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知识教学转移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这有助于引导小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08
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传统的数学教育侧重知识灌输,对学生认知思维、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相对欠缺,这不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善于运用以生为本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样做,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學能力,还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活跃教学氛围。关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本文主要从三点进行阐述,分别为:“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引导自主发现”、“联系生活,懂得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地讲,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见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人留给教育者的经验,枯燥的运算问题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负数》时,笔者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趣味游戏,要求学生说出与老师相反意义的词,像:电梯上升一层、电梯下降一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接着,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今年五年级转入了两名同学,六年级转出了两名同学。王阿姨炒股,去年赚了7万元,今年亏了3万。与标准体重相比,小红重了2斤,小丽轻了3斤。要求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反应以上数据。这能够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简洁性。然后,笔者引出了《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的记载,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古人的伟大,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之后,引发学生思考:“除了《九章算术》中以收钱为正,支出钱为负,粮食增产为正,减产为负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负数,一起交流。”此时,学生提到了天气零摄氏度以上为正数,以下为负数,笔者还向学生补充了零为界点的内涵(以零为界点,越往下数越小,越往上,数越大)。总之,这个问题,能够使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通过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始终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地思考、探究,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重要的作用。
二、动手操作,引导自主发现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思考方式以具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不论什么内容都采用口头讲解的形式,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小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抛出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探索数学规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填鸭式、灌输式教学的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
例如:在开展《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时,笔者出示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五张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圆与之前学过的平面图有什么不同。”借助这个问题,使学生了解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接着,要求学生借助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说一说:“所画的圆心在哪里?是如何找到的?”学生可以得知,圆规画圆所围绕的点就是圆心。然后,笔者安排个别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并提问学生:“圆的直径是哪里,半径是哪里?”由此,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学生还要对圆的特征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在一个圆中画出直径和半径,探讨直径和半径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时,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和讨论得出结论:同一个圆中,直径有无数条,且所有直径长度相同,半径也有无数条,且所有半径长度相同。由于直径是过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半径是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所以所有直径都是所有半径的2倍。由此可见,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联系生活,懂得学以致用
如今,陶行知的生活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应用。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立足于生活实际,安排学生在做中学,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将生活案例融入课内教学,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二: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于第一点,在执教《圆柱和圆锥》这节课时,笔者准备了一桶可比克薯片,跟学生说:“我想要用这个薯片桶盛笔,可是它的侧面标签被撕坏了,假如我想重新包装一下,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已知薯片桶高10cm,底面圆的半径是3cm。”这个问题,从学生爱吃的薯片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做题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第二点,在执教《扇形统计图》时,笔者将学生科学的分成了四人一组的多个小组,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了解大人做饭必用的调味品,并形成扇形统计图。这个数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做饭的常识,还能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也有积极地帮助。
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学着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创新授课思维,注重数学和生活的结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做,有助于改变学生对传统数学教学刻板、单一的认知,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完善和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林梦怡.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18+121.
[2]郝淑颀.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36.
[3]韩召群.挖掘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8(36):42.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08
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传统的数学教育侧重知识灌输,对学生认知思维、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相对欠缺,这不利于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善于运用以生为本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样做,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學能力,还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活跃教学氛围。关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本文主要从三点进行阐述,分别为:“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引导自主发现”、“联系生活,懂得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地讲,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见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人留给教育者的经验,枯燥的运算问题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负数》时,笔者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趣味游戏,要求学生说出与老师相反意义的词,像:电梯上升一层、电梯下降一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接着,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今年五年级转入了两名同学,六年级转出了两名同学。王阿姨炒股,去年赚了7万元,今年亏了3万。与标准体重相比,小红重了2斤,小丽轻了3斤。要求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反应以上数据。这能够使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简洁性。然后,笔者引出了《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的记载,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的历史,感受古人的伟大,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之后,引发学生思考:“除了《九章算术》中以收钱为正,支出钱为负,粮食增产为正,减产为负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负数,一起交流。”此时,学生提到了天气零摄氏度以上为正数,以下为负数,笔者还向学生补充了零为界点的内涵(以零为界点,越往下数越小,越往上,数越大)。总之,这个问题,能够使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通过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始终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积极地思考、探究,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重要的作用。
二、动手操作,引导自主发现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思考方式以具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不论什么内容都采用口头讲解的形式,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小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抛出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探索数学规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填鸭式、灌输式教学的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独立性的培养。
例如:在开展《圆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时,笔者出示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五张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圆与之前学过的平面图有什么不同。”借助这个问题,使学生了解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接着,要求学生借助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说一说:“所画的圆心在哪里?是如何找到的?”学生可以得知,圆规画圆所围绕的点就是圆心。然后,笔者安排个别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并提问学生:“圆的直径是哪里,半径是哪里?”由此,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学生还要对圆的特征进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在一个圆中画出直径和半径,探讨直径和半径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时,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和讨论得出结论:同一个圆中,直径有无数条,且所有直径长度相同,半径也有无数条,且所有半径长度相同。由于直径是过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半径是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所以所有直径都是所有半径的2倍。由此可见,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数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联系生活,懂得学以致用
如今,陶行知的生活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应用。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立足于生活实际,安排学生在做中学,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与生活的结合,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将生活案例融入课内教学,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二: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于第一点,在执教《圆柱和圆锥》这节课时,笔者准备了一桶可比克薯片,跟学生说:“我想要用这个薯片桶盛笔,可是它的侧面标签被撕坏了,假如我想重新包装一下,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已知薯片桶高10cm,底面圆的半径是3cm。”这个问题,从学生爱吃的薯片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做题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于第二点,在执教《扇形统计图》时,笔者将学生科学的分成了四人一组的多个小组,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了解大人做饭必用的调味品,并形成扇形统计图。这个数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做饭的常识,还能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也有积极地帮助。
结束语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学着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创新授课思维,注重数学和生活的结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做,有助于改变学生对传统数学教学刻板、单一的认知,对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完善和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林梦怡.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落实[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18+121.
[2]郝淑颀.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36.
[3]韩召群.挖掘数学本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8(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