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忧患意识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出现在艰难跋涉的人群里,怀着深深的忧患。
   这种忧患意识,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作为对命运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是超越,是突破,是变革,是前进的动力。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一直熏陶着我们民族的性格,使中国人民能够正视人生和社会的负面,认识生活的严峻,以有备之心接受命运中的灾难和不幸,使民族性格变得完整而深刻。
   王安石为生活的时代忧患,为自己的家国忧患。他在十多年仕宦为吏的政治实践历程中,体察到从北宋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等方面所积累和形成的一些现实问题。慢慢地,他脑子里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改革方案。他要把这套改革方案送呈皇帝,他以为这是济世救民的灵丹妙药,他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仁宗皇帝没有表示太大的兴趣,就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给朝中大臣阅览评判。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改变了王安石命运的后来的宋神宗。宋神宗此时还是太子,他的老师韩维给他讲《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给他讲王安石的忧国忧民,讲王安石的才华横溢。于是,这位王储开始留意王安石。一登上帝位,他就求才若渴,一天連发几道急令,从开封到江宁,催王安石去与他见面,与他去谋划改革,去实现《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设计的所有变法图强的理想。
   王安石在一个大雪天赴京。白雪覆盖的原野,一眼望去,只觉得一片空灵纯净,使人尘虑全消。王安石踩着薄薄的雪,心情无比畅快。他觉得,历史的春天就要来了。在驿站昏黄的油灯下,王安石泼墨挥毫:“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几行字,豪气冲天,顶天立地。王安石自比商鞅,当然想到了五马分尸,想到了要为改革付出的所有代价。他决心要与神宗一道摆脱“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的衰危困境,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富强。
  (选自《冯伟林文集》)
  解读
   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王安石是北宋的一面旗帜。他倡导变法,两任宰相,无论是在当时的地位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后代文人所无法企及的。本文在写法上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解读了王安石的忧患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二是放眼历史,把个人的忧患意识升华到整个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这一高度,境界开阔。三是评价人物时注重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审视,从而进一步渲染了王安石忧国忧民的伟大形象。
其他文献
入乎其内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戏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剧本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作为独特的文学形式,对其艺术创造的欣赏可从下述方面进行:   一、揣摩话语,体察言外之意   戏剧对白贵在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对潜台词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戏剧形象、人物情感等的深度认识和把握。潜台词并非戏剧独有,但在
期刊
这是一次特殊的活动。   这条路长达12公里,途中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只能不停地走。途中有上坡,也有下坡。你会浑身疼痛,恶心呕吐。这条路曾让你想放弃,你说自己太累了!快受不了了!可是你还是坚持走了下去,最终到达了终点,全身已经疼痛难忍。   往返路程共25公里,走路时长达6个小时。除了一次补给耗时30分钟,基本没有停歇。导航中播报的公里倒计时使你兴奋又失望,手机里播放的音乐和与同学的交流,成了路上
期刊
名家引路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
期刊
阅读文本一  (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生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
期刊
我们身处红尘,也许经常会身不由己。面对需要出手相助的事,有些人常常会选择无视。但我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或是在困难、坎坷境遇的抉择上,我们不能选择无视、逃避,而应迎难而上,正视它,打败它,做真正的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   诚然,“无视”的人也并非完全错误,这只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人会本能地逃避灾难,躲避伤害,选择安逸,这些都无可厚非。如果不是必须要尽的义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
期刊
模拟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一代青年都曾经“迷茫”,都曾经被长辈担心“垮掉”。而任何时候,面对青春的迷茫,最有效的“解药”,是九个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即将毕业的你,如何看待青春的“彷徨”“迷茫”?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本校高一新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新生们“直面青春迷茫,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文中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
期刊
审美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既有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的作用在于使人体验生命的真谛,获得人生的终极幸福,进入善和美的境界。人的审美追求,在于丰富人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  十九大报告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定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公布,获得一等奖的短视频是《邓稼先》。其余视频的主人公,大多是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并非大众眼里的“名人”,他们有的风里来雨里去,在野外一呆就是一天;有的调侃自己的工作是苦中作乐;有的为了求索真理一生耕耘……这一活动引发网友热议,观看、投票、评论已超过35亿次。   有人認为,这些科研工
期刊
东汉刘劭在《人物志》中说:“聪明秀出,谓之英;膽力过人,谓之雄。”他认为,英雄是智慧与勇气的结合,有文武兼备的特征。《鸿门宴》里写了一场特殊的宴会,宴会上呈现了以刘邦和项羽为代表的两种英雄。这两个人,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司马迁独特的英雄观。  一是不屈不挠而成功者,以刘邦为代表。  刘邦地位低下,原本只是一介布衣,相较于项羽,他是饱受磨难的,但他不屈不挠,一路向前。他做过秦朝泗水亭长这样的基层小官,后
期刊
入乎其内   史传文是高中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占有一席之地。史传文以历史为基础,又包含了一定的文学成分,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的有机融合。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侧重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借助文学艺术手段,通过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在史传文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其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呢?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