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培养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想学生所想,把数学知识跟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内心动力转化为兴趣,及时迁移其它兴趣转化为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巧妙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特性心理,在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如:用成功教学法、现代教育手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追求的愿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学生成功之时及时表现鼓励,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诱发兴趣。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求知欲;培养
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生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形状不一样的长方形然后我再说:“森林里有小猴,小猪,小狗三个小动物要各选一块地种菜。小猪首先选了第一块地,他认为这块地是最大的;小狗选的是第三个,他也认为自己选的是最大的;剩下的就是小猴的,小猴觉得自己得到的这块地才是最大的。小朋友们,你们说他们谁选的地是最大的呢?”问题一出,同学们就议论开了:
生1说:小猪的最大,因为他的地最长。
生2说:不对,小猪选的地虽然长,可是他的地也是最窄的,我认为是小狗的地是最大的
师点了点头:有道理。
生3说:他们说得都不对,我觉得小猴的才是最大的。因为┄因为我们都知道猴子是最聪明的,他才不会让自己吃亏呢……
还没等他说完,下面的学生就笑开了。
我适时制止了他们,说:“他们三个的地谁大谁小,都要先知道这三块地的面积是多少,而这三块地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你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吗?”
生4:我想应该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说: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有办法吗?
生5说:我拿课前准备的小正方形到图上去比一比,看看每个长方形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多得那个图,面积就大。
师小节:那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去验证一下吧。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发手让学生动脑去探索,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应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执教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我让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旧知导新课,培养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儿歌《太阳、地球、月亮》,让学生欢快地朗诵;然后用投影演示“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绕地球一周”、“地球自转一周”地情形;接着,老师问:“你们想知道它们运转一周各用多少时间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接着说:“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板书: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个月(板书:月),同时,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板书: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一首儿歌的朗诵和投影的演示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四、给学生成功体验,稳定学习兴趣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例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了问题时,发表了新颖独特地见解时,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地欢乐,还要注意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当提问他们“卡壳“时,如果教师不负责地让其坐下来,就会逐步泯灭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厌烦感,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不是我们新课程教育理念所期望的。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扶上一把,使他们取得点滴的成功,并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个体心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兴趣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一定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意志。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求知欲;培养
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生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形状不一样的长方形然后我再说:“森林里有小猴,小猪,小狗三个小动物要各选一块地种菜。小猪首先选了第一块地,他认为这块地是最大的;小狗选的是第三个,他也认为自己选的是最大的;剩下的就是小猴的,小猴觉得自己得到的这块地才是最大的。小朋友们,你们说他们谁选的地是最大的呢?”问题一出,同学们就议论开了:
生1说:小猪的最大,因为他的地最长。
生2说:不对,小猪选的地虽然长,可是他的地也是最窄的,我认为是小狗的地是最大的
师点了点头:有道理。
生3说:他们说得都不对,我觉得小猴的才是最大的。因为┄因为我们都知道猴子是最聪明的,他才不会让自己吃亏呢……
还没等他说完,下面的学生就笑开了。
我适时制止了他们,说:“他们三个的地谁大谁小,都要先知道这三块地的面积是多少,而这三块地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你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吗?”
生4:我想应该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说: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有办法吗?
生5说:我拿课前准备的小正方形到图上去比一比,看看每个长方形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多得那个图,面积就大。
师小节:那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去验证一下吧。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发手让学生动脑去探索,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应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执教四年级数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我让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旧知导新课,培养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巧设导语,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儿歌《太阳、地球、月亮》,让学生欢快地朗诵;然后用投影演示“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绕地球一周”、“地球自转一周”地情形;接着,老师问:“你们想知道它们运转一周各用多少时间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老师接着说:“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板书: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个月(板书:月),同时,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板书: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一首儿歌的朗诵和投影的演示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四、给学生成功体验,稳定学习兴趣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例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了问题时,发表了新颖独特地见解时,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地欢乐,还要注意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当提问他们“卡壳“时,如果教师不负责地让其坐下来,就会逐步泯灭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厌烦感,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不是我们新课程教育理念所期望的。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扶上一把,使他们取得点滴的成功,并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个体心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兴趣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一定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