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高校中贫困生人数的快速增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以外,与本科院校的贫困生相比,他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使他们成为贫困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所以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和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期能够帮助高职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含义及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1、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贫困大学生,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司、财政部教科文司编写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文件规定,贫困大学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贫困大学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家庭只能缴纳学费但是无力负担生活费的大学生,二是既无力缴纳学费更无力负担生活费的大学生。
2、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过10条被认为是经典的标准:(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1]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学者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对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智力正常。(2)能够客观评价自己,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3)能够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情绪。(4)具有合作意识,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5)能够正视现实,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生的具体作用:自觉调控情绪,预防心理疾病;乐观对待生活,减少心身疾病;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必要性
部分贫困生因家庭经济的贫困引起心理贫困,存在压抑、紧张、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症状,也就是说确实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根据以往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试图探索经济贫困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是否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以掌握他们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二、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不高
2、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系统,教学质量不高
3、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一
4、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范围受到局限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环境的缺乏与教育理念的偏颇
首先,家庭教育环境的缺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最先成长和接受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次,家庭教育理念的偏颇。不少家长把改变命运的契机都放在子女身上,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教育。贫困生往往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对自己内心的调适,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敷衍了事,引不起足够的重视。[2]
2、学校因素--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的中小学,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却非常薄弱,忽视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素质的培养。
3、社会因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贫富差距加大。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助学制度,从物质上解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问题
1、完善助学贷款制度。为了体现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由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推出了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由银行向贫困生提供无担保优惠性贷款,按照合同,学生毕业后就将毕业单位及时通知银行,一年内开始按季度还款。
2、拓宽勤工俭学渠道。高职院校应该增加一些助教、助研等岗位,根据工作的难易来划分工资的等级,以此来激励贫困生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利用自己专业的优势,与相关企业建立勤工俭学互动机制,让高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与他们专业知识相关的企业去打工,使高职贫困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早一点解决经济困难,在丰富人生阅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
3、完善和改进奖、助学金制度,实现奖优和助困相结合。为了激励贫困生进步,国家设立了奖、助学金。实现奖优与助困相结合,使国家的奖、助学金真正起到奖优、助困、促学的作用。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行健康的生活价值观
l、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素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能够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的学生工作队伍,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素质,不断的经过培训学习新知识,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修养,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他们的特点,当好学生的楷模,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3]
2、对贫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对贫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满怀信心,保持高昂的斗志为国分忧,为民族振兴而奋斗。使他们认识到贫困的家庭虽然无法选择,但是人生的价值全靠自己来创造。
3、树立自强自立信心,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学校可以邀请优秀贫困生到学校做报告,请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奋斗历程,现在的成就来感染、激励其他的贫困生,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积极展望未来,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课纳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使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从而自己能够解决一些较轻的心理问题。
5、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高职院校应加强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为贫困大学生开设"心理咨询门诊",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同时为了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教育,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从而使贫困生的烦躁情绪、压抑情绪、自卑情绪,嫉妒情绪及时得到宣泄和释放,以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樊富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桂敏.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
[3] 林芙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7
作者简介:李婷(1987--),女,陕西延安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含义及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1、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贫困大学生,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司、财政部教科文司编写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文件规定,贫困大学生是指那些在校期间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或基本生活费得不到保障的学生。贫困大学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家庭只能缴纳学费但是无力负担生活费的大学生,二是既无力缴纳学费更无力负担生活费的大学生。
2、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过10条被认为是经典的标准:(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1]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学者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对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智力正常。(2)能够客观评价自己,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3)能够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情绪。(4)具有合作意识,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5)能够正视现实,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2)心理健康教育对贫困生的具体作用:自觉调控情绪,预防心理疾病;乐观对待生活,减少心身疾病;加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必要性
部分贫困生因家庭经济的贫困引起心理贫困,存在压抑、紧张、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症状,也就是说确实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根据以往的研究与分析,我们试图探索经济贫困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是否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以掌握他们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二、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素质不高
2、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系统,教学质量不高
3、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一
4、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范围受到局限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环境的缺乏与教育理念的偏颇
首先,家庭教育环境的缺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最先成长和接受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其次,家庭教育理念的偏颇。不少家长把改变命运的契机都放在子女身上,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教育。贫困生往往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对自己内心的调适,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敷衍了事,引不起足够的重视。[2]
2、学校因素--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的中小学,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却非常薄弱,忽视学生健康人格、心理素质的培养。
3、社会因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贫富差距加大。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助学制度,从物质上解决贫困生的基本生活问题
1、完善助学贷款制度。为了体现对贫困大学生的关爱,由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推出了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是由银行向贫困生提供无担保优惠性贷款,按照合同,学生毕业后就将毕业单位及时通知银行,一年内开始按季度还款。
2、拓宽勤工俭学渠道。高职院校应该增加一些助教、助研等岗位,根据工作的难易来划分工资的等级,以此来激励贫困生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利用自己专业的优势,与相关企业建立勤工俭学互动机制,让高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与他们专业知识相关的企业去打工,使高职贫困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早一点解决经济困难,在丰富人生阅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
3、完善和改进奖、助学金制度,实现奖优和助困相结合。为了激励贫困生进步,国家设立了奖、助学金。实现奖优与助困相结合,使国家的奖、助学金真正起到奖优、助困、促学的作用。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行健康的生活价值观
l、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素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是能够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因此必须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的学生工作队伍,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素质,不断的经过培训学习新知识,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修养,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他们的特点,当好学生的楷模,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应有的效果。[3]
2、对贫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对贫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满怀信心,保持高昂的斗志为国分忧,为民族振兴而奋斗。使他们认识到贫困的家庭虽然无法选择,但是人生的价值全靠自己来创造。
3、树立自强自立信心,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学校可以邀请优秀贫困生到学校做报告,请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奋斗历程,现在的成就来感染、激励其他的贫困生,帮助他们放下包袱,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积极展望未来,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课纳入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使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掌握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从而自己能够解决一些较轻的心理问题。
5、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高职院校应加强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为贫困大学生开设"心理咨询门诊",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同时为了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教育,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从而使贫困生的烦躁情绪、压抑情绪、自卑情绪,嫉妒情绪及时得到宣泄和释放,以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樊富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桂敏.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
[3] 林芙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7
作者简介:李婷(1987--),女,陕西延安人,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