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地苏中心小学)学生蓝相萍去找语文教师韦斯娜,到办公室时看到韦斯娜正认真练字,这一幕触动了蓝相萍。“韦老师总是以身作则地教育我们,她要求我们做到的,自己都会做到。比如,她告诉我们要节约水电、少用塑料袋,她平时也是这样做的。”蓝相萍告诉记者。
言传身教,是韦斯娜多年来坚持的教育方法。从教十七年,韦斯娜坚守在都安的乡村学校里,以行动教育学生、用热情浇灌教育事业。今年9月,她获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
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2002年刚参加工作时,韦斯娜到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预安教学点任教。当时师资紧缺,学校便安排她担任二年级、三年级复式班的教学工作。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既教语文又教数学,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
韦斯娜迎难而上。她向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找有关复式班教学的书籍进行自主研究和摸索。经过努力“充电”,她的知识面不断拓宽,教学水平迅速提高。虽然工作才两年,但她所带的班级连续两年在全乡综合测评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样的成绩,让韦斯娜找到了自信。但她深知,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唯有不断提升自己。多年来,她坚持阅读,勤学善思,多渠道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吴忠豪的《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小学语文課程与教学论》、王荣生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语文课程论基础》等专业书籍,既是她成长的“引路者”,也是开启她的教研之门的“钥匙”。她还搜索于永正、窦桂梅、王淞舟等教育名家的讲座和展示课视频,充分汲取名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并详细记录学习心得。
韦斯娜善于将学到的方法用于教学实践,尤其注重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她说:“学生还小,难免会有分神的时候,为了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我偶尔会放下手中的书本,给他们讲个笑话或是励志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这招很有效,他们很快又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了。”
这样的教学技巧韦斯娜还有很多。比如,她充分利用好课前五分钟,给学生讲故事,或者利用喜马拉雅App播放一些故事给学生们听。五分钟很短,有时候讲不完或听不完,她就会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籍,让他们到学校阅览室翻看。高年级时,她便有意识地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让他们有目的地积累素材,久而久之,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能力随之提高。
“韦老师有魔法,因为她总能让我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特别喜欢韦老师,也特别喜欢她的课。”韦斯娜的学生唐蒙蒙说。
育人的智慧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想尽方法、用尽招数。没有一点智慧,还真‘斗’不过这帮孩子。”韦斯娜笑着说。韦斯娜从教17年,也当了17年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她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育方法。
韦斯娜认为,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她从小事抓起,小到学生有没有佩戴红领巾、有没有按时出操、有没有穿戴整齐等,她将一件件小事当成大事来抓,并长期坚持,促使学生的纪律意识逐渐增强。“当然,真正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因为班主任面对的是许多个性鲜明的个体,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灵活多变,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需要见机行事,还得有足够的耐心。”韦斯娜如是说。
一次出早操,韦斯娜发现班里有一个男生穿着拖鞋,这明显违反了学校规定。她仔细观察,看他是否有特殊原因。但她发现该生能跳能跑,显然没有特殊情况。做完操后,她就找到这名男生,问他为什么穿拖鞋来学校,谁知该生笑嘻嘻地说:“老师,我没别的鞋了,就这双。”说完还得意地看向其他同学,摆出“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态度。
韦斯娜明白,要对付这种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不能来硬的,她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她先让该生归队,然后将下午的体育课调到了上午第一节课(韦斯娜兼上该班的体育课)。课上,她让学生先进行课前热身运动——跑步。跑第一圈时,该生没什么反应,第二圈开始逐渐慢下了脚步,成为班上最后一个达到终点的人。“现在知道为什么要按规定穿鞋了吗?”韦斯娜问他。该生羞愧地低下头,见其态度好转,韦斯娜便开始耐心给他讲解穿戴整齐的必要性。最后,该生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违反纪律了。
多年来,韦斯娜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每学期都被评为学校优秀班级。她带出了不少优秀学生,如河池地区优秀学生干部苏柳琴、罗文雅,河池市三好学生易静雯等。
做学生成长的“护航者”
作为班主任,韦斯娜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成长。2002年,她在东庙乡预安教学点任教,这个教学点地处边远山区,村民生活水平较低,村里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学生中有不少是留守儿童。
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于是,韦斯娜承担起了照顾他们的重任。她对学生的爱,无声地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手把手教他们叠被子、摆放日用品,学生生病她帮忙取药、整夜陪护,学生情绪不好她耐心疏导……
当时学校条件不好,没有饭堂,寄宿学生每天轮流生火煮饭,吃的都是从家里带来的熟菜,通常一小瓶菜就要吃一周。“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这么差,肯定会影响身体发育。”韦斯娜很是心疼。为了给学生们改善伙食,增加营养,她每个周末都会到集市多买一些肉回来。因为没有冰箱,为了延长肉的放存时间,她将肉切成块,用盐腌好,再用大火炒熟。每到饭点,韦斯娜就将肉分给学生们。“冬天的时候还好,能吃三四天,但夏天太热,肉只能放一天。”韦斯娜至今犹记得当时的情景。
呵护学生成长不仅需要付出爱心,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因材施教。家访,是韦斯娜了解学生心理、为学生成长护航的重要方式。“班里总有一些‘问题’学生,走进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韦斯娜说。
2018年秋季学期,韦斯娜接管了一个新的班级。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班里的晓才(化名)情绪低落,缺乏上进心,而且经常迟到,还屡教不改。韦斯娜认为,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在家庭。于是,她到晓才家进行家访。在与晓才父母的交流中,得知晓才在家里经常玩手机,而且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韦斯娜耐心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在韦斯娜和晓才父母的共同努力下,晓才慢慢改掉了玩手机的习惯。在家长会上,韦斯娜特意表扬了晓才,并肯定了晓才父母的工作。晓才后来进步明显,在期末考试中语文科目考出了好成绩。
“是韦老师的不放弃不抛弃,让我的孩子进步这么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师的爱心、耐心和用心。”晓才的妈妈充满感激地说。
17年来,韦斯娜用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无私的爱,带领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她也在三尺讲台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由于工作出色,曾有多所县城学校向她伸出橄榄枝,但她都拒绝了。她说:“我就是农村的孩子,我的根在这里,我愿意在农村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越来越多农村孩子能够实现梦想。”
(责编 蒙秀溪)
言传身教,是韦斯娜多年来坚持的教育方法。从教十七年,韦斯娜坚守在都安的乡村学校里,以行动教育学生、用热情浇灌教育事业。今年9月,她获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
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2002年刚参加工作时,韦斯娜到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预安教学点任教。当时师资紧缺,学校便安排她担任二年级、三年级复式班的教学工作。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既教语文又教数学,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
韦斯娜迎难而上。她向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找有关复式班教学的书籍进行自主研究和摸索。经过努力“充电”,她的知识面不断拓宽,教学水平迅速提高。虽然工作才两年,但她所带的班级连续两年在全乡综合测评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样的成绩,让韦斯娜找到了自信。但她深知,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绩,唯有不断提升自己。多年来,她坚持阅读,勤学善思,多渠道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吴忠豪的《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小学语文課程与教学论》、王荣生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语文课程论基础》等专业书籍,既是她成长的“引路者”,也是开启她的教研之门的“钥匙”。她还搜索于永正、窦桂梅、王淞舟等教育名家的讲座和展示课视频,充分汲取名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并详细记录学习心得。
韦斯娜善于将学到的方法用于教学实践,尤其注重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她说:“学生还小,难免会有分神的时候,为了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我偶尔会放下手中的书本,给他们讲个笑话或是励志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这招很有效,他们很快又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了。”
这样的教学技巧韦斯娜还有很多。比如,她充分利用好课前五分钟,给学生讲故事,或者利用喜马拉雅App播放一些故事给学生们听。五分钟很短,有时候讲不完或听不完,她就会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籍,让他们到学校阅览室翻看。高年级时,她便有意识地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让他们有目的地积累素材,久而久之,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能力随之提高。
“韦老师有魔法,因为她总能让我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特别喜欢韦老师,也特别喜欢她的课。”韦斯娜的学生唐蒙蒙说。
育人的智慧
“班主任是班级之魂,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想尽方法、用尽招数。没有一点智慧,还真‘斗’不过这帮孩子。”韦斯娜笑着说。韦斯娜从教17年,也当了17年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她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育方法。
韦斯娜认为,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她从小事抓起,小到学生有没有佩戴红领巾、有没有按时出操、有没有穿戴整齐等,她将一件件小事当成大事来抓,并长期坚持,促使学生的纪律意识逐渐增强。“当然,真正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因为班主任面对的是许多个性鲜明的个体,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灵活多变,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需要见机行事,还得有足够的耐心。”韦斯娜如是说。
一次出早操,韦斯娜发现班里有一个男生穿着拖鞋,这明显违反了学校规定。她仔细观察,看他是否有特殊原因。但她发现该生能跳能跑,显然没有特殊情况。做完操后,她就找到这名男生,问他为什么穿拖鞋来学校,谁知该生笑嘻嘻地说:“老师,我没别的鞋了,就这双。”说完还得意地看向其他同学,摆出“你能拿我怎么样”的态度。
韦斯娜明白,要对付这种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不能来硬的,她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她先让该生归队,然后将下午的体育课调到了上午第一节课(韦斯娜兼上该班的体育课)。课上,她让学生先进行课前热身运动——跑步。跑第一圈时,该生没什么反应,第二圈开始逐渐慢下了脚步,成为班上最后一个达到终点的人。“现在知道为什么要按规定穿鞋了吗?”韦斯娜问他。该生羞愧地低下头,见其态度好转,韦斯娜便开始耐心给他讲解穿戴整齐的必要性。最后,该生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违反纪律了。
多年来,韦斯娜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每学期都被评为学校优秀班级。她带出了不少优秀学生,如河池地区优秀学生干部苏柳琴、罗文雅,河池市三好学生易静雯等。
做学生成长的“护航者”
作为班主任,韦斯娜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关注他们的成长。2002年,她在东庙乡预安教学点任教,这个教学点地处边远山区,村民生活水平较低,村里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学生中有不少是留守儿童。
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寄宿在学校。于是,韦斯娜承担起了照顾他们的重任。她对学生的爱,无声地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手把手教他们叠被子、摆放日用品,学生生病她帮忙取药、整夜陪护,学生情绪不好她耐心疏导……
当时学校条件不好,没有饭堂,寄宿学生每天轮流生火煮饭,吃的都是从家里带来的熟菜,通常一小瓶菜就要吃一周。“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这么差,肯定会影响身体发育。”韦斯娜很是心疼。为了给学生们改善伙食,增加营养,她每个周末都会到集市多买一些肉回来。因为没有冰箱,为了延长肉的放存时间,她将肉切成块,用盐腌好,再用大火炒熟。每到饭点,韦斯娜就将肉分给学生们。“冬天的时候还好,能吃三四天,但夏天太热,肉只能放一天。”韦斯娜至今犹记得当时的情景。
呵护学生成长不仅需要付出爱心,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因材施教。家访,是韦斯娜了解学生心理、为学生成长护航的重要方式。“班里总有一些‘问题’学生,走进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韦斯娜说。
2018年秋季学期,韦斯娜接管了一个新的班级。一段时间后,她发现班里的晓才(化名)情绪低落,缺乏上进心,而且经常迟到,还屡教不改。韦斯娜认为,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在家庭。于是,她到晓才家进行家访。在与晓才父母的交流中,得知晓才在家里经常玩手机,而且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为了引起家长的重视,韦斯娜耐心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沟通交流。在韦斯娜和晓才父母的共同努力下,晓才慢慢改掉了玩手机的习惯。在家长会上,韦斯娜特意表扬了晓才,并肯定了晓才父母的工作。晓才后来进步明显,在期末考试中语文科目考出了好成绩。
“是韦老师的不放弃不抛弃,让我的孩子进步这么大,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师的爱心、耐心和用心。”晓才的妈妈充满感激地说。
17年来,韦斯娜用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无私的爱,带领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她也在三尺讲台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由于工作出色,曾有多所县城学校向她伸出橄榄枝,但她都拒绝了。她说:“我就是农村的孩子,我的根在这里,我愿意在农村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越来越多农村孩子能够实现梦想。”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