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时极少照镜子。长得俊的人才愿意照镜子。越长越丑,就越来越不想照镜子。谁愿意干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的事呢?可猪八戒不照镜子,他就好看了吗?当然不是的。猪八戒知道自己长得丑,也是镜子先告诉他的。后来,他就对镜子冷落了,不再照镜子了。猪八戒不照镜子,镜子成了废物,发挥不出来任何作用。
  贾平凹在一篇文章开头写道:“问,古镜未磨如何?僧曰:照破天地。问:磨过如何?僧曰:黑漆漆的。”你看,贾平凹把僧人说的多智慧啊,顾左右而言他,坚决不说镜子与人的关系。不说与人的关系人就不好评说。“照破天地”和“黑漆漆”的,与人何干?没有干系。难道没有干系就不是干系?古人说过,人心也是一面镜子。
  长得美或者爱美的人,身上常常带着一面小镜子,随时随地都可以照见自己,左看右看,放远或拿近。甚至连一根头发丝,也看得认认真真,把头发看出了一缕缕的含羞和飞扬。镜子不在身上时,现在时兴拿着手机照,手机也成了一面镜子。这让人很羡慕。当然,也不是所有看见照镜子的人都会赞叹。有时也会令人心生厌烦,长得不那么出类拔萃,还左看一遍右看一遍,这不是有些腻歪么?可你无论怎么腻歪,人家照看不误,还常常偷偷地看,是不是大概也感觉到这么臭美,有些不好意思?想想也未必。那也许是为了增加一份自信和自尊,一份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好。不过,无论如何欣赏自己美的人,真的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还真没有人发现美而不去欣赏的,哪怕是自我陶醉。如此说来,镜子是为了美而存在而产生的。即便是长得不美的人,也因为镜子的提醒,会使自己尽可能变得更美一些,更让人亲切一些。如果人长得丑,如猪八戒那样,实在不是镜子的过错。镜子寄托着人类对美好的向往。
  我是何时照过镜子的,现在真还回忆不起来。能想起来的,是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心里立即引起了疑问,我怎么长成了这个模样,拆开来一张脸,七零八落,个个怪异,组合起来,还是不愿卒读。尽管我没有看见左脸有几颗痘,右脸有一块痣。可我十分讨厌那一双大眼皮。镜子外有人说,你不那么难看啊。可他们哪里知道,我自己心里还有另一个我,高大挺拔,貌似潘安,神清气爽。镜子里的我,令我太没自信了。从此便觉镜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它竟然毫不掩饰地把我最不愿看到的一面,给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了。从此极不情愿与它照面了。我当时并没有想到,它即便不展现出我来,我天天扛着一张不中看的脸,出入在人群中,大家也是都看得到的啊。人人都是一面镜子,不过是照不见自己只能照见他人罢了。
  我想,如果我要问,什么是镜子?僧曰:天。再问为何?僧曰:人在做,天在看。天真是一面镜子,天天照人。
  这话也倒是。曾在儿时看到,有人趴在水缸沿上,有人站在河塘边上,看水里的自己。水是镜子,他或她看见了水里的天和自己,看见了自己的美,心里很愉悦了一番。水里的镜子,满足了他或她的惬意。
  如果说,天是一面镜子,地就更是一面镜子。农人种地,庄稼长在自家的田里。田是谁的,村里人都知道,庄稼生长或临近收获的季节,懂得土地的人往田头一站,就知道这块庄稼好在什么地方,长得好的庄稼必定与人有关系。于是就判断,这个种庄稼的人,肯定是个长得不错的好人。否则,就不会种得出这么好的庄稼。细一琢磨,种出好庄稼的人必定是个不错的人,那还真是的。所有把庄稼种得好的人,都是面善心诚的农人。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大地就是一面真实的镜子,它不仅照出了人的面貌,也照出了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天和地这两面镜子,实在是太厉害了!功力无边。小时候听老人讲:“一个人头上顶着一颗星星。”我就想,哪颗星星是自己的呢?是自己的也必定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星星就是自己的镜子,照着自己。这样一想,就常常在繁星清朗的夜,坐在门前或院子里看着夜空,尋找哪一颗星星是自己的。虽然知道一定有一颗和自己长得一样的星星,可就是找不到哪一颗是的。或许等它落下地就找到了。然而,老人又说:“一颗星陨落了,就是一个人没了。没了,我还能看得见自己的镜子吗?”
  想想也挺害怕的,畏惧之心人皆有之。因为在人群中你无意多看了我一眼,你就成了我的一面镜子,会照出我的丑陋来。谁又愿意把自己的丑陋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供人品评抨击呢?可是,如果长得十分俊美呢?镜子不是也可以给人一番愉悦和快乐吗?那么,你无意中多看我一眼,我同样也会给你无意中的一份愉悦。
  因为,你就是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我只愿意给你照得见我美好的一面。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我能走多远?”这个问题我一直思考着。答案总像这眼前的雾,暧昧,看不真切,但却真实。  是否真实的东西都不真切?我不知道。在这个初春的早上,浓雾笼罩下的我,心情湿漉漉的。我几乎只能朦胧地看见前后相距不足10米的范围,甚至就是这10米,也是模糊的,无法确认的。尽管我已将车速放到最慢,尽管我是紧挨路边,但一旦听见汽车、摩托的喇叭声,仍免不了毛骨悚然。我们这些雾中之物,总有太多的欲望,清脆、响亮、清新、
期刊
一次文友小聚,文友说:“平顺投资上千万,在太行之巅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一条天路,直通一个古村落——岳家寨,村里人全都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后裔。”  “岳飞的后裔怎么会流落在这里?”  文友说:“没去过,不知道。”  丙申年盛夏的一个周末,我们文朋摄友一行七人,一大早就踏上了去往岳家寨的旅途,顺太行峡谷一路东进。车子进入林州地界已是烈日中天,短暂的午餐小憩之后,沿峡谷西岸一路北上,擦过涉县地界拐入平顺
期刊
现在的小孩都喜欢玩气球,而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贫乏,只能玩猪尿泡。  腊月里,村里日子过得宽裕的人家,都会杀一头年猪。每天清晨,村子里都能远远地听到猪凄厉的长鸣声和哀嚎声。杀猪的时候,村里所有的小孩都会围过去观看,场面非常热闹。猪杀完后,主家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会做一大锅白菜烩猪肉,然后舀上一白瓷碗给关系好的邻居送去,炒上一盘最好的肉片给杀猪师傅吃。我们一帮小屁孩眼都不眨一下地瞅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
期刊
钓,为鱼  宋代吕蒙正有垂钓诗:“入滩风急浪花飞,手把鱼竿傍钓矶。自是钩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钓,为鱼。当浮漂轻轻点动,扬竿时从竿尖传递上来的那股力量,是钓鱼人梦魂萦绕的,让人在不知不觉的愉悦之中得到身心的锤炼。经过苦苦的守候,一条鱼儿终于上钩,寂静的世界瞬间被打破,水中,岸上,一场人鱼大战正酣。小钩可钓大鱼,线细不断,竿弯不断,体现了大与小、钢与柔、张与弛的辩证。  钓鱼,重在钓的感觉,先
期刊
在我人生的路上,最大的教育收获来自母亲。  “饱汉不知饿汉饥。”这是母亲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教我乐善好施,换位思考,心善如水,从善如流。记得小时候,村里只要来了逃荒要饭的人,有人总是给一块冷馍就打发了,而我的母亲却与众不同,母亲让我拿一个热馍和热菜给人家吃,有时还拿出衣物相赠。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就播撒了善良的种子。  “老人是金口,越吃谁越有。”这是母亲教育我孝敬老人的话语。百德善为首,百善孝为
期刊
家乡的樱桃花开了,这是我对樱花最早的记忆吧?  老家天井里的那一棵樱桃树开花时,满院子的芳香,飘飞的花朵也是一道风景。现在,那棵樱桃树已经长成了比堂屋还高出许多的大树了,每年照样开出一树樱花,结满一树的樱桃,让人垂涎欲滴。我的家乡山东新泰天宝镇是久负盛名的樱桃之乡,每年的三四月份,家乡徂徕山上的樱桃花云蒸霞蔚,可谓壮观。到了五一之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争相购买着品种
期刊
我从家乡来,你伸开双臂迎合,我们在黄昏里惜别。我看到了你的泪落在黄昏里,听到了黄昏的啜泣:“你等我吗?”  我返回家乡,在梦里寻觅你的倩影。  春走了,夏走了,你的倩影越走越远了。秋又来,花凋零,雁南归,天地寒,如夢如煎。  泪水尽了,我不再细细地去数那些南归的大雁。  而寒冷的风景被大雪覆盖,在我眼前定格了。  责任编辑:曹景峰
期刊
由于读书的功利目的,现代人已很少能够感悟到暗香浮动这种读书境界了!“书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如此美妙、恬静和温馨的氛围中仔细品嚼书香的,今人甚少。  其实,读书是读一种境界,也更是读一种心态。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古人读书之心态,谓之“读书志在圣贤”。有红颜知己厮守,挑灯夜读,把盏品茗,美人养眼,美文养性,其乐融融,其情怡悦,此乃古人读书之第一境界也,谓之“红袖添香夜读书
期刊
冬至,碛口古渡,放眼望去,滚滚寒水中没有了早年的桅樯如林。  一簇金黄的芦苇边,有人支起了畫架,绣花般将那一河飞逝的波澜捉上了他的画布,顺着画家的目光望去,参差的冰面上像是一对鹅,悠闲地踱着步子,在冰缝中寻寻觅觅,不时嘎嘎对答,拍翅起舞,给这隆冬里萧瑟的古渡平添了几许柔情和画意。  太阳落山了,灯却不得亮,碛口古镇像是和我们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取不了暖,煮不了饭,就连水也没法烧开。在露台上踱
期刊
在那交通落后、肩挑背驮的年代,扁担是乡村司空见惯的运输农具,家家户户至少都有两到三根扁担,挑土、挑柴、挑草、挑筐、挑庄稼,根根磨得油光发亮。  挑担是个力气活儿。如果没点真力气,要挑起足有一百二三十斤重的担子,走上一段路程,腰不弯,气不喘,还真不容易。父亲力气是过人的,家中那根既长又结实的栗树扁担就是父亲专用的,据说能挑二百斤。扁担的两端凿有两个眼儿,肩挑时在两个眼儿里各插上根筷子,可以保證挑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