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工商类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实施“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计,改革课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性,适应高职学生特点,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商学交融
目前,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人数激增,竞争激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成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旨在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优化课程设计,改革课程教学,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1.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1有利于完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对学生学习基础的调研,分析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适时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完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2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就业能力
通过实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对毕业质量分析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岗位实践技能;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逐步学习、领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增强实践技能,提高职业技能素质,培养自主创业能力,形成独立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增强了就业能力。
1.3有利于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实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形成理性的思考和实践的行动方案,在教育教学过程,不断评价总结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时地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和设置专业,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更好地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现阶段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部分学校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企业的管理人才,而企业的管理职能多样化、明确化,出现“管理人才”含糊不清,出现人才的培养上不能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过宽、过繁,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从而不能更好地体现个性差异,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
2.2学生的职业技能低下
许多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等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学生很难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体系”,造成了很多学生职业技能得不到针对性的训练,总之,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现象,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低下,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真正的岗位技能的需求。
2.3人才的培养脱离市场
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着“闭门造车”的办学倾向,对市场调研和分析不够彻底,对市场的变化动向不敏感、不清楚,在课程设置上理论基础课程的开设的比较多,实践课程开设的比较少,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实践课程,也是在走形式,没有真正地与市场接轨,为社会需求服务。在教材的选用上也比较落后,教材的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做到岗位与技能的匹配,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
3.构建“任务驱动、商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3.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以“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为主体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要注意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生情况、行业对人才需求、师资情况、实训条件等要素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通过岗位分析和能力分析确定学习内容,依据工作岗位中的职责要求来设计学习情境,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逻辑来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学生既具备岗位所必需的最基础的知识,又能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和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全面实现培养目标。
3.2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增强职业技能培养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任务驱动、商学交融”的新型教学方法。首先要针对岗位职责的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任务驱动基础知识的学习、以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以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教学质量。其次要精心设计情景活动,根据实际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虚拟训练。如针对企业的招聘工作,让学生以团队进行设计招聘流程,进行体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深入企业,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真正了解本专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变成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实现“商学交融”。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和真实企业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与企业共同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
3.3构建课程体系,加强人才与市场的接轨
通过企业调研,掌握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标准和要求,构建以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社会上人才的动态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企业科研人员和一线高级管理者的作用。要针对企业岗位的需要,将课程体系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的培训结合起来,把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ERP信息化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纳入课程的设计中,融入课程的学习中,形成“能力为本位”、“商学交融”的课程体系,充分调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学生创造性,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3.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任务驱动、商学交融”实施
教师是实施“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建立好“双师型”队伍至关重要,要认真落实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一个月以上的要求,使教师对企业的岗位进行真实的体验,了解岗位的职业技能所需,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计方案,制定适合企业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要聘请企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担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要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培训。通过“一帮一、一对红”等形式,建立起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的机制,促进“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3.5完善教学条件,保障“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ERP实训室加大校内的模拟演练,增强职业技能;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紧密型的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完成社会急需的应用型短缺人才的培养任务。 [科]
【参考文献】
[1]杨正校.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5+0.5+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OL].
[2]程宏伟,张霞,龙珀,朱益民.基于管理整合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8(2):11-14.
[3]教财[2005]12号.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教育部,财政部.
【关键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商学交融
目前,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人数激增,竞争激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成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旨在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优化课程设计,改革课程教学,提升职业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1.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1有利于完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对学生学习基础的调研,分析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适时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完成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1.2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就业能力
通过实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对毕业质量分析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岗位实践技能;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逐步学习、领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增强实践技能,提高职业技能素质,培养自主创业能力,形成独立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增强了就业能力。
1.3有利于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实施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形成理性的思考和实践的行动方案,在教育教学过程,不断评价总结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时地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和设置专业,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更好地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现阶段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部分学校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企业的管理人才,而企业的管理职能多样化、明确化,出现“管理人才”含糊不清,出现人才的培养上不能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过宽、过繁,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从而不能更好地体现个性差异,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
2.2学生的职业技能低下
许多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等陈旧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学生很难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体系”,造成了很多学生职业技能得不到针对性的训练,总之,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现象,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低下,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真正的岗位技能的需求。
2.3人才的培养脱离市场
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着“闭门造车”的办学倾向,对市场调研和分析不够彻底,对市场的变化动向不敏感、不清楚,在课程设置上理论基础课程的开设的比较多,实践课程开设的比较少,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实践课程,也是在走形式,没有真正地与市场接轨,为社会需求服务。在教材的选用上也比较落后,教材的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做到岗位与技能的匹配,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
3.构建“任务驱动、商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3.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以“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为主体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要注意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生情况、行业对人才需求、师资情况、实训条件等要素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通过岗位分析和能力分析确定学习内容,依据工作岗位中的职责要求来设计学习情境,按照“任务导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逻辑来设计教学过程,保证学生既具备岗位所必需的最基础的知识,又能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和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全面实现培养目标。
3.2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增强职业技能培养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任务驱动、商学交融”的新型教学方法。首先要针对岗位职责的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任务驱动基础知识的学习、以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以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教学质量。其次要精心设计情景活动,根据实际完成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虚拟训练。如针对企业的招聘工作,让学生以团队进行设计招聘流程,进行体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深入企业,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真正了解本专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使整个学习的过程变成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实现“商学交融”。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和真实企业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与企业共同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
3.3构建课程体系,加强人才与市场的接轨
通过企业调研,掌握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标准和要求,构建以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同时根据社会上人才的动态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要注意发挥企业科研人员和一线高级管理者的作用。要针对企业岗位的需要,将课程体系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的培训结合起来,把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ERP信息化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纳入课程的设计中,融入课程的学习中,形成“能力为本位”、“商学交融”的课程体系,充分调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学生创造性,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3.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促进“任务驱动、商学交融”实施
教师是实施“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建立好“双师型”队伍至关重要,要认真落实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一个月以上的要求,使教师对企业的岗位进行真实的体验,了解岗位的职业技能所需,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及时调整课程设计方案,制定适合企业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要聘请企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担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要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培训。通过“一帮一、一对红”等形式,建立起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的机制,促进“任务驱动、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3.5完善教学条件,保障“商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室、ERP实训室加大校内的模拟演练,增强职业技能;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紧密型的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完成社会急需的应用型短缺人才的培养任务。 [科]
【参考文献】
[1]杨正校.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5+0.5+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OL].
[2]程宏伟,张霞,龙珀,朱益民.基于管理整合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8(2):11-14.
[3]教财[2005]12号.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的通知.教育部,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