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目前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
第二,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讲完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因此,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重要手段。
1.小学教师要及时补充与小学数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数学知识
如果教师缺乏深厚的数学功底,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因此,需要通过多渠道地培训让小学数学教师尽快补上这一课。先解决“教得对不对”的问题,再解决“教得好不好”的问题。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修养,以更高的视角看待小学数学的内容,即“高处着眼”。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教师应以一种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即“低处着手”。有了“高处着眼”,才能高屋建瓴,统揽全局。若没有“低处着手”,就不能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精神更无从谈起。
厚积方能薄发。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厚的数学知识、扎实的数学技能和成熟的数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宏观的、联系的、发展的观念看待数学,而不拘泥于局部的、零散的、静态的认识,才能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理解“数学是什么”、“小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等问题,才能在教学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及时补充与小学数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对数学的每个分支都进行深入研究并不现实,也无必要,但对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进行全面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以何种高度看待小学数学内容直接决定了能否把课上出“数学味”。其次,要关注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教师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文化至关重要。教师只有了解这些前沿信息,才能以数学的旺盛生命力和内在魅力吸引学生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2.教师要以自己的立场解读课堂
我们每天的教学实践都是生动、鲜活的,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遗憾。然而,我们仔细回味、反思过吗?常见这样的现象:一节公开课之后,我们常常倾听他人的评说,继而用他人的声音审视自己的课堂。而对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家常”课,我们却很少把它作为思考的对象。
就算是评说课堂,关注较多的也总是“如何教学”,而较少触及“为何而教”。也就是说,我们的思考更多地囿于技术层面。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教育技术乃至教育艺术的合法化与精致化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我们进一步叩问教育何以可能的睿智与决心。”
为自己的课堂辩护,就是对自己的常态课堂进行审视和思考,以自己的立场全方位地解读自己的实践,与自己展开真实的对话,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与迷惘。
3.教学目标要从整体着眼
我们要从整体上着眼,牢牢把握学科教学总目标,并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做到简洁、明确,操作性强,文字不能太多,最好结合教学内容写明每一个环节的目标。教师自己对教学目标要“逐字清”,即对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做到每个字都清楚,表达方式甚至可以写得像电器的操作说明书一样详细,便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便于新手教师的理解。
4.解题思路,可以巧妙嫁接
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理清解题思路,是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一种解题思路的精髓,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先期渗透给学生,巧妙嫁接,使学生在没有正式学习之前,已经对解题思路有了感性认识,拿到了开启数学思维的金钥匙。
案例:数学活动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略)学生笑了,听得津津有味,我话锋一转,问:“为了得到10万枝箭,周瑜和孔明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周瑜的思路是‘造’,孔明的思路是‘借’。”
师:“对。遇到问题,不要总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跑,要独立思考变更思路,这就是《草船借箭》给我们的启示。你能用变更思路的方法解决下题吗?”
小组讨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去相距90千米的B地,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甲比乙早到3小时。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这道题的三个条件没有明显的关系。然而,对其中“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也就是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的时间里,甲行走的路程是乙行走路程的3倍。变更思路后,这道题的难点开始化解,可以列式为:甲(90-30)÷3=20(千米)乙20×3=60(千米)。本案例在介绍这种解题思路时,首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把孔明变造箭为借箭这一转化思想渗透给学生,再介绍解题思路,就易如反掌了。
5.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进入角色之中,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受到启迪。
例如:在小数除以小数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练习几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此基础上,出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把除数是小数的变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那么0.48÷0.03怎样计算呢?能否使这道题转变成为整数除以整数的形式呢?以此把学生引入情景之中,让学生讨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找出规律,总结方法。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在情景中探索规律、总结方法。
第一,目前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
第二,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讲完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因此,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重要手段。
1.小学教师要及时补充与小学数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数学知识
如果教师缺乏深厚的数学功底,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因此,需要通过多渠道地培训让小学数学教师尽快补上这一课。先解决“教得对不对”的问题,再解决“教得好不好”的问题。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修养,以更高的视角看待小学数学的内容,即“高处着眼”。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教师应以一种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即“低处着手”。有了“高处着眼”,才能高屋建瓴,统揽全局。若没有“低处着手”,就不能化繁为简,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精神更无从谈起。
厚积方能薄发。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厚的数学知识、扎实的数学技能和成熟的数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宏观的、联系的、发展的观念看待数学,而不拘泥于局部的、零散的、静态的认识,才能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理解“数学是什么”、“小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等问题,才能在教学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及时补充与小学数学内容直接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对数学的每个分支都进行深入研究并不现实,也无必要,但对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进行全面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以何种高度看待小学数学内容直接决定了能否把课上出“数学味”。其次,要关注数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当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教师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文化至关重要。教师只有了解这些前沿信息,才能以数学的旺盛生命力和内在魅力吸引学生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2.教师要以自己的立场解读课堂
我们每天的教学实践都是生动、鲜活的,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遗憾。然而,我们仔细回味、反思过吗?常见这样的现象:一节公开课之后,我们常常倾听他人的评说,继而用他人的声音审视自己的课堂。而对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家常”课,我们却很少把它作为思考的对象。
就算是评说课堂,关注较多的也总是“如何教学”,而较少触及“为何而教”。也就是说,我们的思考更多地囿于技术层面。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教育技术乃至教育艺术的合法化与精致化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我们进一步叩问教育何以可能的睿智与决心。”
为自己的课堂辩护,就是对自己的常态课堂进行审视和思考,以自己的立场全方位地解读自己的实践,与自己展开真实的对话,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与迷惘。
3.教学目标要从整体着眼
我们要从整体上着眼,牢牢把握学科教学总目标,并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做到简洁、明确,操作性强,文字不能太多,最好结合教学内容写明每一个环节的目标。教师自己对教学目标要“逐字清”,即对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做到每个字都清楚,表达方式甚至可以写得像电器的操作说明书一样详细,便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便于新手教师的理解。
4.解题思路,可以巧妙嫁接
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理清解题思路,是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一种解题思路的精髓,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先期渗透给学生,巧妙嫁接,使学生在没有正式学习之前,已经对解题思路有了感性认识,拿到了开启数学思维的金钥匙。
案例:数学活动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略)学生笑了,听得津津有味,我话锋一转,问:“为了得到10万枝箭,周瑜和孔明在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周瑜的思路是‘造’,孔明的思路是‘借’。”
师:“对。遇到问题,不要总是跟着别人的思路跑,要独立思考变更思路,这就是《草船借箭》给我们的启示。你能用变更思路的方法解决下题吗?”
小组讨论: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去相距90千米的B地,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甲比乙早到3小时。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这道题的三个条件没有明显的关系。然而,对其中“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也就是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的时间里,甲行走的路程是乙行走路程的3倍。变更思路后,这道题的难点开始化解,可以列式为:甲(90-30)÷3=20(千米)乙20×3=60(千米)。本案例在介绍这种解题思路时,首先用《草船借箭》的故事,把孔明变造箭为借箭这一转化思想渗透给学生,再介绍解题思路,就易如反掌了。
5.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进入角色之中,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受到启迪。
例如:在小数除以小数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练习几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此基础上,出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把除数是小数的变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那么0.48÷0.03怎样计算呢?能否使这道题转变成为整数除以整数的形式呢?以此把学生引入情景之中,让学生讨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找出规律,总结方法。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在情景中探索规律、总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