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什么?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在刚上讲台时都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语文,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语文,是学好其他任何一科的基础,语文基础不打好,其他科目的学习无法开展。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已是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辅助的模式了,且高中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有一定程度的形成,他们在语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已有自己的取舍。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把握以下两大块:教师应把握好“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教师要一切以学生为主体。
为人师表 自主学习 引导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 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103-01
1.“为人师表”是前提条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为人师表”是我们常常说在嘴边的家喻户晓的一个词。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承担着传递价值观的巨大责任。这就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自己都做不到拥有正确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能培育好学生?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所以语文老师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甘愿奉献,培育精英的精神。并且不断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无时无刻不在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应对不同的学生游刃有余。比如,我们在讲授白居易的《长恨歌》时,不能仅仅是就课文而研读课文,而应有一种大语文观。大语文观的概念极其宽泛,其中就包括“文史哲”结合的学习观。《长恨歌》主要讲述了李杨的爱情悲剧,而李杨的爱情为什么会是悲剧的结局,这离不开时代大背景,离不开命运大背景,这就既牵涉到了历史的层面,页牵涉到了哲学的层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仅仅是它自己能左右的,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我们在学习《边城》时,我们就不能就故事论故事,我们不能仅仅知道翠翠人物形象中“真、善、美的化身 ”、“大自然的女儿”、“温柔沉静、自然可爱、柔中带刚、坚强倔强”等的品性,就心满意足。我们也需要“比较学习”的语文观。我们可以将《边城》中的翠翠和《红高粱》中的九儿进行对比,分析造成二人人物形象差距的原因是什么。诸如此类,老师一定要有大格局,引导学生打开思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位老师都应将学生的未来纳入自己的关注点中,多为学生考虑,为了学生的前途着想。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基本具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以及价值观,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更多地引导并纠正他们,在他们人生选择的时候帮助他们把好关。
2.一切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既包括“老师和学生应当平等地对话交流”,也包括“老师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我取舍”。
老师对学生持有的应该是朋友般的亲切问候与关怀。在课堂上,如果产生不和谐的声音,老师不应该是金刚怒目式的斥责,也不该是置之不理的冷漠,而应该是主动投去关怀的目光,亲切地去和同学生交流,平等的交流。将自己的姿态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中。高中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他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这样很容易開小差,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需要教师多花些心思了。比如,在讲授《鸿门宴》时,可以给他们播放一段影视片段,加深他们的印象;在学习《青玉案》时,可以配乐朗诵,以感受作者的柔情缱绻;在学习《三国演义》选段时,可以开展小戏剧的活动,分角色扮演书中人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兴趣对于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这已经是提了无数遍的命题了,所以尊重学生的自主取舍,就是对他们学习能力的信任。但是,对于他们不想学习的内容,教师就需要多花些心思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学习兴趣,这是所有的老师永远都在考虑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发现一部分同学对“诗词朗诵”很感兴趣,却对“诗词背诵”产生了畏难心理,那么我就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诵活动或朗诵比赛,朗诵次数多了,他们自己就会背诵了。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外国小说感兴趣,另外一部分同学对中国古典小说感兴趣,我就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会”每节“读书会”都有不同的主题,分别又各有所长的同学主持,这样在互补中,他们就可以掌握全面的知识了。在这一方面上,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比如在讲授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绘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使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上升,以后的教学更为便利。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因为我们每一次面对的主体是不同的。这也是大教育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原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高中语文老师在学生成长成材,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生是可以被塑造的,但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们学习中的自我取舍。特别在语文学习中,简言之,语文一旦入门,必能学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在树立好自己“为人师表”的前提下,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将自我完善与培育学生这两大模块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充实自己的同时带动学生进步,达到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9(2)
[2]陈艺文.高中古诗文深度阅读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2019(2)
为人师表 自主学习 引导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 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4-0103-01
1.“为人师表”是前提条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为人师表”是我们常常说在嘴边的家喻户晓的一个词。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承担着传递价值观的巨大责任。这就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自己都做不到拥有正确合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能培育好学生?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所以语文老师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甘愿奉献,培育精英的精神。并且不断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无时无刻不在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应对不同的学生游刃有余。比如,我们在讲授白居易的《长恨歌》时,不能仅仅是就课文而研读课文,而应有一种大语文观。大语文观的概念极其宽泛,其中就包括“文史哲”结合的学习观。《长恨歌》主要讲述了李杨的爱情悲剧,而李杨的爱情为什么会是悲剧的结局,这离不开时代大背景,离不开命运大背景,这就既牵涉到了历史的层面,页牵涉到了哲学的层面,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仅仅是它自己能左右的,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我们在学习《边城》时,我们就不能就故事论故事,我们不能仅仅知道翠翠人物形象中“真、善、美的化身 ”、“大自然的女儿”、“温柔沉静、自然可爱、柔中带刚、坚强倔强”等的品性,就心满意足。我们也需要“比较学习”的语文观。我们可以将《边城》中的翠翠和《红高粱》中的九儿进行对比,分析造成二人人物形象差距的原因是什么。诸如此类,老师一定要有大格局,引导学生打开思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一位老师都应将学生的未来纳入自己的关注点中,多为学生考虑,为了学生的前途着想。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基本具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以及价值观,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更多地引导并纠正他们,在他们人生选择的时候帮助他们把好关。
2.一切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既包括“老师和学生应当平等地对话交流”,也包括“老师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我取舍”。
老师对学生持有的应该是朋友般的亲切问候与关怀。在课堂上,如果产生不和谐的声音,老师不应该是金刚怒目式的斥责,也不该是置之不理的冷漠,而应该是主动投去关怀的目光,亲切地去和同学生交流,平等的交流。将自己的姿态置于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中。高中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他们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这样很容易開小差,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就需要教师多花些心思了。比如,在讲授《鸿门宴》时,可以给他们播放一段影视片段,加深他们的印象;在学习《青玉案》时,可以配乐朗诵,以感受作者的柔情缱绻;在学习《三国演义》选段时,可以开展小戏剧的活动,分角色扮演书中人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兴趣对于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这已经是提了无数遍的命题了,所以尊重学生的自主取舍,就是对他们学习能力的信任。但是,对于他们不想学习的内容,教师就需要多花些心思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与学习兴趣,这是所有的老师永远都在考虑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发现一部分同学对“诗词朗诵”很感兴趣,却对“诗词背诵”产生了畏难心理,那么我就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诵活动或朗诵比赛,朗诵次数多了,他们自己就会背诵了。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外国小说感兴趣,另外一部分同学对中国古典小说感兴趣,我就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读书会”每节“读书会”都有不同的主题,分别又各有所长的同学主持,这样在互补中,他们就可以掌握全面的知识了。在这一方面上,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比如在讲授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绘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使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上升,以后的教学更为便利。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因为我们每一次面对的主体是不同的。这也是大教育家孔子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原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高中语文老师在学生成长成材,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生是可以被塑造的,但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们学习中的自我取舍。特别在语文学习中,简言之,语文一旦入门,必能学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在树立好自己“为人师表”的前提下,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将自我完善与培育学生这两大模块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充实自己的同时带动学生进步,达到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2019(2)
[2]陈艺文.高中古诗文深度阅读教学初探[J].文学教育,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