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核心素养成为重头戏。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笔者比较赞同鲁子问教授的解读,他在《核心素养: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文中将语文核心素养界定为:“语文构建与运用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下面,笔者以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听泉》为例,从三方面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一、多维感知,激发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情趣的初步形成是从感官开始的,他们看到的或听到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其审美情趣的形成。所以,小學语文课堂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维感知。
《听泉》在选入教材时编者虽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简化,但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这篇文章仍然有一定难度,因此笔者运用手绘地图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首先,学生通过中国手绘地图了解到鼎湖山地处广东省肇庆市东郊,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其次,学生通过鼎湖山游览手绘地图找到寒翠桥与庆云寺等标志性的建筑,从而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另外,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泉水的了解很少,多数学生认为山中细流才是泉水,于是笔者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泉水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之中,文中的小溪、涧水、细流、瀑布都是泉水的一部分。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与恰当的文字说明,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多样品读,培养审美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多读书不仅能读懂书本的内容,还能深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众多阅读形式中,品读是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师可利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听泉》的第二段和第四段都写到了听泉。
细读后笔者发现,第四段中作者夜宿山寺听泉,他之所以能听到丰富的泉声,除了因为山中万籁俱寂,更多的则是因为山泉的丰盈,而这恰恰在第二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教授第二段时,笔者先让学生将文中形容泉声和泉水的词语找出来,然后进行分类认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品读,就能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交互冲击。
在教授第四段时,笔者则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默读、齐读、师生合作读、配乐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聆听中辨识泉水,从而给学生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
三、多方融情,提升审美层次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这种学习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时,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听泉》的第四段,作者详写了轻柔、清脆、厚重、雄浑这四种泉声,略写了高、低、急、缓、清、浊、扬、抑这八类泉声。因此在
辨识前四种泉声时,笔者播放了小溪、涧水、细流、瀑布的音效,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针对略写的八类泉声,笔者从拟人的修辞手法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会拍打卵石?什么样的人喜欢流连花间?”这样,学生通过联想并结合自身实际,就能从优美的文字中产生情感共鸣,深刻地体会到泉水的美妙,从而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总之,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美的元素,让学生能感悟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王莉,汉阳区七里小学,武汉430051)
(责任编辑:彭慧)
一、多维感知,激发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情趣的初步形成是从感官开始的,他们看到的或听到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其审美情趣的形成。所以,小學语文课堂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维感知。
《听泉》在选入教材时编者虽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简化,但四年级的学生理解这篇文章仍然有一定难度,因此笔者运用手绘地图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首先,学生通过中国手绘地图了解到鼎湖山地处广东省肇庆市东郊,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其次,学生通过鼎湖山游览手绘地图找到寒翠桥与庆云寺等标志性的建筑,从而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另外,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泉水的了解很少,多数学生认为山中细流才是泉水,于是笔者借助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泉水以不同形态存在于大自然之中,文中的小溪、涧水、细流、瀑布都是泉水的一部分。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与恰当的文字说明,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多样品读,培养审美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多读书不仅能读懂书本的内容,还能深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众多阅读形式中,品读是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师可利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听泉》的第二段和第四段都写到了听泉。
细读后笔者发现,第四段中作者夜宿山寺听泉,他之所以能听到丰富的泉声,除了因为山中万籁俱寂,更多的则是因为山泉的丰盈,而这恰恰在第二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教授第二段时,笔者先让学生将文中形容泉声和泉水的词语找出来,然后进行分类认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品读,就能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交互冲击。
在教授第四段时,笔者则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默读、齐读、师生合作读、配乐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聆听中辨识泉水,从而给学生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
三、多方融情,提升审美层次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这种学习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时,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听泉》的第四段,作者详写了轻柔、清脆、厚重、雄浑这四种泉声,略写了高、低、急、缓、清、浊、扬、抑这八类泉声。因此在
辨识前四种泉声时,笔者播放了小溪、涧水、细流、瀑布的音效,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针对略写的八类泉声,笔者从拟人的修辞手法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会拍打卵石?什么样的人喜欢流连花间?”这样,学生通过联想并结合自身实际,就能从优美的文字中产生情感共鸣,深刻地体会到泉水的美妙,从而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总之,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美的元素,让学生能感悟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王莉,汉阳区七里小学,武汉430051)
(责任编辑: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