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动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gq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读书的功利目的,现代人已很少能够感悟到暗香浮动这种读书境界了!“书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如此美妙、恬静和温馨的氛围中仔细品嚼书香的,今人甚少。
  其实,读书是读一种境界,也更是读一种心态。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古人读书之心态,谓之“读书志在圣贤”。有红颜知己厮守,挑灯夜读,把盏品茗,美人养眼,美文养性,其乐融融,其情怡悦,此乃古人读书之第一境界也,谓之“红袖添香夜读书”;因痴迷读书,忘记了日月轮回,四时更替,沉入书香之乐,进入忘我之境,不知窗外已是绿草茵茵,此乃古人读书之第二境界也,谓之“绿满窗前草不除”;雪夜宁静,孤身一人,闭门读书,书香驱寒,其乐无穷,此乃古人读书之第三境界,谓之“雪夜闭门读禁书”。
  今人读书者多为“考”——考学、考职业、考职称、考官銜……一言以蔽之曰:为名利而读书也!抱着这样的目的读书,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自是很难品味到暗香浮动的妙境了。南怀瑾大师说:“古人说,一天不读书就俗气了,现在人啊,一天不应酬就觉无聊了。”当今社会,面对滚滚红尘,不为博士情所移,不为金钱心所动,不为升迁折其腰,静下心来纯粹为心灵需要而读书者,我以为这才算“卓尔不群”的真文人。
  我本凡人,难脱世俗。少年家贫尚能坚持读书,获得书香润肺腑。那时候曾往返四十余里借书读,竟也能读出乐趣。赶着撒欢的牛儿,挎着割草的篮子,揣着借来的”宝贝”,哼着即兴的曲儿,走向牧坡。到了地方,三下五除二割下青草塞满篮子,猴急火燎地拿出书,躺在茂盛的野草中,很快就进入了书境。读到奇妙处,人在荒草上打滚,那份冲动和愉悦无法言表。也有静下心来默默吮吸书香的时刻,把书捂在胸口,仰望蓝天,白云悠悠,雁阵列列,沁心润肺的书香驮着少年的思绪飞向了高空。
  高中毕业回乡教书,常做读书卡片,尤其是关于论读书的卡片。“饮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一本好书,犹如一个生命的精华,死后最好的藏骨之所……一本好书就是由这些黄金似的思想和那珠玑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宝藏,其中闪烁的灵智是那样的令人怀念,令人珍爱,实在是人类最忠贞的良友和精神的食粮。”这些先哲圣贤的忠告,激励我穷且益坚,不废读书之志。那时候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一间大书屋,藏有很多的书,在窗明几净中静享暗香浮动的乐趣。
  后来,到一家行政机关工作,在繁重的公文写作之余,尚能挤出时间读书。至今还记得当年替会读书的情景,坐在一隅,不管台上何等高谈阔论,自能沉入书中佳境。为了保证读书时间就巧妙地利用时间,从机关到搭伙吃饭食堂的路上读知识卡片。数张卡片装进口袋里,抽出一张边走边读,来回的路上能背会两张卡片上的内容。记得一个星期天,朋友从乡下进城,陪他逛了半天商场耽误了读书时间,夜里懊悔地掉了眼泪。为此,在日记中狠狠地“骂”了自己一通。
  世俗磨尽英雄气。很多人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读书,立志拼搏成才。而一旦过上了安逸的日子,渐渐地没了豪气,懒得读书,读书难入意境。回想起来,我何尝不是如此呢?几经拼打,终于有了宽敞明亮的书屋和众多藏书时,倒没有了读书的雅兴和志趣,蜻蜓点水似的读书,没有一次真正品尝到暗香浮动的读书滋味。参加会议、喝酒赴宴、洗浴捏脚、聚友聊天、网上游戏、台上亮相、台下奔忙……浑浑然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藏书在书架上伤神,浮尘在书桌上沉睡,暗香浮动的读书情景恍若隔世。偶有雅兴,走进书房,拂去浮尘,抱书品读,一时亦难以入境。强按浮躁心绪读之,味同嚼蜡,再压浮飘之气读之,少许闻到些书香,手机、座机一齐响。书香终抵不住酒香,罢、罢、罢,溜出书房。今宵酒醒何处,桑拿浴舞影箫声。似我不能静下心来读书者——当今社会不寡矣!
  心无物欲乾坤静,坐有琴书便成仙。只有不抱功利之心,心平气和地读书,方能领略书中的奥妙,获取精神的愉悦;方能享受书香的濡润,充实心灵;方能提升品位,提高人生的境界。我常常在暗幕里深深地拷问自己:既舍官为文,对考职称不感兴趣,对考研又不感冒,对名利并不看重,对金钱也不热衷,那么你世俗个什么、浮躁个什么、追潮个什么?花落不随流水去,鹤归常带白云来。文人应当具有文人超脱世俗的风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专心来读贤书,静心品书香,不为装潢附庸风雅的门面,只为心灵的真正需要。
  我想,我会也一定会再次走进那纯粹的读书时光,分享那令人陶醉的书香!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总错觉,在四个兄弟姐妹中,只有祖母最疼我,她在世时,时常当众人面前,亲着我的一面光滑的脸庞,说她只疼这一张没受伤的脸。  父亲从来不打骂我们,常给我们带来山上的野味,比如雨天捉到一只受淋的鸽子,农场分的野猪肉等等。母亲忙着里里外外,分不出力气要来关心哪个才好,后来,有件事改变我对母亲的偏见。可能与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有关,性格有点柔弱,受一点委屈,一个人背地里偷偷地哭。  那一天,不知是做错
期刊
初识振忠先生,缘于少年时。  那个年头,照相尚是件奢侈的事情,照相馆对于小孩子来说,无疑是个极具吸引力的所在;而我们小鱼儿一样在那个不大的空间里游来游去,现在想来也真是麻烦,好在里面的师傅是很和气的,即使正在工作,他也从不粗鲁地驱赶我们。这个师傅就是张振忠。  他很年轻,戴眼镜,留分头,不论接待什么样的顾客都很有礼貌。与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相比,总透着些不同,可能是长期艺术性的工作实践涵养而成的一种
期刊
老街靠海,很长。长到一个人想它的时候,总觉得没有尽头。三分水路、两分塞满了渔船,没有风帆旗杆的古雅,来人寥寥,都淹没在长长的老街和长长屋里去了。  夜晚,海風柔柔地吹。咸鲜,泥浆糊,不可消散的汽油味就来统领这一带。找个石礅坐下,你即使不闻不问,都会被潜移默化为一种海的韵味。会遇见从海平面移来的人影。点,线,线点。走近了才发现是人影。一顶锥形的草帽盖住了大半个人脸,一肩担子挑起两个箩筐或者是尼龙网格
期刊
“我能走多远?”这个问题我一直思考着。答案总像这眼前的雾,暧昧,看不真切,但却真实。  是否真实的东西都不真切?我不知道。在这个初春的早上,浓雾笼罩下的我,心情湿漉漉的。我几乎只能朦胧地看见前后相距不足10米的范围,甚至就是这10米,也是模糊的,无法确认的。尽管我已将车速放到最慢,尽管我是紧挨路边,但一旦听见汽车、摩托的喇叭声,仍免不了毛骨悚然。我们这些雾中之物,总有太多的欲望,清脆、响亮、清新、
期刊
一次文友小聚,文友说:“平顺投资上千万,在太行之巅的悬崖峭壁上修筑了一条天路,直通一个古村落——岳家寨,村里人全都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后裔。”  “岳飞的后裔怎么会流落在这里?”  文友说:“没去过,不知道。”  丙申年盛夏的一个周末,我们文朋摄友一行七人,一大早就踏上了去往岳家寨的旅途,顺太行峡谷一路东进。车子进入林州地界已是烈日中天,短暂的午餐小憩之后,沿峡谷西岸一路北上,擦过涉县地界拐入平顺
期刊
现在的小孩都喜欢玩气球,而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贫乏,只能玩猪尿泡。  腊月里,村里日子过得宽裕的人家,都会杀一头年猪。每天清晨,村子里都能远远地听到猪凄厉的长鸣声和哀嚎声。杀猪的时候,村里所有的小孩都会围过去观看,场面非常热闹。猪杀完后,主家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会做一大锅白菜烩猪肉,然后舀上一白瓷碗给关系好的邻居送去,炒上一盘最好的肉片给杀猪师傅吃。我们一帮小屁孩眼都不眨一下地瞅着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
期刊
钓,为鱼  宋代吕蒙正有垂钓诗:“入滩风急浪花飞,手把鱼竿傍钓矶。自是钩头香饵别,此心终待得鱼归。”钓,为鱼。当浮漂轻轻点动,扬竿时从竿尖传递上来的那股力量,是钓鱼人梦魂萦绕的,让人在不知不觉的愉悦之中得到身心的锤炼。经过苦苦的守候,一条鱼儿终于上钩,寂静的世界瞬间被打破,水中,岸上,一场人鱼大战正酣。小钩可钓大鱼,线细不断,竿弯不断,体现了大与小、钢与柔、张与弛的辩证。  钓鱼,重在钓的感觉,先
期刊
在我人生的路上,最大的教育收获来自母亲。  “饱汉不知饿汉饥。”这是母亲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教我乐善好施,换位思考,心善如水,从善如流。记得小时候,村里只要来了逃荒要饭的人,有人总是给一块冷馍就打发了,而我的母亲却与众不同,母亲让我拿一个热馍和热菜给人家吃,有时还拿出衣物相赠。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就播撒了善良的种子。  “老人是金口,越吃谁越有。”这是母亲教育我孝敬老人的话语。百德善为首,百善孝为
期刊
家乡的樱桃花开了,这是我对樱花最早的记忆吧?  老家天井里的那一棵樱桃树开花时,满院子的芳香,飘飞的花朵也是一道风景。现在,那棵樱桃树已经长成了比堂屋还高出许多的大树了,每年照样开出一树樱花,结满一树的樱桃,让人垂涎欲滴。我的家乡山东新泰天宝镇是久负盛名的樱桃之乡,每年的三四月份,家乡徂徕山上的樱桃花云蒸霞蔚,可谓壮观。到了五一之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争相购买着品种
期刊
我从家乡来,你伸开双臂迎合,我们在黄昏里惜别。我看到了你的泪落在黄昏里,听到了黄昏的啜泣:“你等我吗?”  我返回家乡,在梦里寻觅你的倩影。  春走了,夏走了,你的倩影越走越远了。秋又来,花凋零,雁南归,天地寒,如夢如煎。  泪水尽了,我不再细细地去数那些南归的大雁。  而寒冷的风景被大雪覆盖,在我眼前定格了。  责任编辑:曹景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