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龙佐敦,是十分旺的商业区,游香港必去的庙街、女人街、男人街与之比邻,终日人流涌动。在这里有一家法、意式餐厅——银杏馆。香港向来有“美食天堂”之称,不出香港就能尝到全球美食。原汁原味的法、意式餐厅铺天盖地,何必笔者要特别提及“银杏馆”?因为只要你一推进“银杏馆”的门就会发现,这里的侍应先生清一色是银发一族,再配着设计清雅的进餐环境,柔和的灯光,你会觉得这里的氛围正如其店名“银杏”一样,高尚典雅。
有条不成文的规矩,真正的高尚餐厅是不请女侍应的,且越是高档的餐厅,侍应先生的年龄就越高,头发也越白,犹如贵族时代套假发的老管家,以示其心思如尘的服务水准及客人的身份层次。据说至今在英国及瑞士一些老牌银行及金融机构,年轻员工都不上台前,非得“藏”到头发斑白才能上前台柜面。银发在西方显示的是成熟稳健和诚意。在香港高尚地段跑马地的Amigo法式餐厅,是见不到年轻侍应的。还有,就是在佐敦和中环的“银杏馆”法式西餐厅,这都是笔者眼见为实的。不过,“银杏馆”银发侍应,不是为了追求餐厅的高品位形象,原意是为了让退休老人有个可以重新舒展拳脚的平台,令大家相信:退休人士还很有生产力呢!
早在2005年,身为香港长者忧郁症热线社工的香港乐天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黎明辉先生从工作实践中发现,不少退休人士,特别男退休人士已习惯了早出晚归的职业生涯,一下子中断了有规律的上班生活,日日呆在家中,又不似女性可以做家务打发时光,一时觉得很失落,有的还会觉得生命已走到尽头,甚至萌发自杀的念头。黎明辉与他的社工同事就生出开办“银杏馆”的念头,他们合资在九龙的黄大仙附近的竹园开了一家专卖凉茶糖水的小店。选址竹园,因为这里就近市民屋村,这些大众小食会更容易有人帮衬。“银杏馆”专聘退休男性长者任职,同时为了能自食其力不蚀本,用商业形式营运,初时为了保守营运,还实行会员制,只限会员光顾,竹园附近居民少、店面也很小,没料到办得有声有色,非但为退休长者再就业提供了机会,令老人既打发了时间,还有收入,更从心理上有“第二春”之意,而主办者也有盈利,可以讲达到双赢。有了获利,“银杏馆”就在黄金地段中环开出第一家分店,定位为法式、意式西餐厅。不久,再在九龙佐敦开出第二家分店。
三年来,“银杏馆”变成拥有两间分店的法意式餐厅,共聘有长者员工四十多人,并有众多名人光顾。最初不少客人是抱着支持长者就业的心态,对食物与服务不求期望,是一种“做善事”的心态。现今,客人的光顾中早已没有同情分,而是真正地觉得值得光顾,物有所值。
尽管“银杏馆”连年盈利,但经营者始终将“鼓励企业聘长者”作为经营方针,同时针对餐厅从业人员除了大厨、两名助厨及采购之外,都为六十好几的员工的特点,在店内做了不少方便老年员工的措施,比如在门口地上都铺了防滑地砖以免长者员工滑倒,餐厅备有血压计,餐牌上的字也特别大,并配有图片,方便长者员工记餐单。每天还专门有一位社工跟这些长者作及时沟通和心理疏导。毕竟,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来这里上班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考虑到长者的体力始终不及年轻人,故而这里的长者员工每天只工作五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如此既可照顾更多长者就业,也可令长者不觉得太累。但千万不要认为这里的侍应生年纪大了会显得效率低,或会倚老卖老,服务质量差,且常会迟到请假。才不是呢。长者服务社工团体主席兼“银杏馆”董事长黎先生说,这些长者员工比年轻人更投入工作。他们通常每天起大早参加晨运,结束后餐馆都还未开门。他们是只有早到等上班时间而不会迟到。长者有生活经验有涵养,服务到位细心,有时还与年轻客人说说笑笑,年轻人对他们格外尊重,因此令客服之间关系十分融洽。这些长者员工十分珍惜这份工作,真正的“爱店如家”,而且很多不愿放假呆在家里,宁可回店做义务工,弄得店里常会“人满为患”,要“强迫”他们放假。
69岁的罗先生原是巴士公司职员,早在2005年就退休了,早三年四处旅游尚觉得还可以,但时间一长就觉得太闷气,去公园也去厌了,终日打麻将又太无聊,来“银杏馆”上班觉得既消磨了时间,又保持与社会接触,身心很愉快。74岁的钟先生是由中环的“银杏馆”转过来的。他退休前是一家德国跨国厨具公司的管理员。在法定退休年龄后被13次返聘,到69岁才完全退下来,他无法适应天天赋闲在家的生活,坚持找工作,不论是超市收银员还是大学的清洁工都找过,但人们一见他的年龄都不肯请,此次在“银杏馆”他如鱼得水,笑吟吟地说:“我还是很有能力的,这些嫌我年龄大不请我的企业是他们的损失。”这位退而不休的前跨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不久前还入选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杰出服务个人奖。
长者们在这里应聘,是为晚年生涯注入活力和梦想。钟先生还业余进修理发专业,并已获取了证书。每隔一周会去老人院义务为老人理发。虽然他自己也是73岁的老人,退休后再就业令他心态很年轻。
当然,这些长者上岗之前,同样要经过严格培训,对他们的英语和仪表也是有一定要求,故而不论“银杏馆”生意如何好,可以再多开几家分店,能有幸受雇的长者毕竟有限。说到底,“银杏馆”的功用不是解决长者再就业,而是希望向社会发出“长者仍具生产力”信息,鼓动其他企业在招聘中不要歧视长者。
近日,香港财政司拨款6000万元协助中年人在金融海啸下就业,成效始终成疑,但三年前开办的“银杏馆”却仍有声有色,在金融危机中固若金汤,这其中很值得大家思考。
有条不成文的规矩,真正的高尚餐厅是不请女侍应的,且越是高档的餐厅,侍应先生的年龄就越高,头发也越白,犹如贵族时代套假发的老管家,以示其心思如尘的服务水准及客人的身份层次。据说至今在英国及瑞士一些老牌银行及金融机构,年轻员工都不上台前,非得“藏”到头发斑白才能上前台柜面。银发在西方显示的是成熟稳健和诚意。在香港高尚地段跑马地的Amigo法式餐厅,是见不到年轻侍应的。还有,就是在佐敦和中环的“银杏馆”法式西餐厅,这都是笔者眼见为实的。不过,“银杏馆”银发侍应,不是为了追求餐厅的高品位形象,原意是为了让退休老人有个可以重新舒展拳脚的平台,令大家相信:退休人士还很有生产力呢!
早在2005年,身为香港长者忧郁症热线社工的香港乐天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主席黎明辉先生从工作实践中发现,不少退休人士,特别男退休人士已习惯了早出晚归的职业生涯,一下子中断了有规律的上班生活,日日呆在家中,又不似女性可以做家务打发时光,一时觉得很失落,有的还会觉得生命已走到尽头,甚至萌发自杀的念头。黎明辉与他的社工同事就生出开办“银杏馆”的念头,他们合资在九龙的黄大仙附近的竹园开了一家专卖凉茶糖水的小店。选址竹园,因为这里就近市民屋村,这些大众小食会更容易有人帮衬。“银杏馆”专聘退休男性长者任职,同时为了能自食其力不蚀本,用商业形式营运,初时为了保守营运,还实行会员制,只限会员光顾,竹园附近居民少、店面也很小,没料到办得有声有色,非但为退休长者再就业提供了机会,令老人既打发了时间,还有收入,更从心理上有“第二春”之意,而主办者也有盈利,可以讲达到双赢。有了获利,“银杏馆”就在黄金地段中环开出第一家分店,定位为法式、意式西餐厅。不久,再在九龙佐敦开出第二家分店。
三年来,“银杏馆”变成拥有两间分店的法意式餐厅,共聘有长者员工四十多人,并有众多名人光顾。最初不少客人是抱着支持长者就业的心态,对食物与服务不求期望,是一种“做善事”的心态。现今,客人的光顾中早已没有同情分,而是真正地觉得值得光顾,物有所值。
尽管“银杏馆”连年盈利,但经营者始终将“鼓励企业聘长者”作为经营方针,同时针对餐厅从业人员除了大厨、两名助厨及采购之外,都为六十好几的员工的特点,在店内做了不少方便老年员工的措施,比如在门口地上都铺了防滑地砖以免长者员工滑倒,餐厅备有血压计,餐牌上的字也特别大,并配有图片,方便长者员工记餐单。每天还专门有一位社工跟这些长者作及时沟通和心理疏导。毕竟,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来这里上班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考虑到长者的体力始终不及年轻人,故而这里的长者员工每天只工作五小时,每周工作五天,如此既可照顾更多长者就业,也可令长者不觉得太累。但千万不要认为这里的侍应生年纪大了会显得效率低,或会倚老卖老,服务质量差,且常会迟到请假。才不是呢。长者服务社工团体主席兼“银杏馆”董事长黎先生说,这些长者员工比年轻人更投入工作。他们通常每天起大早参加晨运,结束后餐馆都还未开门。他们是只有早到等上班时间而不会迟到。长者有生活经验有涵养,服务到位细心,有时还与年轻客人说说笑笑,年轻人对他们格外尊重,因此令客服之间关系十分融洽。这些长者员工十分珍惜这份工作,真正的“爱店如家”,而且很多不愿放假呆在家里,宁可回店做义务工,弄得店里常会“人满为患”,要“强迫”他们放假。
69岁的罗先生原是巴士公司职员,早在2005年就退休了,早三年四处旅游尚觉得还可以,但时间一长就觉得太闷气,去公园也去厌了,终日打麻将又太无聊,来“银杏馆”上班觉得既消磨了时间,又保持与社会接触,身心很愉快。74岁的钟先生是由中环的“银杏馆”转过来的。他退休前是一家德国跨国厨具公司的管理员。在法定退休年龄后被13次返聘,到69岁才完全退下来,他无法适应天天赋闲在家的生活,坚持找工作,不论是超市收银员还是大学的清洁工都找过,但人们一见他的年龄都不肯请,此次在“银杏馆”他如鱼得水,笑吟吟地说:“我还是很有能力的,这些嫌我年龄大不请我的企业是他们的损失。”这位退而不休的前跨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不久前还入选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杰出服务个人奖。
长者们在这里应聘,是为晚年生涯注入活力和梦想。钟先生还业余进修理发专业,并已获取了证书。每隔一周会去老人院义务为老人理发。虽然他自己也是73岁的老人,退休后再就业令他心态很年轻。
当然,这些长者上岗之前,同样要经过严格培训,对他们的英语和仪表也是有一定要求,故而不论“银杏馆”生意如何好,可以再多开几家分店,能有幸受雇的长者毕竟有限。说到底,“银杏馆”的功用不是解决长者再就业,而是希望向社会发出“长者仍具生产力”信息,鼓动其他企业在招聘中不要歧视长者。
近日,香港财政司拨款6000万元协助中年人在金融海啸下就业,成效始终成疑,但三年前开办的“银杏馆”却仍有声有色,在金融危机中固若金汤,这其中很值得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