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数问题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采用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设置情境,自探互究,以及巩固应用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教学。
关键词:计数问题;开放;教学结构
计数问题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比如,人们出行可选择的路线、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体育比赛中比赛场次的设定等,这些都需要用到这类计数问题的知识。开放题是相对于常规性封闭题而言的,所谓的封闭题是指“凡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固定答案的习题”。据此,一般认为,“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答案不确定,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数学习题”。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构成题目的要素不是封闭的。也就是说,这些要素不是唯一确定不变的,即条件、问题、结论、解题策略等要素均可以呈开放状态。
可以看出,所研究的这类计数问题属于开放题的一种。由此,这类计数问题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可以采用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时多种手段、媒体要综合运用,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进行深入的探索。
一、设置情境
在新知导入阶段,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积极尝试和探索解决新问题,在交流中展现不同的思考方法。
片段一: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问题》教学片段。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活动,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应力求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科学地思维。
例如:引入(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今天精神吗?”
学生:“精神!”
老师:“老师最近特开心,因为这周六就是我小侄女的生日了,她和你们同龄,为了过好生日,她事先作了生日安排,但是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你们能帮帮她吗?”
学生:“能!”
老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热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的生日安排吧。”
老师:“她打算一大早就和爸爸妈妈出发去欢乐谷。我们都知道,过生日就要穿漂亮的衣服。出门前,她得好好打扮一下。”(课件出示:上装2件,下装3件。)
老师:“这么多衣服,应该怎么穿呢?你们能帮帮她吗?”
学生:“能!”
老师:“从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呢?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学生任意猜想可以搭配几种不同的穿法。
老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下面,就请你们在老师发的纸上画一画、算一算,看看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板书:服装搭配。)
上述教学,以过生日出游为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一方面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各自的思维方法。
二、自探互究
自探互究是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是师生、生生间多边互动的活动,是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分为三个小环节:试一试、议一议、辩一辩。
片段二: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问题》教学片段。
例如:在学生写服装搭配想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找出有特点的解题方法。
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解出来了,真不错。”
老师:“有的同学思维很活跃,用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巡视、指导、搜集方法。
老师:“同学们,现在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
然后请几个组的学生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解法。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自探互究的三个阶段。
1.试一试
试一试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尝试着完成某项学习活动,实现所要达到目标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感知材料,进行自我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析疑解难的水平。
2.议一议
议一议是在尝试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交流各自学习成果、遇到的问题,互帮互学,深入讨论,共同提高的过程。小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有:校对答案,形成正确结论;提出问题,寻求同伴帮助;说出思路,互相启迪思维;总结方法,推广解题策略;开拓创新,锻炼创造性思维。
3.辩一辩
辩一辩是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成果,相互质疑问难,民主讨论答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评析、开拓思维的过程。通过组间辩论解决认知疑难,在互相交流和思维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
在巩固应用阶段,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索、发现和应用,充分展现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片段三: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片段
首先引入(国球:乒乓球,29届奥运会)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球吗?”
学生:“乒乓球。”
老师:“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乒乓球健儿们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来看看你们认识她们吗?”
PPT出示29届奥运会女子团体冠军:张怡宁、王楠、郭跃3人,情景引入,调动课堂气氛。
接下来提出第一个问题:三人两两比赛,共有多少场?(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老师:“你们都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看谁用的方法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同时教师指导,按层次找出所需要的解题方案。)
学生:投影展示自己方案并讲解。(前几种方案在学生讲解的同时,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简单板书。讲解过后,集体给每种方案起名字。)
学生:“方法一图形法,方法二线段图,方法三计算法……”
老师:“我这还有一种方法(引出表格)。”
老师:板书讲解。
再引出4人比赛。
老师:“张怡宁平时会和队里的其他三名队员一起练习,每两人一场,共赛几场?”
老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练习,然后在投影前展示。
通过这个片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
1.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猜测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中探索规律。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估计结果,并能依据条件做出合理猜想,从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蒋世雷.数学学习策略的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03(7):76-78
[2]姚春.学生解数学题的问题表征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06(7):23-24.
作者简介:时旭,出生于1977年6月2日,本科学历,就职于辽宁省凤城市翰墨小学,一直从事小学教学研究。
关键词:计数问题;开放;教学结构
计数问题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比如,人们出行可选择的路线、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体育比赛中比赛场次的设定等,这些都需要用到这类计数问题的知识。开放题是相对于常规性封闭题而言的,所谓的封闭题是指“凡是具有完备的条件和固定答案的习题”。据此,一般认为,“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答案不确定,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数学习题”。小学数学开放题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构成题目的要素不是封闭的。也就是说,这些要素不是唯一确定不变的,即条件、问题、结论、解题策略等要素均可以呈开放状态。
可以看出,所研究的这类计数问题属于开放题的一种。由此,这类计数问题的课堂教学结构就可以采用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时多种手段、媒体要综合运用,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进行深入的探索。
一、设置情境
在新知导入阶段,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积极尝试和探索解决新问题,在交流中展现不同的思考方法。
片段一: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问题》教学片段。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活动,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应力求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科学地思维。
例如:引入(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今天精神吗?”
学生:“精神!”
老师:“老师最近特开心,因为这周六就是我小侄女的生日了,她和你们同龄,为了过好生日,她事先作了生日安排,但是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你们能帮帮她吗?”
学生:“能!”
老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热心,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的生日安排吧。”
老师:“她打算一大早就和爸爸妈妈出发去欢乐谷。我们都知道,过生日就要穿漂亮的衣服。出门前,她得好好打扮一下。”(课件出示:上装2件,下装3件。)
老师:“这么多衣服,应该怎么穿呢?你们能帮帮她吗?”
学生:“能!”
老师:“从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呢?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学生任意猜想可以搭配几种不同的穿法。
老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有想法了。下面,就请你们在老师发的纸上画一画、算一算,看看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板书:服装搭配。)
上述教学,以过生日出游为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一方面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各自的思维方法。
二、自探互究
自探互究是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是师生、生生间多边互动的活动,是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分为三个小环节:试一试、议一议、辩一辩。
片段二: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问题》教学片段。
例如:在学生写服装搭配想法的同时,教师巡视,找出有特点的解题方法。
老师:“有的同学已经解出来了,真不错。”
老师:“有的同学思维很活跃,用了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接下来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巡视、指导、搜集方法。
老师:“同学们,现在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
然后请几个组的学生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解法。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出自探互究的三个阶段。
1.试一试
试一试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尝试着完成某项学习活动,实现所要达到目标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感知材料,进行自我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析疑解难的水平。
2.议一议
议一议是在尝试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交流各自学习成果、遇到的问题,互帮互学,深入讨论,共同提高的过程。小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有:校对答案,形成正确结论;提出问题,寻求同伴帮助;说出思路,互相启迪思维;总结方法,推广解题策略;开拓创新,锻炼创造性思维。
3.辩一辩
辩一辩是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成果,相互质疑问难,民主讨论答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评析、开拓思维的过程。通过组间辩论解决认知疑难,在互相交流和思维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应用
在巩固应用阶段,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探索、发现和应用,充分展现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片段三: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教学片段
首先引入(国球:乒乓球,29届奥运会)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球吗?”
学生:“乒乓球。”
老师:“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乒乓球健儿们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来看看你们认识她们吗?”
PPT出示29届奥运会女子团体冠军:张怡宁、王楠、郭跃3人,情景引入,调动课堂气氛。
接下来提出第一个问题:三人两两比赛,共有多少场?(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老师:“你们都有什么想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看谁用的方法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同时教师指导,按层次找出所需要的解题方案。)
学生:投影展示自己方案并讲解。(前几种方案在学生讲解的同时,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简单板书。讲解过后,集体给每种方案起名字。)
学生:“方法一图形法,方法二线段图,方法三计算法……”
老师:“我这还有一种方法(引出表格)。”
老师:板书讲解。
再引出4人比赛。
老师:“张怡宁平时会和队里的其他三名队员一起练习,每两人一场,共赛几场?”
老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练习,然后在投影前展示。
通过这个片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启示:
1.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猜测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中探索规律。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估计结果,并能依据条件做出合理猜想,从中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蒋世雷.数学学习策略的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03(7):76-78
[2]姚春.学生解数学题的问题表征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06(7):23-24.
作者简介:时旭,出生于1977年6月2日,本科学历,就职于辽宁省凤城市翰墨小学,一直从事小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