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标交给学生去吧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m_j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往往是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为依据之一。毫无疑问,许多老师上课的时候,教者本人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心中是有数的,但很多时候,学生并不知道。我认为,让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清楚的知道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保证。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出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是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了两公里多一点,就有人开始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走这么远,何时才能到尽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的远近,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算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了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于是大家又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的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倦不堪,而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时,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庄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走完一公里,大家就有一阵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在三组受实验的人当中,他们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最短。
  由此,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且能够把自己的行动不断地与目标加以对照,时刻清楚自己离目标还有多少距离时,人们的行动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魏书生老师谈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时,其中一条就是强调目标教学。他通常的做法是:在学期初让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去通读教材,他自己并不讲课,等学生对课本有了粗线条的整体印象之后,他再进一步明确本学年的总体目标,本学期的总体目标,再让学生具体了解到每个月每周的学习目标。这样,虽然他上课时间很少很少,但他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却是有目共睹,他的教学理念鲜有人能及。
  其实,从老师备课的角度讲,就是备如何实现大大小小的、一个个的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实际上就是对教材体系整体上熟练达到目无全牛了,一个个教学目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是一种大备课,是在用一生或者说是大半生的时间备课。这样的备课无论检查多少备课本也查不出来的。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的老师,往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盲人摸象”,只知枝叶不见大树,这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埋头通读教材,不仅要读自己所教本年级的教材,更要通读三年甚至六年两个学段的教材。只有整体把握了,目标才会清晰明了,面对教材才能有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感觉,写起教案来才能有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之快感,上起课来才会成竹在胸、直入主题,学生学起来才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
  从学生的角度讲,教师备课也包括备学生这一环节。如果在学习之前让他们先明确目标,譬如由整体的高中三年到每一年,再分解到每一学期,再到每个月。化整为零,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每学完一课——一节——一章——一个单元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总结,看看距离目标还有多大差距,这样做不仅仅能让学生修正自己的行动,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感。事实上,高考成绩的佼佼者中,绝大多数人都有一本或几本自编的错题集,上面收集的是自己一次次做错的题目。这正好说明他们是目标明确的好手。还有一个佐证,许多高考复读生第二年高考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跟他们明确的达标意识不能不说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说备教法和备学法,这其实是属于技术层面上的操作,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叫做“雕虫小技”,技巧性的东西是很容易学会的。可惜的是,目前我们许多老师仅仅热衷于浅层次的备课、上课,考什么就教什么,缺少的是大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比如说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目前对语法和逻辑知识采用淡化处理,但不少老师将这些内容淡化得没有目标了,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还有一些学校领导,不喜欢听课(认为那样浪费时间),只是期中或期末检查一下老师的备课(翻翻教案设计),即便这样也只是走马观花看表面文章,谁的备课笔记字迹优美,那就是优秀;谁的备课笔记涂涂改改,东删一句西加一句,那就是不合格。呜呼,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教学上的一种遗憾!
  有人说,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人物。但如果一个人不将这个伟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目标去实施,恐怕他成不了伟大的人物。当然,没有一个总体目标,只有一大堆杂乱无章小目标的人,更容易一辈子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年轻的老师们,把教学目标交给学生去吧,中国需要伟大的教育家,只有一个孔子一个魏书生是远远满足不了这个时代的需要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困难,部分学生厌学,甚至逃学、退学。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我校的汽车维修专业试行了分层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按层次分班,按层次教学    我们在教授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之前,就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等基本情况进行分班,把学习基础好、潜力大的学生组成A类班,将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改变教学的方法,使教育技巧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1、发现思维的坡度太难时,应及时放慢讲解速度,进行必要的铺垫。或给出中间步骤,或编选过渡题目,以减小坡度、降低难度。  2、发现学生因旧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影响新知识的
期刊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鱼”到“渔”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人曰:“授之以渔,不如让其创渔。”从“授”到“创”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两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也折射出三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学生呢?    一、授鱼——灌输教育     从古代的私塾到现代的学校,我们一直在搞灌输教育。我们爱生如子,让学生过着“衣来伸手,
期刊
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新形式的出现,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民族素质,关键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科技人才和国家栋梁,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我国中小学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渡时期,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
期刊
集体教育方法又称平行教育法,是相对个别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指运用集体教育理论,对被领导者的集体进行教育,并依靠集体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方法,克鲁普斯卡娅依据马列主义理论提出:集体是形成新人的基本条件,培养集体主义者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目的。  学校集体中,学生是集体的成员之一,对集体要服从。集体也不能忽视个人利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共同的学习、劳动、工作等活动的互相交往,影响着彼此的意识和行为,
期刊
我们这里讲的“封闭”是指个别学校硬性规定学生在较长时间(一般是一个月或几个月或一学期)内不能走出校门,不许与外界接触,只能埋头读书。还有的学校规定学生之间不准相互请教问题,担心瞎子牵瞎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有的中、小学,特别是个别私立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一涌而上,也盲目进行仿效,对天真活泼的学生进行硬性的封闭,扼杀学生的天性,在“封闭”上大做文章,鼓吹“封闭”“优越”。  笔者认为“
期刊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的目的不是为了代替学生的学习,而是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掌握契机,给予点拨,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孜孜以求,不断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它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学习的迁移等问题,而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心理学所需要研究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点拨
期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爱的奉献》中的一句歌词。这首歌赞美爱,歌唱爱。爱是最美好的东西,在不同关系的人们之间,爱也有不同的阐释,爱可以使父母为了孩子竭尽全力;爱可以使不同世界的男和女以心相许;爱可以使朋友相互理解,相互支撑。但有一种爱,比父母之爱更无私,比恋人之爱更有激情,比朋友之爱更宽容,这就是教师的爱。  大家都知道教育中的埃森塔尔效应,就是说只要我们对学生给予更
期刊
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不少学生在不同的教师面前,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他们与有的教师“心心相印”,无话不谈,能主动学好这些教师所教的功课;同是这些学生,却在别的教师面前变得冷淡、被动,甚至反抗。  这是师生情感的共同体验——爱的效应!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它的本质在于自我感受,其表现是伴随各人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为转移的。  那么,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师生有更多的感情
期刊
学生是一杆秤,最清楚班主任的分量;学生是一把尺,最明白班主任的长度;学生是一面镜,最能客观反映班主任的素质。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始终贯穿一个“爱”字,与学生和谐相处,愉快地教学,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的“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关心学生    每个班级总会有“弱势人群”,人数或多或少。我这里的“弱势人群”指的是思想、生活、学习中处于困惑和被动的学生,应该说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