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应该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总是采用强迫式的教学,不要向学生灌输知识,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活动,探索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这样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还要注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都是促进自主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主要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要想培养学生自学意识、自学能力,教师需讲究方法、讲究策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更多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无法真正得到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同时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1 注重课前预习环节,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有策略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 [1]。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预习任务,一方面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预习方向与清晰的预习思路,另一方面让学生以问题为指导完成整个预习过程,让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到锻炼。此外,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可以科学运用微课等先进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利用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引导学生简单熟悉新知识,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利用教材、网上资料等完成任务,之后以线上检测的方法检查自身预习情况,实现对预习效果的有效巩固。最后,为保证预习的有效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断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进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是找到新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个体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指导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内在影响因素,基于学生实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巩固[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探究心理强这一特点,为学生巧妙设置问题情境,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亲身实践、自主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与深刻记忆。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最短路线选择”为知识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圆柱上寻找最短路径,并在寻找过程中指导学生动手绘画、测算、自主思考以及小组间讨论,最终找到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开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以往知识经验对题目进行拓展,如将圆柱体换成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解题的喜悦,同时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除合理利用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外,教师也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于常见的生活现象、生活事例中蕴含数学知识,利用学生普遍熟悉的生活事例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同时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投入自主学习活动[3]。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合作探究
我们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并不是让学生个体单独学习,生生合作也是自主探索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多个学习小组,提出适合合作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共同进步,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4]。例如在“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玩扑克游戏的方式,针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知识进行合作研究,比如“从54张扑克牌中抽出一张牌是红桃”这就是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然后再让学生们讨论其他两种情况,应该如何借助扑克牌进行研究学习,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指导,确保每个学习小组都能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索获得知识,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如果缺少了教师的合理指导,学生可能会对停留在对一些沒有价值的细节的纷争上,或者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实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思考探究,要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才能推动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霞.论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27.
[2]孙振亚.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31.
[3]徐渊财,王晓琴.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5.
[4]党晓红,徐大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61-62.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要想培养学生自学意识、自学能力,教师需讲究方法、讲究策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更多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无法真正得到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同时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1 注重课前预习环节,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有策略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 [1]。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预习任务,一方面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预习方向与清晰的预习思路,另一方面让学生以问题为指导完成整个预习过程,让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到锻炼。此外,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可以科学运用微课等先进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利用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引导学生简单熟悉新知识,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利用教材、网上资料等完成任务,之后以线上检测的方法检查自身预习情况,实现对预习效果的有效巩固。最后,为保证预习的有效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断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进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或是找到新颖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个体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指导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内在影响因素,基于学生实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巩固[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探究心理强这一特点,为学生巧妙设置问题情境,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亲身实践、自主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与深刻记忆。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最短路线选择”为知识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圆柱上寻找最短路径,并在寻找过程中指导学生动手绘画、测算、自主思考以及小组间讨论,最终找到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开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以往知识经验对题目进行拓展,如将圆柱体换成长方体、正方体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解题的喜悦,同时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除合理利用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外,教师也可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于常见的生活现象、生活事例中蕴含数学知识,利用学生普遍熟悉的生活事例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同时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投入自主学习活动[3]。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合作探究
我们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并不是让学生个体单独学习,生生合作也是自主探索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多个学习小组,提出适合合作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共同进步,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4]。例如在“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玩扑克游戏的方式,针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知识进行合作研究,比如“从54张扑克牌中抽出一张牌是红桃”这就是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然后再让学生们讨论其他两种情况,应该如何借助扑克牌进行研究学习,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指导,确保每个学习小组都能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索获得知识,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如果缺少了教师的合理指导,学生可能会对停留在对一些沒有价值的细节的纷争上,或者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实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思考探究,要努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才能推动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霞.论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27.
[2]孙振亚.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31.
[3]徐渊财,王晓琴.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65.
[4]党晓红,徐大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