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开拓、虔笃、兼容三个方面来透析或论述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即开拓代表的是一种移民文化、虔笃代表的是一种宗教文化、兼容是一种熔炉文化或者多元文化,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显性特征为主线,借以追溯美国社会文化嬗变的历史渊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美国文化特质。
关键词:开拓 虔笃 兼容 特质
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特质的形成,一般需要在一定地域内,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里,经过其历史的反复雕琢、打磨,在实践中渐次形成,并明显不同于其它文化。这种文化特质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长期性、集体性和反复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现已成为世界目光不可回避的强大存在,不管你承认与否,它确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而文化的影响是其重要一端。当下,我国与美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正在走向纵深,探究美国文化的特质其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一、开拓——美国文化是一种后生型移民开拓文化
“美国社会的实践特征,决定了美国文化是一种后生型的移民开拓文化。一部美国历史就是在横向上不断开辟生存空间、在纵向上不断深化实践能力的历史。”①
美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得天独厚,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它不但能够连续数百年吸引数以千万计的移民,而且能够承受其压力,养活着众多人口。它的移民在种族、民族、文化构成上最为复杂。当今美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上最大的人种博物馆,是世界文化的万国博览会。“从历史的角度说,今天几乎每一个居住在美国的人,不是本人是移民,就是移民的后裔。即使被称作‘美国土著的印第安人,实际上也是于数万年前从亚洲迁移到北美的蒙古人。现代美国,虽然以欧洲白人移民及其后裔为主(占83%),黑人其次(占12%)。但世界各地的种族在美国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并且其种族行列仍在不断增添新成员(包括印第安人、中国人在内的亚裔人约占2%;另外操拉丁语系的拉美各种族约占3%)。” ②
“对于来自不同国度、具有迥异文化背景的移民,只有相互尊重、携手合作的前提下才能赢得新世界的生活,这形成了美国精神的如下特征:喜欢流动、崇尚冒险;积极乐观、充满自信;勤奋节俭、热爱工作;多元开放、相互包容、乐于合 作;不敬权威的追求自由、平等、独立;崇尚个人奋斗又敢于负责;不尚空谈思辨而重行动和实用。” ③实际上,对于上述形成的所谓美国精神的这些显性特征,归结起来根源还是来自于它的移民文化属性。
1607年,出于对财富和自由的追求,144名英国人在北美新大陆建立起第一个殖民地——詹姆斯敦(James toun)。1620年,因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五月花号”帆船载着102名搭乘者经过66天的漂泊,踏上北美这块广袤而又荒蛮的土地,来到了本不是目的地的科德角外的温普斯顿港,为了对付难以预见的风险,帆船上49名成年男子签下了“五月花号公约……”。这段历史应当视其为我们探究美国文化的“正宗”。面对一片荒草萋萋、草莽未辟的土地,人本身之外的荣誉、家庭、背景、民族、肤色等都变得苍白无力,只有靠勤奋勇敢,开拓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赢得生存和尊严,这对于当时抱着发财致富梦和追求自由梦的先祖们来说,正好孕育了他们及以后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发达的商业思维,“五月花号公约”更幻想着一个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个起初的“美国梦”也在日后实践法治、民主、自由的征程中逐一实现。这些正是美国文化的优势和特质,有利于美国人战胜困难,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更成为了日后美国发展的动力。
二、虔笃——上帝、宗教是美国文化特质的内核
董小川先生在《上帝——体悟美国文化的钥匙》一文中这样写到:“要理解美国文化,首先要了解上帝在多数美国人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从精神角度看,上帝是美国民族的精神食粮;从理性追求角度看,上帝是美国自由主义的保护神;从哲学伦理角度看,上帝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基础;从国家体制角度看,上帝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道德屏障;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角度看,上帝是美国民族主义的力量源泉。造就和支撑了美国文明的精神力量就是上帝。上帝是美国文明大厦的精神支柱,美国民族不可动摇的信仰。” ④董先生的论述可谓全面精辟,深入肌理。的确,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的国度,一种很深的“天赋使命”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文化中,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甚至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天赋使命”的观念对政府决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国家。……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认为,基督教是美国社会的精神支柱,没有宗教就没有美国的民主和自由。对美国社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全体公民信奉什么教派,而是全体公民信奉宗教。”⑤可以说,美国是一个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当初的清教徒来到美洲大陆一个重要动因就是躲避政治上和宗教上的迫害,更是寻求自由,建立清教徒的所谓“山巅之城”的理想国。这种清教思想一直影响着美国的文化,也是美国文化极富生命力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尽管美国实现了政教分离,如在公立学校不得进行宗教宣传和祈祷,政府不能参与宗教活动,政府公务人员不能以公职身份参与宗教活动;但另一面,“美国的政党把宗教信仰当作竞选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在美国,多数情况下,总统的竞选者必须强调自己的虔诚基督教信仰,这样才会建立广泛的选民基础,从而取得选举的权利。”⑥如美国历届总统都要手按《圣经》宣誓就职,又都以“上帝保佑”结束自己的就职演说;在所有的庄严场合,美国公民都要手按左胸向国旗敬礼以求得上帝的保佑;美国钱币上有“我们信仰上帝”的警句;《独立宣言》中“人人都享有上帝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到《权利法案》第一条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的自由……,”足可以看出,在美国,上帝、宗教,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内核,更是其文化特质之一。
三、兼容——美国文化是熔炉文化或多元文化
“美国历史虽然短暂,但其文化源远流长,它根植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英国文化传统和法国启蒙思想。……美国文化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文化。它是一种开放文化,又是一种宽容文化。它兼容并蓄,各种文化现象都可以产生并存在……。”⑦正是美国文化的这种极强的兼容性,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都能在美国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既形成了共同的美国文化,同时各个不同背景和异质文化的人又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是美国文化呈现出七彩纷呈、海纳百川、丰富多彩的原因。
美国文化的兼容性或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各种政治思想可以在美国存在。美国1787年宪法受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更是奠定了美国宪法的立法根基,至今仍闪烁着其法理和立法设计的理性的光辉;在美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更是其实验场。如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亲密战友德籍移民魏德迈、佐尔格等到美国组织工人团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德国空想主义者魏特林,在移居美国后,甚至试图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劳动交换银行,实行平均共产主义计划;无政府主义思潮是一种否认国家的政治派别,然而,在美国也得到不少人的赞许。
其次,美国文化容纳了各国文化的精华,其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如德国的牛肉香肠、汉堡包、啤酒和热狗已然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一种特征。其中的华人也通过各种方式传承中华文化:中华饮食以花样众多、味道鲜美颇受美国人的欢迎和喜爱;针灸、按摩在美国也很吃得开。近些年,美国人的T恤衫上印有“龙”、“忍”等字样的汉字;在美国人的家里或办公室书写老子的“无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等并不是特别鲜见,足见其文化之多元。当然,如拉美文化,世界各地的报纸、期刊、流行音乐等,在美国都与其主流文化并行不悖。
第三,美国文化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其具有宽容兼纳的一面。以美国接纳难民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1946-1986年美国共接纳了260多万难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接纳犹太人入美。20世纪70年代后期,印度支那、越南等国的难民都被美国接纳,光从1980-1990十年间,在美的越南难民就增加到614547人。因此总的来说,美国在接纳难民这一点上毕竟体现了慷慨和仁慈,从其外交文化来看,具有宽容性一面。
总之,开拓、虔笃、兼容是美国文化的三大特征,也是美国文化的优势。三大文化特质如三驾马车,是驱动美国发展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付清松.美国大学德育中的美国精神刍议[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
[2]骆晓会.浅谈“美国精神或美国的国民性[J].株洲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3]同[1].
[4]董小川.上帝——体悟美国文化的钥匙[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5]同[4].
[6]樊茉兰.请教思想在美国的存在和发展[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7]仲掌生.20世纪美国文化断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关键词:开拓 虔笃 兼容 特质
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特质的形成,一般需要在一定地域内,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里,经过其历史的反复雕琢、打磨,在实践中渐次形成,并明显不同于其它文化。这种文化特质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长期性、集体性和反复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现已成为世界目光不可回避的强大存在,不管你承认与否,它确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而文化的影响是其重要一端。当下,我国与美国在各方面的交流正在走向纵深,探究美国文化的特质其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一、开拓——美国文化是一种后生型移民开拓文化
“美国社会的实践特征,决定了美国文化是一种后生型的移民开拓文化。一部美国历史就是在横向上不断开辟生存空间、在纵向上不断深化实践能力的历史。”①
美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得天独厚,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它不但能够连续数百年吸引数以千万计的移民,而且能够承受其压力,养活着众多人口。它的移民在种族、民族、文化构成上最为复杂。当今美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上最大的人种博物馆,是世界文化的万国博览会。“从历史的角度说,今天几乎每一个居住在美国的人,不是本人是移民,就是移民的后裔。即使被称作‘美国土著的印第安人,实际上也是于数万年前从亚洲迁移到北美的蒙古人。现代美国,虽然以欧洲白人移民及其后裔为主(占83%),黑人其次(占12%)。但世界各地的种族在美国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并且其种族行列仍在不断增添新成员(包括印第安人、中国人在内的亚裔人约占2%;另外操拉丁语系的拉美各种族约占3%)。” ②
“对于来自不同国度、具有迥异文化背景的移民,只有相互尊重、携手合作的前提下才能赢得新世界的生活,这形成了美国精神的如下特征:喜欢流动、崇尚冒险;积极乐观、充满自信;勤奋节俭、热爱工作;多元开放、相互包容、乐于合 作;不敬权威的追求自由、平等、独立;崇尚个人奋斗又敢于负责;不尚空谈思辨而重行动和实用。” ③实际上,对于上述形成的所谓美国精神的这些显性特征,归结起来根源还是来自于它的移民文化属性。
1607年,出于对财富和自由的追求,144名英国人在北美新大陆建立起第一个殖民地——詹姆斯敦(James toun)。1620年,因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五月花号”帆船载着102名搭乘者经过66天的漂泊,踏上北美这块广袤而又荒蛮的土地,来到了本不是目的地的科德角外的温普斯顿港,为了对付难以预见的风险,帆船上49名成年男子签下了“五月花号公约……”。这段历史应当视其为我们探究美国文化的“正宗”。面对一片荒草萋萋、草莽未辟的土地,人本身之外的荣誉、家庭、背景、民族、肤色等都变得苍白无力,只有靠勤奋勇敢,开拓进取,奋斗不息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赢得生存和尊严,这对于当时抱着发财致富梦和追求自由梦的先祖们来说,正好孕育了他们及以后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以及发达的商业思维,“五月花号公约”更幻想着一个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个起初的“美国梦”也在日后实践法治、民主、自由的征程中逐一实现。这些正是美国文化的优势和特质,有利于美国人战胜困难,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更成为了日后美国发展的动力。
二、虔笃——上帝、宗教是美国文化特质的内核
董小川先生在《上帝——体悟美国文化的钥匙》一文中这样写到:“要理解美国文化,首先要了解上帝在多数美国人心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从精神角度看,上帝是美国民族的精神食粮;从理性追求角度看,上帝是美国自由主义的保护神;从哲学伦理角度看,上帝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基础;从国家体制角度看,上帝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道德屏障;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角度看,上帝是美国民族主义的力量源泉。造就和支撑了美国文明的精神力量就是上帝。上帝是美国文明大厦的精神支柱,美国民族不可动摇的信仰。” ④董先生的论述可谓全面精辟,深入肌理。的确,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的国度,一种很深的“天赋使命”根深蒂固于美国白人文化中,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甚至当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主权实体开始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时,这种“天赋使命”的观念对政府决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为浓厚的国家。……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认为,基督教是美国社会的精神支柱,没有宗教就没有美国的民主和自由。对美国社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全体公民信奉什么教派,而是全体公民信奉宗教。”⑤可以说,美国是一个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当初的清教徒来到美洲大陆一个重要动因就是躲避政治上和宗教上的迫害,更是寻求自由,建立清教徒的所谓“山巅之城”的理想国。这种清教思想一直影响着美国的文化,也是美国文化极富生命力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尽管美国实现了政教分离,如在公立学校不得进行宗教宣传和祈祷,政府不能参与宗教活动,政府公务人员不能以公职身份参与宗教活动;但另一面,“美国的政党把宗教信仰当作竞选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在美国,多数情况下,总统的竞选者必须强调自己的虔诚基督教信仰,这样才会建立广泛的选民基础,从而取得选举的权利。”⑥如美国历届总统都要手按《圣经》宣誓就职,又都以“上帝保佑”结束自己的就职演说;在所有的庄严场合,美国公民都要手按左胸向国旗敬礼以求得上帝的保佑;美国钱币上有“我们信仰上帝”的警句;《独立宣言》中“人人都享有上帝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到《权利法案》第一条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的自由……,”足可以看出,在美国,上帝、宗教,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内核,更是其文化特质之一。
三、兼容——美国文化是熔炉文化或多元文化
“美国历史虽然短暂,但其文化源远流长,它根植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英国文化传统和法国启蒙思想。……美国文化是一种兼容性很强的文化。它是一种开放文化,又是一种宽容文化。它兼容并蓄,各种文化现象都可以产生并存在……。”⑦正是美国文化的这种极强的兼容性,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都能在美国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既形成了共同的美国文化,同时各个不同背景和异质文化的人又保持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是美国文化呈现出七彩纷呈、海纳百川、丰富多彩的原因。
美国文化的兼容性或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各种政治思想可以在美国存在。美国1787年宪法受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更是奠定了美国宪法的立法根基,至今仍闪烁着其法理和立法设计的理性的光辉;在美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更是其实验场。如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亲密战友德籍移民魏德迈、佐尔格等到美国组织工人团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德国空想主义者魏特林,在移居美国后,甚至试图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劳动交换银行,实行平均共产主义计划;无政府主义思潮是一种否认国家的政治派别,然而,在美国也得到不少人的赞许。
其次,美国文化容纳了各国文化的精华,其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如德国的牛肉香肠、汉堡包、啤酒和热狗已然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一种特征。其中的华人也通过各种方式传承中华文化:中华饮食以花样众多、味道鲜美颇受美国人的欢迎和喜爱;针灸、按摩在美国也很吃得开。近些年,美国人的T恤衫上印有“龙”、“忍”等字样的汉字;在美国人的家里或办公室书写老子的“无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等并不是特别鲜见,足见其文化之多元。当然,如拉美文化,世界各地的报纸、期刊、流行音乐等,在美国都与其主流文化并行不悖。
第三,美国文化的兼容性还表现在其具有宽容兼纳的一面。以美国接纳难民为例,美国是世界上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1946-1986年美国共接纳了260多万难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接纳犹太人入美。20世纪70年代后期,印度支那、越南等国的难民都被美国接纳,光从1980-1990十年间,在美的越南难民就增加到614547人。因此总的来说,美国在接纳难民这一点上毕竟体现了慷慨和仁慈,从其外交文化来看,具有宽容性一面。
总之,开拓、虔笃、兼容是美国文化的三大特征,也是美国文化的优势。三大文化特质如三驾马车,是驱动美国发展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付清松.美国大学德育中的美国精神刍议[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
[2]骆晓会.浅谈“美国精神或美国的国民性[J].株洲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3]同[1].
[4]董小川.上帝——体悟美国文化的钥匙[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5]同[4].
[6]樊茉兰.请教思想在美国的存在和发展[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7]仲掌生.20世纪美国文化断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