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及重要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使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数学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加快,问题导学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将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也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同,问题导学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通过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发的应用,提出利用问题导学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以望初中学生可以全面的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数学作为抽象性、综合性、逻辑性等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阶段,由于自控力较差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识结构,因此在面对数学学习时,常变现出畏惧、困难、迷茫等心理状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积极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用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及心理状况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全面综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
1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1.1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积极的解决问题,全方位的提高学生数学综合水平。
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目的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问题来不断的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的为学生构建丰富的数学知识,并将知识巧妙的融合在问题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方法具有持续性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会得到巨大的提升。需要注意在使用问题导学教学方式的时候,所构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兴趣爱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1.2 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需要积极的发挥辅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及解决数学问题,切勿将自身作为课堂的主宰,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步。因此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自觉性、自主性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为题导学法通过构建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身实践与感受,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强化学习的氛围与能力,在轻松积极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从而勇于去面对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2 初中数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
2.1 问题导入要具有针对性
问题导学法简单来讲,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构建成为了教学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重视问题的针对性。问题导入前,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心理特征,确保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问题的导入要循序渐进,逐步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避免在不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时候,为学生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不仅没有实现问题导学的目的,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知识,将会加深对重点与难点印象,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与圆锥体积”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的问题,这涉及到了圆柱体积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重点,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分析初步得出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巩固了以前的知识,也对新知识有着较为深的印象。
2.2 构建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具体应用中,教师不要为了问题而提出问题,一味的提出问题,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盲目学习的情况,教师所需要做的是为学生构建一个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能力。在构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物品,并让学生将这些物品按照图形的种类分别出来,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并且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与效率。目前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发挥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最大作用,不断推动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39):63.
[2]李麗.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256-256.
[3]雷莉.如何将问题导学法有效的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J].读与写(上,下旬),2015(20):391-391.
作者简介
姜宇,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前进中学教师(中教一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前进中学 吉林省榆树市 130401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
数学作为抽象性、综合性、逻辑性等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型阶段,由于自控力较差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知识结构,因此在面对数学学习时,常变现出畏惧、困难、迷茫等心理状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积极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用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及心理状况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全面综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
1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1.1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积极的解决问题,全方位的提高学生数学综合水平。
将问题导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目的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问题来不断的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的为学生构建丰富的数学知识,并将知识巧妙的融合在问题中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方法具有持续性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会得到巨大的提升。需要注意在使用问题导学教学方式的时候,所构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兴趣爱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1.2 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需要积极的发挥辅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及解决数学问题,切勿将自身作为课堂的主宰,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步。因此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自觉性、自主性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为题导学法通过构建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身实践与感受,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强化学习的氛围与能力,在轻松积极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从而勇于去面对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2 初中数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具体应用
2.1 问题导入要具有针对性
问题导学法简单来讲,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构建成为了教学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导入问题的时候要重视问题的针对性。问题导入前,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心理特征,确保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问题的导入要循序渐进,逐步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避免在不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时候,为学生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不仅没有实现问题导学的目的,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知识,将会加深对重点与难点印象,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与圆锥体积”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的问题,这涉及到了圆柱体积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重点,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分析初步得出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巩固了以前的知识,也对新知识有着较为深的印象。
2.2 构建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的具体应用中,教师不要为了问题而提出问题,一味的提出问题,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盲目学习的情况,教师所需要做的是为学生构建一个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强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思维能力。在构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物品,并让学生将这些物品按照图形的种类分别出来,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并且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与效率。目前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发挥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最大作用,不断推动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39):63.
[2]李麗.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256-256.
[3]雷莉.如何将问题导学法有效的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J].读与写(上,下旬),2015(20):391-391.
作者简介
姜宇,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前进中学教师(中教一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前进中学 吉林省榆树市 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