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推进和日渐增多的参观人数给博物馆在接待、运作、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许多压力和挑战。文化志愿者作为博物馆教育的对象,也是博物馆获得力量和支持的源泉,是博物馆发展教育文化的重要补充力量。本文就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现状、困难以及建议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 博物馆
一、博物馆的挑战
随着全国各地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推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指导下,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众对提高自身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年复一年,参观博物馆展览和参与博物馆活动的人数屡创新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的展览数量是13.82万次,参观人数是9245万人次①;2014年的展览数量是13.17万次,参观人数10263万人次②。博物馆不仅作为公众进行终身教育的选择,也是公众进行休闲娱乐和社交来往的选择。公众的参与和对博物馆的关注,既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也给博物馆在接待、运作、管理方面带来了许多压力和挑战。面对日渐增多的观众数量和公众炽热的目光,博物馆以举办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展览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讲座,开发具有文博特色的出版物、文化产品,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等多种举措来回应观众对于博物馆的关注和对文化的渴求。然而,博物馆的场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有限,这时文化志愿者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愈发突出。文化志愿者既是博物馆教育的对象,也是博物馆获得力量和支持的源泉,是博物馆发展教育文化的重要补充力量。
二、文化志愿者的定义与重要意义
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的人。文化志愿者是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志愿者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志愿者的专业性更强,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志愿者对博物馆的帮助不仅仅是完成工作量或者提高工作效率。志愿者队伍的特点是由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经验的多元化人群所组成,所以每一位文化志愿者的独特经历可以为博物馆的工作带来创造力,为博物馆事业开拓新的视角。就更深一层面的意义来说,博物馆通过招募、培养、运作文化志愿者团队这一载体,使公众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事业不再高高在上,同时也随着文化志愿者深入民心。文化志愿者在为观众提供更多服务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以提高与发展,且志愿者更深入的参与博物馆的工作,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博物馆的社会化。发展文化志愿者也是博物馆履行教育职责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三、国外博物馆志愿者的发展现状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早在1907年就已经开始使用义工(即志愿者),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在1989年时,由其导览组组织培训义工,国外和港台地区的义工已经很有系统,有组织、有规章地稳步发展。③在国外,志愿者蓬勃发展,志愿者甚至担负起了博物馆大部分的工作。纽约自然博物馆拥有600名义工,每年服务高达10万小时以上。欧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运行体制与社会公民的意识与我国有所区别,而且国外博物馆志愿服务开展较早,经过数十上百年的发展,管理体制已经十分成熟,甚至形成了一个社会体系的整体志愿者体制。芝加哥科学博物馆与当地大学合作,规定大学生参加义工工作两年可拿到导游执照。为了激励义工,国外一些博物馆还给义工“报酬”。许多博物馆提供义工工作的通道和机会以及在“义”的标准之下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如日常消费折扣,各种聚会的优惠券等,还会颁发荣誉勋章挂在他们胸前,将他们的名字或服务成就发表在博物馆的刊物之上。另外,政府也给义工很多优惠,如交通(包括油料、损耗、停车等)、膳宿、服装、娱乐等,可于纳税时据以减除。④
然而我国文化志愿者不仅停留在每个单位或不同团体组织独立的管理体制,而且有些博物馆将志愿者仅仅视为免费劳动力,不愿投入成本培养、开发,认为志愿者只有义务,不应该享有什么权利,甚至志愿者连平等对话的身份也没有。
四、 文化志愿者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内地博物馆志愿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陆续开展,文化志愿者工作虽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往往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目前博物馆在志愿者管理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于:志愿服务人数不足,人员流失严重,志愿者专项经费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一) 符合博物馆需求的人才缺乏
说到志愿者问题,最直接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一方面,具有社会参与意识,有意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还是很庞大的,但是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博物馆需求的,包括时间及能力的需求以及能够坚持长期担任志愿者的人数非常有限。尤其在星期一到五的工作日以及节假日的志愿者人数非常缺乏,博物馆的需求又非常大,因此博物馆方有时不得不降低对志愿者的要求,以招募到相应数量的志愿者,以至于许多能力或工作态度并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入志愿者队伍,也造成了管理松散的氛围。
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工作日来博物馆服务且有志愿服务需求的人群大多数是学生,然而学生群体也有一定的管理难度。首先,学生志愿者在工作中缺乏经验,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培训和磨合。其次,学生受地域限制,流动性太大,往往投入了招募、培养成本以后,学生志愿者才刚刚融入志愿者队伍就马上要面临毕业、找工作,各奔东西的现实问题了。再次,有部分学生仅仅因为学校的实习要求而进入志愿者队伍,抱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待短暂的服务之后就立即离开,或者在实习期间就得过且过,只是图走个过场,导致工作疏忽,让学生志愿者落得个“缺乏责任心”的印象。
(二) 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制度不成熟
许多表面现象以及问题的出现,反映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制度问题。博物馆的管理制度包括许多方面,简单理解就是从志愿者进入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之前到离开队伍之间的各个环节。详细的说,包括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发布,选拔,培训,工作职责的设定,工作流程的安排,后续的考察,奖惩制度,退队制度等等。然而落到实处就有很多细节的问题,包括志愿者在哪里工作,工作时间如何设置,有没有着装要求或行为规范,如何进行考勤,他们的工作场所应该如何维护与管理,志愿者个人信息档案如何建立与管理,需不需要购买保险等等问题。 博物馆志愿者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博物馆的志愿者管理工作并没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志愿者的管理仍然处于一种馄饨的状态。第二,博物馆的管理制度即使存在,也基本处于一种滞后或者不够完善的状态,无法为志愿者的队伍建设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有些管理制度不符合博物馆的现状,即便出台了也是一纸空文。且鉴于志愿者人数的供不应求,博物馆更难以按照管理方法严格管理。
(三) 科学奖惩机制的缺失
根据志愿者人数的多寡区分,其复杂程度相当于一个或大或小的单位,然而这个“单位”是不能依靠工资进行奖惩的,所以如何激励,如何奖惩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志愿者人员流失量大的内在原因是志愿者对志愿工作的理解不够深刻,许多志愿者只是简单的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丰富自己的生活,也有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比较不确定,志愿热情也容易稍纵即逝。外在的原因是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按照马斯洛需求心理,人们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面的需求。志愿者的定义和特点是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有没有报酬和奖励不应该是志愿者追求的目标或者志愿者的要求,但是博物馆管理方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需求,要重视对志愿者的需求进行回馈。否则在博物馆管理方面只重视志愿者的付出,不重视志愿者的需求,这样的队伍是无法长久发展的。
另一方面,博物馆在志愿者绩效考核制度也是缺失的,当中有多种原因。首先,志愿者不是博物馆的正式员工,很难用对待单位员工的要求和考核方法来对志愿者的日常工作进行评估;其次,部分志愿者认为自己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因此在责任意识上也相应淡薄;最后就是志愿者在博物馆的存在周期性强,稳定性差,人员流动大,又给志愿者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互为因果。
五、关于志愿者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优化招募流程,根据实际需要招募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于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通过扩大招募宣传范围,增强馆外合作,拓宽宣传手段并进行科学的筛选的方式进行招募。
首先,招募信息的编撰要做到清晰、明确、吸引,既要能够包括招募的具体要求、清晰的岗位职责描述,最好对于博物馆和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描绘,让还要做到在视觉效果上吸引公众的关注。
其次,博物馆可向各行各业广泛招募,如与企事业单位、大学院校、社会志愿机构、退休人员管理机构和周边社区等加强合作,将招募范围扩大,以便更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段有社会参与意识的志愿者加入志愿者队伍,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文化结构多样化。
再次,博物馆可以拓宽招募宣传方式,对社会群体的招募除了可以与社会各单位和机构合作以外,还可以运用多种电子信息渠道,如微信、微博、论坛、官方网站等方式,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报纸、电视、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信息平台上进行宣传。最后,扩大志愿者招募范围不是为了人员看起来壮观,而是为了选择更优秀且更适合博物馆服务的志愿者,招募到正好能够满足博物馆需求的人数是最合适的,否则富余冗杂的人员会为志愿者管理成本造成浪费。
(二) 完善管理细则,进行分类管理
建立、健全明确的志愿者管理制度是很重要的。目前并没有哪一项对外公布的志愿者管理制度是完全适合每一个博物馆的,每个博物馆的规模不同,要求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因此志愿者管理通则说可以参考借鉴的,管理细则和具体方法却要实事求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时间和智慧去磨合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
志愿者的人员构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制订不同的细则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学生群体虽然流动性高,缺乏经验,但是具有一定的教育基础和能力,活力充足,创造力好,时间更为充足,且有志愿服务的要求。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工作的需要,进行项目性的志愿者招募和管理,辅助长期的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
(三) 整合资源,形成社会奖惩体系
目前国内的志愿者机构众多,其中比较大型的是由共青团组织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还有各种文化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等。文化志愿者的发展要想走得更远,更广,不仅需要整合博物馆业界的力量,还需要整合志愿者组织的资源,互助互惠,形成整体的社会志愿者体系。一方面是上级单位应该加强重视和沟通,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社会制度给予志愿者相应的荣誉和权利。例如国外博物馆志愿者发展的如此蓬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博物馆会尽可能想着如何满足志愿者的各种需求。虽然志愿者是不以报酬为目的的,但一定的犒赏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志愿者并非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群体。志愿者行为具有自愿性与自发性,而非强制性,也并非纯粹的利益关系。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奖惩体系,才能够促进志愿者管理与培训,吸纳更多有志愿服务意愿的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
六、 结语
文化志愿者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援,是沟通社会与博物馆的重要桥梁与纽带。科学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推动志愿者自身发展与博物馆事业共同发展,推进博物馆教育功能和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本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3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网址: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405/t20140516_30294.html;
[2]本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4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网址: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505/W020150525608812349181.pdf;
[3]林冠男.从我国博物馆中的志愿者淡起.北京:中国博物馆,2003(01);
[4]陈晨.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工作体系新探索——以天津博物馆为例. 温州:温州文物,2014年(00)。
作者简介:陈慧(1985—),女,大学本科,助理馆员,现任职广东省博物馆。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 博物馆
一、博物馆的挑战
随着全国各地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推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指导下,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众对提高自身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年复一年,参观博物馆展览和参与博物馆活动的人数屡创新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的展览数量是13.82万次,参观人数是9245万人次①;2014年的展览数量是13.17万次,参观人数10263万人次②。博物馆不仅作为公众进行终身教育的选择,也是公众进行休闲娱乐和社交来往的选择。公众的参与和对博物馆的关注,既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动力,也给博物馆在接待、运作、管理方面带来了许多压力和挑战。面对日渐增多的观众数量和公众炽热的目光,博物馆以举办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展览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讲座,开发具有文博特色的出版物、文化产品,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等多种举措来回应观众对于博物馆的关注和对文化的渴求。然而,博物馆的场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有限,这时文化志愿者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意义就愈发突出。文化志愿者既是博物馆教育的对象,也是博物馆获得力量和支持的源泉,是博物馆发展教育文化的重要补充力量。
二、文化志愿者的定义与重要意义
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的人。文化志愿者是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志愿者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志愿者的专业性更强,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志愿者对博物馆的帮助不仅仅是完成工作量或者提高工作效率。志愿者队伍的特点是由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经验的多元化人群所组成,所以每一位文化志愿者的独特经历可以为博物馆的工作带来创造力,为博物馆事业开拓新的视角。就更深一层面的意义来说,博物馆通过招募、培养、运作文化志愿者团队这一载体,使公众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事业不再高高在上,同时也随着文化志愿者深入民心。文化志愿者在为观众提供更多服务的同时,自身素质也得以提高与发展,且志愿者更深入的参与博物馆的工作,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博物馆的社会化。发展文化志愿者也是博物馆履行教育职责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三、国外博物馆志愿者的发展现状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早在1907年就已经开始使用义工(即志愿者),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在1989年时,由其导览组组织培训义工,国外和港台地区的义工已经很有系统,有组织、有规章地稳步发展。③在国外,志愿者蓬勃发展,志愿者甚至担负起了博物馆大部分的工作。纽约自然博物馆拥有600名义工,每年服务高达10万小时以上。欧美发达国家的博物馆运行体制与社会公民的意识与我国有所区别,而且国外博物馆志愿服务开展较早,经过数十上百年的发展,管理体制已经十分成熟,甚至形成了一个社会体系的整体志愿者体制。芝加哥科学博物馆与当地大学合作,规定大学生参加义工工作两年可拿到导游执照。为了激励义工,国外一些博物馆还给义工“报酬”。许多博物馆提供义工工作的通道和机会以及在“义”的标准之下尽可能给他们更多的好处,如日常消费折扣,各种聚会的优惠券等,还会颁发荣誉勋章挂在他们胸前,将他们的名字或服务成就发表在博物馆的刊物之上。另外,政府也给义工很多优惠,如交通(包括油料、损耗、停车等)、膳宿、服装、娱乐等,可于纳税时据以减除。④
然而我国文化志愿者不仅停留在每个单位或不同团体组织独立的管理体制,而且有些博物馆将志愿者仅仅视为免费劳动力,不愿投入成本培养、开发,认为志愿者只有义务,不应该享有什么权利,甚至志愿者连平等对话的身份也没有。
四、 文化志愿者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内地博物馆志愿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陆续开展,文化志愿者工作虽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往往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目前博物馆在志愿者管理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于:志愿服务人数不足,人员流失严重,志愿者专项经费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
(一) 符合博物馆需求的人才缺乏
说到志愿者问题,最直接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一方面,具有社会参与意识,有意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还是很庞大的,但是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博物馆需求的,包括时间及能力的需求以及能够坚持长期担任志愿者的人数非常有限。尤其在星期一到五的工作日以及节假日的志愿者人数非常缺乏,博物馆的需求又非常大,因此博物馆方有时不得不降低对志愿者的要求,以招募到相应数量的志愿者,以至于许多能力或工作态度并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入志愿者队伍,也造成了管理松散的氛围。
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工作日来博物馆服务且有志愿服务需求的人群大多数是学生,然而学生群体也有一定的管理难度。首先,学生志愿者在工作中缺乏经验,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培训和磨合。其次,学生受地域限制,流动性太大,往往投入了招募、培养成本以后,学生志愿者才刚刚融入志愿者队伍就马上要面临毕业、找工作,各奔东西的现实问题了。再次,有部分学生仅仅因为学校的实习要求而进入志愿者队伍,抱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待短暂的服务之后就立即离开,或者在实习期间就得过且过,只是图走个过场,导致工作疏忽,让学生志愿者落得个“缺乏责任心”的印象。
(二) 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制度不成熟
许多表面现象以及问题的出现,反映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制度问题。博物馆的管理制度包括许多方面,简单理解就是从志愿者进入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之前到离开队伍之间的各个环节。详细的说,包括志愿者的招募信息发布,选拔,培训,工作职责的设定,工作流程的安排,后续的考察,奖惩制度,退队制度等等。然而落到实处就有很多细节的问题,包括志愿者在哪里工作,工作时间如何设置,有没有着装要求或行为规范,如何进行考勤,他们的工作场所应该如何维护与管理,志愿者个人信息档案如何建立与管理,需不需要购买保险等等问题。 博物馆志愿者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博物馆的志愿者管理工作并没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志愿者的管理仍然处于一种馄饨的状态。第二,博物馆的管理制度即使存在,也基本处于一种滞后或者不够完善的状态,无法为志愿者的队伍建设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有些管理制度不符合博物馆的现状,即便出台了也是一纸空文。且鉴于志愿者人数的供不应求,博物馆更难以按照管理方法严格管理。
(三) 科学奖惩机制的缺失
根据志愿者人数的多寡区分,其复杂程度相当于一个或大或小的单位,然而这个“单位”是不能依靠工资进行奖惩的,所以如何激励,如何奖惩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志愿者人员流失量大的内在原因是志愿者对志愿工作的理解不够深刻,许多志愿者只是简单的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丰富自己的生活,也有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比较不确定,志愿热情也容易稍纵即逝。外在的原因是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的不完善。按照马斯洛需求心理,人们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面的需求。志愿者的定义和特点是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有没有报酬和奖励不应该是志愿者追求的目标或者志愿者的要求,但是博物馆管理方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需求,要重视对志愿者的需求进行回馈。否则在博物馆管理方面只重视志愿者的付出,不重视志愿者的需求,这样的队伍是无法长久发展的。
另一方面,博物馆在志愿者绩效考核制度也是缺失的,当中有多种原因。首先,志愿者不是博物馆的正式员工,很难用对待单位员工的要求和考核方法来对志愿者的日常工作进行评估;其次,部分志愿者认为自己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因此在责任意识上也相应淡薄;最后就是志愿者在博物馆的存在周期性强,稳定性差,人员流动大,又给志愿者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互为因果。
五、关于志愿者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优化招募流程,根据实际需要招募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于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需求,通过扩大招募宣传范围,增强馆外合作,拓宽宣传手段并进行科学的筛选的方式进行招募。
首先,招募信息的编撰要做到清晰、明确、吸引,既要能够包括招募的具体要求、清晰的岗位职责描述,最好对于博物馆和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描绘,让还要做到在视觉效果上吸引公众的关注。
其次,博物馆可向各行各业广泛招募,如与企事业单位、大学院校、社会志愿机构、退休人员管理机构和周边社区等加强合作,将招募范围扩大,以便更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段有社会参与意识的志愿者加入志愿者队伍,促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文化结构多样化。
再次,博物馆可以拓宽招募宣传方式,对社会群体的招募除了可以与社会各单位和机构合作以外,还可以运用多种电子信息渠道,如微信、微博、论坛、官方网站等方式,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报纸、电视、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信息平台上进行宣传。最后,扩大志愿者招募范围不是为了人员看起来壮观,而是为了选择更优秀且更适合博物馆服务的志愿者,招募到正好能够满足博物馆需求的人数是最合适的,否则富余冗杂的人员会为志愿者管理成本造成浪费。
(二) 完善管理细则,进行分类管理
建立、健全明确的志愿者管理制度是很重要的。目前并没有哪一项对外公布的志愿者管理制度是完全适合每一个博物馆的,每个博物馆的规模不同,要求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因此志愿者管理通则说可以参考借鉴的,管理细则和具体方法却要实事求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时间和智慧去磨合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
志愿者的人员构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制订不同的细则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学生群体虽然流动性高,缺乏经验,但是具有一定的教育基础和能力,活力充足,创造力好,时间更为充足,且有志愿服务的要求。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工作的需要,进行项目性的志愿者招募和管理,辅助长期的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
(三) 整合资源,形成社会奖惩体系
目前国内的志愿者机构众多,其中比较大型的是由共青团组织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还有各种文化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等。文化志愿者的发展要想走得更远,更广,不仅需要整合博物馆业界的力量,还需要整合志愿者组织的资源,互助互惠,形成整体的社会志愿者体系。一方面是上级单位应该加强重视和沟通,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社会制度给予志愿者相应的荣誉和权利。例如国外博物馆志愿者发展的如此蓬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博物馆会尽可能想着如何满足志愿者的各种需求。虽然志愿者是不以报酬为目的的,但一定的犒赏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志愿者并非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群体。志愿者行为具有自愿性与自发性,而非强制性,也并非纯粹的利益关系。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奖惩体系,才能够促进志愿者管理与培训,吸纳更多有志愿服务意愿的人才加入志愿者队伍。
六、 结语
文化志愿者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援,是沟通社会与博物馆的重要桥梁与纽带。科学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推动志愿者自身发展与博物馆事业共同发展,推进博物馆教育功能和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本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3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网址: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405/t20140516_30294.html;
[2]本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4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网址:http://zwgk.mcprc.gov.cn/auto255/201505/W020150525608812349181.pdf;
[3]林冠男.从我国博物馆中的志愿者淡起.北京:中国博物馆,2003(01);
[4]陈晨.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工作体系新探索——以天津博物馆为例. 温州:温州文物,2014年(00)。
作者简介:陈慧(1985—),女,大学本科,助理馆员,现任职广东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