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的设置上,高一语文作文主要的训练重点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为了让记叙文变得生动、形象、具体,中间一般会穿插写景。
  关于如何写景,在人教版高中必修2的表达交流部分,有专门的知识讲解。如,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景物描写要突出感情特点,等等。这些理论,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无疑是有帮助的。可是,落实到具体的作文过程中,真正的写景性的记叙文其实是很少的。多数的记叙文,是以叙事为主体的。在这样的文章中,如何写景,如何让写景恰到好处,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要让写景恰到好处,首先要考虑写景的作用
  在叙事性的记叙文中,写景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
  (二)展现故事发生的环境;
  (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四)影射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五)暗示故事的结局以及文中人物的命运;
  (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理或情绪;
  (七)借物喻人,衬托文中人物的精神或品质;
  (八)借景抒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回味的时间和空间。
  文章开篇部分的写景,其作用最常见于上面前五点;中间部分的写景,其作用常见于(六)(七)点。文章结局部分的写景,其作用主要在最末一点。弄清楚了以上问题,在写景时就会更有针对性。
  二、要让写景恰到好处,要注意写景时思考的维度以及描写景物时的顺序
  思考时有维度,写景时才会有顺序。思考时,头脑中要有立体感,可用从天空到半空、到陆地、再到海洋这样的层次感来思考。首先,可以试着闭上眼睛想象,即将描写的这段景物里,有怎样的天色,描写这样的天色,可以选择什么样的称谓,该选用哪些形容词和动词,该运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写出来才会更形象。接着,考虑天底下的事物:空中的鸟儿,远处的山峰,广袤的原野……这些事物,哪个种类更符合当时的画面。再次,具体到某个事物,哪些事物该进行静态刻画,哪些事物呈现出的是动态的美丽,动静当中,这些事物触动了你哪些过往的记忆,等等。这样,动笔写作就会有了条理和顺序,写景通常的顺序是: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具体,从静到动,从实到虚,从物到人。
  多数的记叙文开篇写景时喜欢从天空写起,因为天色描写可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展现环境、影射时代背景、渲染人物心情等。
  三、要让写景恰到好处,一定要注意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具体的景物,其本身有着不同的特性、色彩、声音、状态等,各种事物间千差万别。同样的人,见到相同的事物,其心理感受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在写景之前,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并且,为了把这种感觉写出来,要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写景时,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通感等。此外,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这些描写手法也必不可少。
  四、要让写景恰到好处,要明白写景在记叙文中的原则要求
  “过犹不及”,“适可而止”,这用在形容叙事性记叙文中的写景上,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无论多么生动的写景,如果仅仅是为写景而写景,那对整篇文章而言,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更重要的,它可能会影响文章的叙事,并最终削弱文章的主题。“阳光温和地投下它的光辉,整个村庄都睡醒了。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被照得别有一番滋味,从远到近颜色逐渐变浅,从墨绿变为油绿再变成浅绿,变幻得那般和谐,一点也不觉得突兀,就像一幅水墨画。阳光果真是一位画家,把树的倩影一丝不苟地勾勒在地上。树梢上萦绕着几缕炊烟,这是从那座农家小院飘来的,伴随着些许笑声……”这是一位学生写的文章,不能否认,这位学生有着很强的写景能力。但是,如果一篇八百字左右的文章里,这样的描写就占了将近五百字,那么,这篇文章的叙事性为主就没法体现了。
  总之,写景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近自然,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并学会思考,掌握一定的写景方法和技巧,明白写景的一些原则,就一定能将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写得恰到好处,“淡妆浓抹总相宜”。
其他文献
2010年9月,学校语文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下面是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所做的调查的内容要点:  第一,几乎没读过名著。对于“你选择什么类型的课外书”这个问题,竟有高达81.8%的学生选择了杂志,而其它类型合起来也仅占18.2%。这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喜好单一,阅读范围很窄,几乎没接触名著,只会选择一些通俗浅显的刊物。  第二,被动进行课外阅读。在学校图书馆主动借过书且认真阅读过的学生
期刊
《诗经》中的《氓》,叙述了一名女子从恋爱、结婚到失婚的生活经历。其中的女主人公大胆,有主见,自己选择配偶;她忠贞,勤劳,夙兴夜寐,操持家务;她刚烈,决绝,在丈夫变心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除了氓的变心之外,在这场婚姻中,导致悲剧产生的原因还有什么?  婚前的识人不清是首要原因。在恋爱伊始,氓便暴露了他暴躁、易怒的性格特征。婚前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婚后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在婚前和婚后
期刊
阅读是什么?阅读本该是个体面对文本以自我感悟为主的思维过程,教师怎可越俎代庖,好为人师?一切都应从学生需求出发,学生的求知需求、自我发展需求就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这些需求并非时刻显性地表现在外,面对具体的文本,这些需求是不自觉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以文本为媒介,激发他们处于不自觉状态的需求。从学生的发展来讲,需求不能总是停留在低层次,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发展,深化学生的需求,教育的终极关怀是
期刊
课堂上,师生畅谈理想,学生说,我用信念把明天绘成一幅画;家庭中,父母关爱孩子,孩子说,长大后我给爸妈奉献一朵最鲜的花儿;社会生活中,朋友宴聚而坐,举杯吟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岁月如斯,它雕饰着你我的容颜,诗化着我们的记忆,让人裹满岁月的风尘欣然追寻。  驾着岁月的帆船,怀一颗崇尊之心,漫溯于历史的文河,整个身心被诗情与敬意染透。携手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春雷惊天,大气磅礴,喊出
期刊
笔者从各类语文教育刊物上收集了很多关于“问题教学”的文章,在各类教参、教辅刊物上也看了很多的问题教学设计。有疑答疑,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关键,这也正好诠释了“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中的“解惑”。组织有效亦或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有“解惑”的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强烈欲望。  实行“问题教学”法,教师必须理顺两个方面的关系:其一,是学生的问题与学生真正有效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其二,是破解学生提
期刊
一、缘起  (1)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也越来越灵活丰富。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综合性设计异军突起,并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以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特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即是其中的一种,它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今年的高一学生接触的是新教材,又是教改后的第一批学生,因此,要借助课前五分钟的形式,激活语文课堂
期刊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严重问题,新课程改革把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新课标,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尝试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略作探讨,以期为语文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要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增强教学有效性意识。  有效教学理念的树立,是达成
期刊
讲授小说《祝福》时,正值冬季,记得那晚窗外下着雪,突然间就想起清人沈佩“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的诗句。借着朦胧的月色,看到雪花像仙子一样纤腰束素,飘忽而至。她轻轻地落到凉亭顶端,仿佛给它戴上了一顶白绒绒的帽子;她翩翩地落到杉树上,那杉树转瞬就由一个守护的卫士装扮成一个娉婷的舞者。放下书卷,不禁浮想联翩,或许鲁迅先生当年在创作小说《祝福》时,也是在一个下雪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来临,如何科学高效地备战高考,如何让学生能在备考中事半功倍,如何让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些都摆在每一位高三教师面前。每一阶段的训练都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高质量的训练材料和科学的训练方案,才会有显著的训练成效。二轮复习更是这样,训练的安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点训练重归纳。例如,字音、字形、文言实词和虚词、名句名篇、文言常识等,必须将规范的训练与精心的归纳结合起来。要以训
期刊
【教学设想】  《庖丁解牛》的文本主题,是要阐发“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的社会动荡、复杂,因而他的政治思想、哲学观点也有其复杂性。他的养生思想也如此,既有合理存在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学应注重促进学生的上进心,而短短的一节课内,学生未必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所以,对于《庖丁解牛》这样一篇寓言故事性质的文章,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