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针对中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已经相对具有一些难度,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就是我们当前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因此笔者在下文中主要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希望下文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1.1、学生对应用题学习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深刻的阐释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新事物的重要性。应用题由于综合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一直作为小学数学中学习的重难点,大多小学生对应用题是有恐惧心理的,更别说对应用题部分的学习产生兴趣。大多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是望而生畏的,尽管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也记住了很多的数学公式,但是对于应用题的解答仍会是茫然无措,毫无头绪,从而不断演变成对数学应用题的望而生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失去了信心。
1.2、教师太过重視题海战术,忽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改要求现代教学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局限于原有的题海战术中,但是,仍有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照搬传统教学模式,利用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基本数学知识点。然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比利用题海战术来强化学习要显得更重要,尤其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判断能力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
1.3、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绝对否定
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大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的教师甚至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另起炉灶,以偏概全。如对教学情境的过度创设,不管内容和要求,一律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把数学课堂变成一场戏剧表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适应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不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过分解读,甚至是错误解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自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教学的精华部分,不能否定传统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不够,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2、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
(1)准确把握教材,合理的情景式教学。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教学大纲的来源,也是学生知识点复习的重要资料书。新课程教材把应用题编排到各个章节,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点的要求,相应的应用题穿插在各章节之中,能够更好的让教师和学生把握应用题知识点的切入点。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把握教材知识核心,针对不同应用题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一方面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题意,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理解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泛研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度。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还需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尽可能的对学生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开发。(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等手段,不仅让学生对应用问题有直观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方法的传授和思维模式的培养。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当注重方法的传授,有时甚至可以一题多解,不能在学生不会解题时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更应该注重方法与技巧的传授。(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应用题时,应当更多的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团队的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数学的绝大多数知识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故教师若能积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则必然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如针对“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应首先引导学生想象立体图形的整体样式,而后再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解题过程变得直观化,而且还能够在培养学生数学想象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4、小组合作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以及生生的有效沟通将是和谐课堂构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且基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方能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继而可针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补足策略,以确保理想的教学成效。如当进行“三角形类型”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对其中难度系数较低的问题进行探讨,而对于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如此一来,当学生通过与同学共同探讨的方式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且能切实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如此,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还能让学生学习到其他同学身上的思维优点,继而将之与自身想法相结合,如此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找到更加简便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而在提升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同时,亦能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结束语
综上,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培养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其实就是锻炼其数学应用意识,这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笔者在上文中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希望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22(07):84-85.
[2]陈淑琼.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33(29):104-105.
[3]王彩蕊.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5,12(21):170-17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1.1、学生对应用题学习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深刻的阐释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新事物的重要性。应用题由于综合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一直作为小学数学中学习的重难点,大多小学生对应用题是有恐惧心理的,更别说对应用题部分的学习产生兴趣。大多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是望而生畏的,尽管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也记住了很多的数学公式,但是对于应用题的解答仍会是茫然无措,毫无头绪,从而不断演变成对数学应用题的望而生畏。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中失去了信心。
1.2、教师太过重視题海战术,忽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改要求现代教学更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局限于原有的题海战术中,但是,仍有部分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照搬传统教学模式,利用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基本数学知识点。然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比利用题海战术来强化学习要显得更重要,尤其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判断能力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
1.3、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绝对否定
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大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的教师甚至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另起炉灶,以偏概全。如对教学情境的过度创设,不管内容和要求,一律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把数学课堂变成一场戏剧表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适应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不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过分解读,甚至是错误解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自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教学的精华部分,不能否定传统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不够,是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2、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分析
(1)准确把握教材,合理的情景式教学。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教学大纲的来源,也是学生知识点复习的重要资料书。新课程教材把应用题编排到各个章节,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点的要求,相应的应用题穿插在各章节之中,能够更好的让教师和学生把握应用题知识点的切入点。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把握教材知识核心,针对不同应用题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一方面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题意,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理解到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密切相关的,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空泛研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度。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还需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尽可能的对学生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开发。(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等手段,不仅让学生对应用问题有直观感受,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方法的传授和思维模式的培养。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当注重方法的传授,有时甚至可以一题多解,不能在学生不会解题时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更应该注重方法与技巧的传授。(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解决应用题时,应当更多的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和团队的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数学的绝大多数知识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故教师若能积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则必然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如针对“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应首先引导学生想象立体图形的整体样式,而后再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解题过程变得直观化,而且还能够在培养学生数学想象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4、小组合作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以及生生的有效沟通将是和谐课堂构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且基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方能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继而可针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补足策略,以确保理想的教学成效。如当进行“三角形类型”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对其中难度系数较低的问题进行探讨,而对于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如此一来,当学生通过与同学共同探讨的方式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且能切实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如此,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还能让学生学习到其他同学身上的思维优点,继而将之与自身想法相结合,如此将有利于促进学生找到更加简便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而在提升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同时,亦能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结束语
综上,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培养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其实就是锻炼其数学应用意识,这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笔者在上文中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希望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立平,胡帅.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22(07):84-85.
[2]陈淑琼.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3,33(29):104-105.
[3]王彩蕊.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5,12(2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