主业,加大调整优化结构力度,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当前,企业实现的效益,有三成是靠非经常性收益实现的,说明主业效益不突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一个显着变化是,下大力气剥离非主业资产、清理低效资产、出售非核心业务,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经过调整,巩固了原有的技术、管理优势,进一步增强了主业竞争力。出资企业要做强主业和实现主业收益最大化,应着力抓住三个关键环节:第一,紧紧抓住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所提供的重大机遇,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向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等价值链的高端集中。第二,按照国家“两型社会”建设和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要求和省国资委确定的主业,严控投资方向,专注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发展。第三,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力争取得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突破。
四、加快由“传统工业生产型”向“自主品牌创新型”转变,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
围绕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业绩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考核。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动态,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关键领域和占领未来制高点的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提高研发效率。第二,加强成本考核,强化成本的全过程管理,降低采购费用,优化原材料使用,改进工艺和管理流程,降低管理费用,确保成本竞争优势。但要特别注意,降低成本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以牺牲长期竞争力为代价,关系到企业长期发展的项目支出不能轻易减少。第三,加强节能减排考核。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尽快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清洁发展方式。
业绩考核体系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宗旨”,这就是业绩考核的“导向”和“责任”宗旨。“导向”就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导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业绩考核的正确方向,建立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紧密联系、短期改善与长期发展相互支持的指标体系,形成有利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责任”就是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建立覆盖全部监管企业及全体员工和国有产权代表的责任网络,形成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和过程监督相衔接、考核与奖惩相挂钩的责任体系。
(作者单位:湖北省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