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考、高考模式的调整以及大学、高中的办学模式的改革的思考,设想大学和高中的办学模式,招生考试模式,其目的是减少埋没的人才的现象,将极大地减少教育的浪费,极大地缓解人才的供需矛盾,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体制 思考 办学模式 设想 人才培养 社会进步
我是一个中学物理教师,我非常热爱我的事业,因为我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硬道理,深知教育与人才的关系。我觉得我教过的每个学生都可爱,他们(她们)都有自己的强项,按说,他们(她们)都应该有成才的机会。可是,这些年来,有很多的聪明学生被埋没,使我痛心不已!每年、每个班都有一些数、理、化学得很好的孩子,就因为英语学不好,而没有升入理想的高中,高中毕业后也没有考上较好的大学(甚至没能考上大学),失去了深造和成才的机会。这些孩子中,有的将来是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之类的人才的呀!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很愤慨:难道学不好英语就不是人才?学不好英语就不能成才?我们国家究竟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呢,还是“外语兴国战略”?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员,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难以左右大气候,但是我还是要质疑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一、高考、中考的指挥棒是不是该调整一下了?二、大学、高中的办学模式是否应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我国现行的高考模式是“3+x”,英语是必考科目,而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却只有理科生才考。那么,究竟是英语更重要呢,还是理化更重要?诚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少不了国际间的合作与往来,确实需要大量的懂外语的人才。但是,工作中需要使用外语的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有多大呢?占不到1%吧!一个普通劳动者也必须学好外语吗?必须让每个中国人都学好英语吗?大多数人学的英语,只是在考试的时候使用,考试过后就再也没有用过了。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都还有人学不好她,我们还应该强调每个人学好英语吗?反观理化知识,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要他是正常人,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掌握一些,因为物理、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是密切相关的(现在的成年人中,很多人不会使用小型机械、不会排除简单的机械故障;不会正确地使用化肥、农药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不少人连自家电路中的拉线开关坏了、保险丝断了都不敢换呢)。
一个国家要富强,就要大力发展经济,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哪个国家认为外语是第一生产力吧?我们为什么不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呢?要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就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大幅度增加技术人员的比例,而不是单靠为数极少的科学家(更不是依赖外语)。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就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就应该高度重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的教育。
目前高考的指挥棒有这类问题,那么中考呢?目前的中考模式是:语文、数学、英语各120分,物理100分、化学70分(有的地方分值有差异,却也是理化分值低于语、数、外),这就导致了有不少学生由于英语一科学不好,即使他(她)的理科学得非常好,都被好的高中拒之门外,学生自己和家长都因此而觉得没有前途了。这种考法还导致了很多学生家长误认为语数外是主科,理化是副科(若问为什么英语是主科,他们只知道英语分值比理化高)。农村有很多家长还不知道物理、化学有什么用,由此可见老百姓是怎么“热爱科学”的。很多学校的校长也认为物理、化学没有语、数、外重要,因此,在计算教师每一节课的分值时,物理课、化学课的分值都低于语、数、外,这对于理、化教师极不公平,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有的老师坚决不教物理或化学。
为了纠正这些弊端,更为了能让偏科的学生也能成才,为了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更好地与社会需要接轨(各大院校的育人方向和培养目标,应该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基本吻合,如果能做到大学与大型企业联合办学最好),是否可以把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模式改为以下三种方式之一呢?
方式一:在我国现行的高考模式基础上,改为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考科目,再选考英语等其他科目的“4+x”模式。这种方式改变不大,容易操作,但是效果不如后面两种。
方式二:各大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侧重,自己决定考试科目与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设置。如:有的必须考英语,有的不考英语;有的必须考物理、化学,有的不考物理、化学。把目前的先考试,等考试成绩出来后再选择院校、填报志愿的方式变为:先由各个考生根据各大院校的招生简章,自主选择报考院校,填报志愿,后参加考试,成绩出来后由各大院校择优录取,还可以相互调配。
方式三:仍由国家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物、地理……每科分值相等。考生根据自己的升学目标选择其中的科目考试,而非科科都考。成绩出来后,各大院校在录取新生时,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重点看主考科目中的一科或几科,其它科目仅做参考,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只看总分。如:以理工为主的院校(或专业),重点看物理、数学、化学等科目的分数;以中文为主的院校(或专业),重点看语文等科目的分数;以外事、文秘、翻译为主的院校(或专业)重点看英语分数。
若大学的招生考试方式和办学方向按后面两种方式之一调整了,那么高中的办学模式就必须做出重大的改革,才能与大学的办学模式良好地接轨。
那么高中的办学模式该怎样呢?个人认为,把以往的文科类和理科类改为“必修英语类”和“选修英语类”。即:一类高中,以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为主科,学生自主选修数学、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另一类高中以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生物为主科,学生自主选修政治、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
那么,中考的模式就调整为:只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五科,每一科的分值相同,或者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分值相同,英语分值比那四科低些。在填报志愿时,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报考高中的类型,避免因偏科而不能进入理想的高中。录取时,根据学生的志愿,结合学科成绩差异,分类录取,从而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让偏科的学生也有深造、发展的机会。
虽然以上设想的大学和高中的办学模式,招生考试模式,在具体操作起来都会面临很多困难,都要在制度建立、机构设置、实施细则、师资调配、考生志愿调配等方面做出很大的改变,但是,当这些改变都完善后,将显著减少埋没的人才的现象,将极大地减少教育的浪费,极大地缓解人才的供需矛盾。这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怎样都是值得的。
【关键词】教育体制 思考 办学模式 设想 人才培养 社会进步
我是一个中学物理教师,我非常热爱我的事业,因为我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硬道理,深知教育与人才的关系。我觉得我教过的每个学生都可爱,他们(她们)都有自己的强项,按说,他们(她们)都应该有成才的机会。可是,这些年来,有很多的聪明学生被埋没,使我痛心不已!每年、每个班都有一些数、理、化学得很好的孩子,就因为英语学不好,而没有升入理想的高中,高中毕业后也没有考上较好的大学(甚至没能考上大学),失去了深造和成才的机会。这些孩子中,有的将来是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之类的人才的呀!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很愤慨:难道学不好英语就不是人才?学不好英语就不能成才?我们国家究竟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呢,还是“外语兴国战略”?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员,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难以左右大气候,但是我还是要质疑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一、高考、中考的指挥棒是不是该调整一下了?二、大学、高中的办学模式是否应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我国现行的高考模式是“3+x”,英语是必考科目,而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却只有理科生才考。那么,究竟是英语更重要呢,还是理化更重要?诚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少不了国际间的合作与往来,确实需要大量的懂外语的人才。但是,工作中需要使用外语的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有多大呢?占不到1%吧!一个普通劳动者也必须学好外语吗?必须让每个中国人都学好英语吗?大多数人学的英语,只是在考试的时候使用,考试过后就再也没有用过了。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都还有人学不好她,我们还应该强调每个人学好英语吗?反观理化知识,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只要他是正常人,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掌握一些,因为物理、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是密切相关的(现在的成年人中,很多人不会使用小型机械、不会排除简单的机械故障;不会正确地使用化肥、农药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不少人连自家电路中的拉线开关坏了、保险丝断了都不敢换呢)。
一个国家要富强,就要大力发展经济,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哪个国家认为外语是第一生产力吧?我们为什么不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呢?要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就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大幅度增加技术人员的比例,而不是单靠为数极少的科学家(更不是依赖外语)。要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就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就应该高度重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的教育。
目前高考的指挥棒有这类问题,那么中考呢?目前的中考模式是:语文、数学、英语各120分,物理100分、化学70分(有的地方分值有差异,却也是理化分值低于语、数、外),这就导致了有不少学生由于英语一科学不好,即使他(她)的理科学得非常好,都被好的高中拒之门外,学生自己和家长都因此而觉得没有前途了。这种考法还导致了很多学生家长误认为语数外是主科,理化是副科(若问为什么英语是主科,他们只知道英语分值比理化高)。农村有很多家长还不知道物理、化学有什么用,由此可见老百姓是怎么“热爱科学”的。很多学校的校长也认为物理、化学没有语、数、外重要,因此,在计算教师每一节课的分值时,物理课、化学课的分值都低于语、数、外,这对于理、化教师极不公平,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有的老师坚决不教物理或化学。
为了纠正这些弊端,更为了能让偏科的学生也能成才,为了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更好地与社会需要接轨(各大院校的育人方向和培养目标,应该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基本吻合,如果能做到大学与大型企业联合办学最好),是否可以把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模式改为以下三种方式之一呢?
方式一:在我国现行的高考模式基础上,改为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考科目,再选考英语等其他科目的“4+x”模式。这种方式改变不大,容易操作,但是效果不如后面两种。
方式二:各大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侧重,自己决定考试科目与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设置。如:有的必须考英语,有的不考英语;有的必须考物理、化学,有的不考物理、化学。把目前的先考试,等考试成绩出来后再选择院校、填报志愿的方式变为:先由各个考生根据各大院校的招生简章,自主选择报考院校,填报志愿,后参加考试,成绩出来后由各大院校择优录取,还可以相互调配。
方式三:仍由国家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物、地理……每科分值相等。考生根据自己的升学目标选择其中的科目考试,而非科科都考。成绩出来后,各大院校在录取新生时,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重点看主考科目中的一科或几科,其它科目仅做参考,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只看总分。如:以理工为主的院校(或专业),重点看物理、数学、化学等科目的分数;以中文为主的院校(或专业),重点看语文等科目的分数;以外事、文秘、翻译为主的院校(或专业)重点看英语分数。
若大学的招生考试方式和办学方向按后面两种方式之一调整了,那么高中的办学模式就必须做出重大的改革,才能与大学的办学模式良好地接轨。
那么高中的办学模式该怎样呢?个人认为,把以往的文科类和理科类改为“必修英语类”和“选修英语类”。即:一类高中,以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为主科,学生自主选修数学、物理、化学、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另一类高中以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生物为主科,学生自主选修政治、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
那么,中考的模式就调整为:只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五科,每一科的分值相同,或者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分值相同,英语分值比那四科低些。在填报志愿时,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报考高中的类型,避免因偏科而不能进入理想的高中。录取时,根据学生的志愿,结合学科成绩差异,分类录取,从而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让偏科的学生也有深造、发展的机会。
虽然以上设想的大学和高中的办学模式,招生考试模式,在具体操作起来都会面临很多困难,都要在制度建立、机构设置、实施细则、师资调配、考生志愿调配等方面做出很大的改变,但是,当这些改变都完善后,将显著减少埋没的人才的现象,将极大地减少教育的浪费,极大地缓解人才的供需矛盾。这对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怎样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