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出现在艰难跋涉的人群里,怀着深深的忧患。
这种忧患意识,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作为对命运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是超越,是突破,是变革,是前进的动力。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一直熏陶着我们民族的性格,使中国人民能够正视人生和社会的负面,认识生活的严峻,以有备之心接受命运中的灾难和不幸,使民族性格变得完整而深刻。
王安石为生活的时代忧患,为自己的家国忧患。他在十多年仕宦为吏的政治实践历程中,体察到从北宋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等方面所积累和形成的一些现实问题。慢慢地,他脑子里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改革方案。他要把这套改革方案送呈皇帝,他以为这是济世救民的灵丹妙药,他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仁宗皇帝没有表示太大的兴趣,就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给朝中大臣阅览评判。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改变了王安石命运的后来的宋神宗。宋神宗此时还是太子,他的老师韩维给他讲《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给他讲王安石的忧国忧民,讲王安石的才华横溢。于是,这位王储开始留意王安石。一登上帝位,他就求才若渴,一天連发几道急令,从开封到江宁,催王安石去与他见面,与他去谋划改革,去实现《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设计的所有变法图强的理想。
王安石在一个大雪天赴京。白雪覆盖的原野,一眼望去,只觉得一片空灵纯净,使人尘虑全消。王安石踩着薄薄的雪,心情无比畅快。他觉得,历史的春天就要来了。在驿站昏黄的油灯下,王安石泼墨挥毫:“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几行字,豪气冲天,顶天立地。王安石自比商鞅,当然想到了五马分尸,想到了要为改革付出的所有代价。他决心要与神宗一道摆脱“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的衰危困境,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富强。
(选自《冯伟林文集》)
解读
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王安石是北宋的一面旗帜。他倡导变法,两任宰相,无论是在当时的地位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后代文人所无法企及的。本文在写法上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解读了王安石的忧患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二是放眼历史,把个人的忧患意识升华到整个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这一高度,境界开阔。三是评价人物时注重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审视,从而进一步渲染了王安石忧国忧民的伟大形象。
这种忧患意识,是我们民族特有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作为对命运进行理性思考的结果,是超越,是突破,是变革,是前进的动力。而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一直熏陶着我们民族的性格,使中国人民能够正视人生和社会的负面,认识生活的严峻,以有备之心接受命运中的灾难和不幸,使民族性格变得完整而深刻。
王安石为生活的时代忧患,为自己的家国忧患。他在十多年仕宦为吏的政治实践历程中,体察到从北宋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等方面所积累和形成的一些现实问题。慢慢地,他脑子里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改革方案。他要把这套改革方案送呈皇帝,他以为这是济世救民的灵丹妙药,他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仁宗皇帝没有表示太大的兴趣,就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给朝中大臣阅览评判。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改变了王安石命运的后来的宋神宗。宋神宗此时还是太子,他的老师韩维给他讲《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给他讲王安石的忧国忧民,讲王安石的才华横溢。于是,这位王储开始留意王安石。一登上帝位,他就求才若渴,一天連发几道急令,从开封到江宁,催王安石去与他见面,与他去谋划改革,去实现《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设计的所有变法图强的理想。
王安石在一个大雪天赴京。白雪覆盖的原野,一眼望去,只觉得一片空灵纯净,使人尘虑全消。王安石踩着薄薄的雪,心情无比畅快。他觉得,历史的春天就要来了。在驿站昏黄的油灯下,王安石泼墨挥毫:“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几行字,豪气冲天,顶天立地。王安石自比商鞅,当然想到了五马分尸,想到了要为改革付出的所有代价。他决心要与神宗一道摆脱“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的衰危困境,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富强。
(选自《冯伟林文集》)
解读
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王安石是北宋的一面旗帜。他倡导变法,两任宰相,无论是在当时的地位还是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后代文人所无法企及的。本文在写法上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解读了王安石的忧患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二是放眼历史,把个人的忧患意识升华到整个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这一高度,境界开阔。三是评价人物时注重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审视,从而进一步渲染了王安石忧国忧民的伟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