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论证显力度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不仅要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而且要做到论据新颖典型,论证深刻有力。那么,如何才能让论证深刻而有力呢?这就需要摆事实、讲道理;就要旁征博引,比较对照;就要善于推理,也就是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为了让说理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可以妙用以下几种论证方法。
  一、举例论证
  “事实胜于雄辩”,要善于运用中外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作为论据来论证作文的中心论点。列举事例要有典型性,“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列举的事例还要新颖,俗话说得好:“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我们不妨来看下面这一语段:
  人皆愿己成才,于是,就有人羡慕那些一鸣惊人之才。其实,一鸣之前必有“百鸣”“千鸣”“万鸣”,只是未使人惊而已。达·芬奇画《蒙娜丽莎》之前,作畫何止千万,据说他光是画蛋就画了几十天。莫泊桑在成名小说《羊脂球》发表前曾被退稿四十几次,稿纸堆起来有书桌一般高。(《“一鸣”与“万鸣”》)
  在这一段议论中,作者为了论证惊人的“一鸣”之前,必有未能惊人的“多鸣”,并列举了达·芬奇画蛋与莫泊桑被退稿的例子。事例与论点紧紧相扣,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二、引用论证
  为了强化作文的说服力,通常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科学定律、定理等来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引用论证。如为了论证时间的重要性,可以引用以下名言对观点进行论证:
  时间就是生命。——鲁迅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
  ——高尔基
  我以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李大钊
  但是要注意,第一,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再好也不能引用。第二,引文要正确无误,切忌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如果不分背景、内涵地乱用,势必文不对题。第三,引用的内容一定要融入到分析论证中去,引而不论,就成了堆砌,成了冗词赘句,这是一些同学常常会犯的毛病。
  三、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和它有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相同特点,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就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接受,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论证方法通过客体事物与主体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和客体事物具有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四、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或者差的事物予以否定,对正确的或者好的事物进行肯定,这种对比叫做“横比”。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叫做“纵比”。如《劝学》中的一段文字: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里把“骐骥”和“驽马”、“蚓”和“蟹”从自身条件优劣、生存态度、最终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自然地得出结论: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五、比喻论证
  即用比喻的手法进行论证,拿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论题)之理。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关系和道理,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比喻者和被比喻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一般性原理,因此,它们之间具有推理关系。如下面一段文字就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即使自己是一枝雍容华贵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棵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枝独秀”不算是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艘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双赢,你我共辉煌》)
  同学们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论点以及论证的需要,恰当地选择论证方法,从而达到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
其他文献
东汉刘劭在《人物志》中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膽力过人,谓之雄。”他认为,英雄是智慧与勇气的结合,有文武兼备的特征。《鸿门宴》里写了一场特殊的宴会,宴会上呈现了以刘邦和项羽为代表的两种英雄。这两个人,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司马迁独特的英雄观。  一是不屈不挠而成功者,以刘邦为代表。  刘邦地位低下,原本只是一介布衣,相较于项羽,他是饱受磨难的,但他不屈不挠,一路向前。他做过秦朝泗水亭长这样的基层小官,后
期刊
入乎其内   史传文是高中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占有一席之地。史传文以历史为基础,又包含了一定的文学成分,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的有机融合。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侧重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借助文学艺术手段,通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在史传文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其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呢?   一
期刊
王安石出现在艰难跋涉的人群里,怀着深深的忧患。   这种忧患意识,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作为对命运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是超越,是突破,是变革,是前进的动力。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一直熏陶着我们民族的性格,使中国人民能够正视人生和社会的负面,认识生活的严峻,以有备之心接受命运中的灾难和不幸,使民族性格变得完整而深刻。   王安石为生活的时代忧患,为自己的家国忧患。他在十多年仕宦为
期刊
说勤  林家箴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
期刊
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架构起作文的框架,让思路清晰而井然。我们以一篇学生作文《珍惜拥有》为例来作具体阐述,作文第一段这样写道:   这个世界,形形色色,诱惑太多。因此,
期刊
阅读文本一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
期刊
我们从小所立的志,所做的梦,无外乎将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成功虽不易,但从古至今,成功之人却并不少见。要想成功,需要找对方法。   要想成功,需先从小事做起。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公司里,很多高层都曾经只是一名基层员工;在军队里,指挥员一开始大都是一名普通战士;在政府部门,居于高位的领导者也曾经是一名普通公务员。最终的成功是由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起来
期刊
漫漫求学路,碌碌奔波苦。在无数个求学的日夜中,在春夏秋冬不停的轮回中,我们在老师的陪伴下长大。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感恩。在这个金秋九月,伴着浓郁的果香,在漫天飞舞的银杏叶中,我要歌颂您,我的老师,请让我为您唱一首感恩的歌。   我想唱一首奉献之歌,为努力付出的您。   “几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当闹钟声声划破黑夜的寂静时,您已跟我们一样走向通往教室的路。您知道,要想走出这个小城,唯
期刊
林清玄小时候寄住在外祖母家,有许多表兄弟姐妹,每次相约饭后要一起去玩,吃饭时就不能安心,总是胡乱地扒到嘴里咽下,心里尽想着玩乐。这时,外祖母就会用拐杖敲他们的头,慢条斯理地说:“你们吃那么快,怎么知道一碗饭的滋味呀!”我从前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长大以后,越来越觉得这两句话有着深刻的哲理。这不正是以“品”来深入生活,得人生趣味吗?   细细品味是治疗人生的波动、不安、散乱最有效、最简单
期刊
孔子曾经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个“择”字。“择不处仁”,将“择”字提前,有选择和假设的意味,也就是强调在有选择条件,也就是能选择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选择与判断。当人们面对一个事物的时候,人们可以依赖的判断依据一共只有三种:第一种是被社会、群体认可的,或者人为设定为正确的那个标准;第二种是完全以个人之利益与喜好为内涵的主观的标准;第三种是自然的、客观的标准。生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