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教学探微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散文的文学传统,散文是我国文学最重要的形式和载体之一。长期以来,散文那种独特的审美思维与审美特征得到了读者的普遍认可,同时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从高中语文教材里散文所占比重就可以看出这种重视程度。可是因为散文文体的特殊性,如何对其开展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笔者以为散文教学应该走好三步,即从情感的基本认同,到情感与生活的联系,再到文本知识的深化。
  一、从阅读中找到情感的切入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作品,都闪烁着文本作者独到的思想光芒,作品有的是展现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有的是抒发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正因为作品是从作者的感情深处生发出来,所以读者就要从文本中渐次领略到那种或磅礴或细腻的感情。
  从散文材料的裁剪选择来看,有些散文侧重于景物描写,有些散文侧重于人物和事件的记述,而无论哪些材料,在散文中都是与情感表达息息相关的,而且不管是记人还是记景,拂去表面的浮华,总能看见作者深刻的感情闪光点。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情”才是散文最终的归结点,也是教学中的切入点。
  高中阶段,散文教学的一个关键任务就是带领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藏于文中的情感。也就是教师应当在很短的课堂时间里,使学生尽可能读懂文章,去聆听、感悟与理解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比如当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感知,使学生领会文本在层次与结构上的特点,接下来给学生安排任务:找到最能够表达出鲁迅先生情感的句子,并且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代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对文中人物持怎样的态度。学生通过文本的自主阅读,找出有代表性的句子难度并不大,如“我也早觉得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四十几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哪里还有什么言语”,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显示出了鲁迅先生极为深切的悲愤之情,对当时的政府是持批判态度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情感的切入点,即最能显现情感内涵的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表面意思的前提下感知文本的深刻涵义与创作背景,从而和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从理解中找到外物与内心的融合点
  入境,也就是在散文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然地进入到散文意境中去。散文的作者在写文章时,无不是将自身情感很好地投入到作品叙述过程之中,而这种情感上的表达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采取借事明理、托物言志等手段进行。作者在宣泄感情时,总是会寻找到与感情相和谐的人、景、事、物,通过这些外在事物的描绘,达到情感间接表达的效果。我们说这种与作者情感相一致的外在事物,实际上就是文章的意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到文本中的具体画面,再借助自身想象,将画面再造出来,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当学生也就是读者的境界同作者的境界融合在一处,作者叙述中所带有的情感也就展露无遗了。由此可以发现,散文给出的意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外物刻画,也不仅仅是单纯情感上的抒发,而是作者和读者心灵的沟通媒介。
  散文作者所孜孜以求的意境实际上就是外在事物同内心情感的统一,这种统一是指向读者情感重构的。如此看来,“意”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与意识,“境”是意的环境载体。散文中出现的意境与诗歌中的意境有相似之处,只不过表达得更加自由与具体。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应当使学生意识到联想对于散文学习的意义,依靠对文本中的具体物象进行联想感知,发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再在作者主观情感的带动下,更好地理解文本意境,这才是学习散文的良性循环过程。
  比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在带领学生进行正式阅读之前,除了要说明这篇文章的叙述线索与基本情感以外,还应当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意境,明确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具体情感是倾向于哪个方向的。如描写月下的荷塘,作者用动人的笔触写出了荷叶、荷花的风致,荷香、荷波的情怀,荷韵、荷清的境界,这些从具体到抽象的景物,在作者既生动又满怀激情的比喻下,都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学生只有在仔细阅读并想象这些情境之后,才能感知到朱自清超脱内心的安宁与喜悦。
  三、在内化时找到理性的应用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散文类的文章,找到情感切入点是基础,理解外物融合点是方向。而最根本的目标还是要归结为理性的应用点,即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能够正确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让情和理汇合起来。
  首先,标题是散文之眼,透过标题这个主渠道,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更简便地领会文章精华。比如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一望题目,即可以了解本文意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
  其次,散文也有观点,散文的爱与恨、赞成与反对还是很明显的。在散文里面所表现出来作者的思想倾向都是明确的,这和小说教学需要借助于人物分析得到结论有显著区别。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文章时,需要注意的是耐心梳理作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情感在文章中的走向与变化,细心品味字里行间的描写内容。
  第三,对于修辞方法要格外留心,与散文有关的测验,经常会考到拟人、比喻、反复、排比等方法,各方法的修辞作用有很大区别。比如比喻让文章更生动,借代可以启发联想等。只有学生掌握了各种修辞方法在散文中的作用,才能在测验及考试中应对得游刃有余。
  第四,散文的表现手法是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它和散文的情境、意趣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写散文时,作者会经常运用到衬托、象征、铺垫等手法。比如象征手法,运用某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相关的更深层次概念、意味、事理,可以起到形象含蓄的表达效果,如果学生能真正领会这种方法,且在日后学习中灵活运用,对于写作也会有一定帮助。
  第五,人称的应用妙处在散文中体现得很明显。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注意,如第一人称的亲切,第二人称的生动,第三人称的客观等,都是学生在后期进行散文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值得借鉴的。
   散文之所以是散文,主要是因为这种文学形式在文体上的非固定性,正是因为散文的“不讲求章法”,不为格式所累,受到很多文学大家的喜欢,成为他们恣意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而散文的这种表面无规律性却成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教师只有想办法破除障碍,从文字入情境,从情境觅道理,才能使散文教学焕发生机。
其他文献
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探究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探究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亲自探究的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谈谈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以期能让学生主动探究,
时下,网络迅速发展,电子产品泛滥,信息急剧膨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快餐文化应运而生,而阅读的打开方式也有多种,比如手机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电子书等。
2001~2005年,内蒙古上库力农场经过五年的奋斗,终于走出低谷,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场”称号;2004年、2005年粮油总产、经营利润、职均收入、人
作为物流中的重要一环,铁路运输量也受到很大影响。铁路货运需求严重不足导致运量下降,运输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铁路要面对来自公路、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强力竞争。文章试图从
根据不同的文本,分步骤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学生只有不断积累吸收,写起文章来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一、培养意识,强化立意训练  议论文的关键就是立意。如果没有明确的立意,文章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写作训练中,教师首先要从立意下手,让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明确话题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确定立意。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为学生准备习作题目,限时让学生完成立意过程,而后由师生共
丰富的生活经验、深厚的阅读积累、广阔的媒体信息,是中学生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却贫乏、干瘪和单薄。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从日常生活经验、文本阅读及媒体信息中积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其策略如下。  一、 宁收勿放  “收”与“放”是就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积累写作素材而言的。  所谓“放”是指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想当然地认为,练习写作只
语文教学是否彰显了文本的文学特色和人文内涵,语文教学是否带给学生上下五千年厚重的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深远的人格重塑,其根本在于文本解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地将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出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尤其是应对作文命题的方式和作文批改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  高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作文又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但就目前来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自主性,导致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较为缺乏,这给作文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因而作
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党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它体现了企业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思想政治工作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