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民汉一体化教学在新疆高校的全面展开,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从优化师资,开设民族预科班的专业数学汉语,改革教学模式,组建优秀学生的业余“教师”组、科研小组等方式对大学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汉融合式教学;新疆高校;实践教学;民族教育
作者简介:张莉(1979-),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新疆财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工程观’的精算数学课程在新疆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25-0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双语”基础教育迅速推进,这使得民汉一体化融合式教学有了可行的基础。新疆财经大学为最终实现民汉一体化教学,各族学生培养口径的同一性,大力开展基础课程的民汉学生选课制。作为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实践者,在多年的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新疆高校除了发展双语教学,在民汉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问题也出现了不少。一方面,经济发达城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富有理论素养、掌握高级工具、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够进行复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往往来自热门专业。另一方面,热门专业往往需要较高的数学基础,涉及较多较深的数学工具。民族学生本身数学基础较薄弱,又受限于汉语言的表达、沟通,对数学有畏难情绪往往选择文科和社会专业。以至于大部分民族学生虽然渴望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从事薪资较高的工作,却受限于自己的专业和复合技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这使得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必须加大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重视民族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缩小民汉学生的学习差距,取得民汉一体化教学的进一步成果,服务各族学生,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
二、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方面,民族教师自身力量薄弱,汉族教师与民族学生在数学课程的表达、沟通方面存在障碍。1)随着现代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教学已经融入高校教育。而少数民族自身的师资力量存在明显不足,从事数学专业课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也是屈指可数,学生反映他们教学方法单一,整体的学历、职称都有待提高。2)由于维吾尔语与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法组词不同,汉族教师在民族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沟通有歧义,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存在误差等。
(2)数学课程本身注重逻辑抽象思维,课程难度较大。少数民族学生入校的高考数学分数普遍较低,进入大学以后,他们面临着双重学业压力:汉语言的表达、理解和数学理论知识的高难度。这时的民汉混班教学和汉族教师直接给民族班级授课,民族学生往往会产生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和厌烦情绪。
近几年,大批民族学生已经和汉族学生一起参加公共数学课的选课,或者已经被编入汉族班。我们深刻感触到民族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勤勉的学习态度,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汉民语言的转换、数学基础较差、数学课自身的难度等因素,他们学习很被动,而且效率不高。很多民族学生从最初的满腹热情到后期只是消极被动地听说,这一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三、数学课程民族融合式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建议
1.扩大师资的培训范围,鼓励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融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对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继续加强“双语学习”,不能仅局限于HSK的考试学习,要根据数学课程现阶段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方向、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的、专业的汉语学习。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大学教师,提高汉语水平的意义重大,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2)对从事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汉族教师进行民族史、民族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民族特点等民族理论的学习。(3)在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师资结构优化方面,可优先考虑汉考民、民考汉的教师。根据调查,学生对这两类教师很认可。他们既有流利、清晰地汉语表达、交流,同时也很容易抓住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民风民俗,控制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民族学生的预科班教学,增加数学专业汉语课程,减轻未来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压力
根据民族学生的生源不同,汉语水平差异很大。很多学生虽然已经过了HSK的7级甚至8级,但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依然存在很多表达和沟通上的困难。我们除了选派汉语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外,更应注重预科班的教学。
目前,预科班的课程设置重点关注汉语扫盲,侧重于识字和识记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未来专业方向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民族学生认为汉语教学效果好的不到一半,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程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民汉融合式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感到和汉族学生一起学习很吃力,产生了极大的畏难情绪。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民族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数学素质教育。在预科班阶段,增加学生的数学专业汉语教学,减少他们在大学数学教育阶段的沟通障碍和理解歧义等。
3.充分了解民族学生的数学基础,探索适合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教学体系
我們可根据民族学生的高考数学分数,做相应的基础测试,了解他们的数学基础,制定相应的课程建设材料。定期对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汇总,对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做适当分析,对教学模式、方法、技巧等不断探讨,并付诸实际教学,以民族学生的汉族导师制为辅,不断提高、完善融合式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抽样调查民族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做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测试,做定量分析,了解学生在数学概念、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以及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做修订,在民汉融合的班里,可对课程做基本内容和深层内容两部分划分,民族学生可参考基本内容。(2)了解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同班同级的汉族同学进行教学实践互动,大胆给教师提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创造性学习。(3)根据民族学生的起点较低、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的特点,教学过程应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民族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往往要求举一些很具体的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很少,有的知识点是没有具体例子的。这时,我们就应该注意民族学生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注重向学生介绍这些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其他应用型数学课程之间的联系,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既专精于数学专业的应用型课程,又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素质。(4)民汉融合式教学应突出民族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根据民族学生现有的基础和民族特色进行适当调整,内容力求简洁、通俗易懂,课程设置要充分尊重民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社会需求,找到民汉学生的平衡点。在必要条件下,可采用自选、自编教材,择优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使学生能听得懂、读得明。对一些具体数学专业课程,以汉族学生原有的教学大纲为参照,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民汉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做调整。2)由于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在文化构词上的差异,汉族教师在给民族学生上课时要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技巧、方式,培养浓厚的师生感情。3)对于较难的数学课程,尽量采取小班授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民族学生的基础不同、数学素质的差异,知识吸收的快慢等将学生分组,教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4)根据民族学生HSK水平的不同,数学公共课可采用分层教学,如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对于汉语言水平有限的民族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宏观思维,会计算,能够用数学方法、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汉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不存在民汉语言之间理解和表达上的障碍,可鼓励他们参加数学的提高班,与汉族学生一起混班学习,教学目标与汉族班一致,同时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参加数学建模,报考研究生。(5)进一步在数学学院加强和推进汉族教师的民族学生导师制。1)通过导师制,稳定民族学生的数学专业思想。民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专业较难,部分学生甚至将课程难度夸张化。作为民族学生的汉族导师应该给学生做合理解释,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稳定民族学生的数学专业思想。2)通过导师制,减少学生学习数学专业课程的盲目性,进行因材施教。数学专业的民族学生,有的数学软件方面的程序设计能力较强(如MATLAB、数学建模等),有的只喜欢学习经济应用型的数学课程(如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博弈论、精算数学等),还有的只愿意学习较简单的基础类数学课程,这时的导师,作为民族学生的信任对象,其工作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及时进行补缺补漏,促进数学素质教育。从而促进民族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鼓励成绩优秀的民族学生成为业余辅导“教师”,成立科研小组,参加数学建模,报考研究生等,起到互帮互助、模范带头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发学习、主动克服困难的积极性
在汉族教师给民族班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汉语沟通较好,数学基础牢固的少数民族同学能很快适应融合式教学的课堂节奏,学习效果很好。但40%的民族学生似懂非懂,存在疑惑。我们鼓励课堂反应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重复,他们理解得很快。课后,学生自发组织课堂内容的互帮互助大讲堂,效果很好:一方面,学生完成了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通过成绩优异学生的讲解、沟通,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效果逐渐有了较大的好转。
民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都很强烈,关键是我们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许多学生由于从小在民族学校学习,数学基础较差,因而在大学期间学习往往受挫。我们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设计学习计划、科研项目和深度,专项辅导他们的数学建模课程,鼓励他们去创造性、实践性地学习,在一步步努力中慢慢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综合技能。
目前新疆高校数学课程的“民汉一体化”班级仍停留在汉族学生人数多,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少,多种特殊政策协调平衡的实验阶段,真正意义的“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仍未形成。希望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实践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能为其他课程的“民汉一体化”教学提供经验和有效参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阿斯哈尔·吐尔逊.依托“双语”教学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10,(1):59-61.
[2]吴颜.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86-87.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民汉融合式教学;新疆高校;实践教学;民族教育
作者简介:张莉(1979-),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新疆财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工程观’的精算数学课程在新疆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25-0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学“双语”基础教育迅速推进,这使得民汉一体化融合式教学有了可行的基础。新疆财经大学为最终实现民汉一体化教学,各族学生培养口径的同一性,大力开展基础课程的民汉学生选课制。作为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实践者,在多年的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新疆高校除了发展双语教学,在民汉一体化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问题也出现了不少。一方面,经济发达城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富有理论素养、掌握高级工具、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够进行复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往往来自热门专业。另一方面,热门专业往往需要较高的数学基础,涉及较多较深的数学工具。民族学生本身数学基础较薄弱,又受限于汉语言的表达、沟通,对数学有畏难情绪往往选择文科和社会专业。以至于大部分民族学生虽然渴望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从事薪资较高的工作,却受限于自己的专业和复合技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这使得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必须加大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重视民族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缩小民汉学生的学习差距,取得民汉一体化教学的进一步成果,服务各族学生,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
二、数学课程的民汉融合式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方面,民族教师自身力量薄弱,汉族教师与民族学生在数学课程的表达、沟通方面存在障碍。1)随着现代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教学已经融入高校教育。而少数民族自身的师资力量存在明显不足,从事数学专业课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也是屈指可数,学生反映他们教学方法单一,整体的学历、职称都有待提高。2)由于维吾尔语与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法组词不同,汉族教师在民族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沟通有歧义,专业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存在误差等。
(2)数学课程本身注重逻辑抽象思维,课程难度较大。少数民族学生入校的高考数学分数普遍较低,进入大学以后,他们面临着双重学业压力:汉语言的表达、理解和数学理论知识的高难度。这时的民汉混班教学和汉族教师直接给民族班级授课,民族学生往往会产生学习数学的畏难心理和厌烦情绪。
近几年,大批民族学生已经和汉族学生一起参加公共数学课的选课,或者已经被编入汉族班。我们深刻感触到民族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勤勉的学习态度,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汉民语言的转换、数学基础较差、数学课自身的难度等因素,他们学习很被动,而且效率不高。很多民族学生从最初的满腹热情到后期只是消极被动地听说,这一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三、数学课程民族融合式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和建议
1.扩大师资的培训范围,鼓励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融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对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继续加强“双语学习”,不能仅局限于HSK的考试学习,要根据数学课程现阶段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有方向、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的、专业的汉语学习。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大学教师,提高汉语水平的意义重大,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2)对从事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汉族教师进行民族史、民族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民族特点等民族理论的学习。(3)在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师资结构优化方面,可优先考虑汉考民、民考汉的教师。根据调查,学生对这两类教师很认可。他们既有流利、清晰地汉语表达、交流,同时也很容易抓住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民风民俗,控制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民族学生的预科班教学,增加数学专业汉语课程,减轻未来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压力
根据民族学生的生源不同,汉语水平差异很大。很多学生虽然已经过了HSK的7级甚至8级,但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上依然存在很多表达和沟通上的困难。我们除了选派汉语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外,更应注重预科班的教学。
目前,预科班的课程设置重点关注汉语扫盲,侧重于识字和识记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未来专业方向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民族学生认为汉语教学效果好的不到一半,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程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民汉融合式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感到和汉族学生一起学习很吃力,产生了极大的畏难情绪。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民族学生的数学基础,增强数学素质教育。在预科班阶段,增加学生的数学专业汉语教学,减少他们在大学数学教育阶段的沟通障碍和理解歧义等。
3.充分了解民族学生的数学基础,探索适合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教学的教学体系
我們可根据民族学生的高考数学分数,做相应的基础测试,了解他们的数学基础,制定相应的课程建设材料。定期对民族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汇总,对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做适当分析,对教学模式、方法、技巧等不断探讨,并付诸实际教学,以民族学生的汉族导师制为辅,不断提高、完善融合式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抽样调查民族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做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测试,做定量分析,了解学生在数学概念、逻辑、推理、抽象思维以及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做修订,在民汉融合的班里,可对课程做基本内容和深层内容两部分划分,民族学生可参考基本内容。(2)了解民族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地与教师、同班同级的汉族同学进行教学实践互动,大胆给教师提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进行针对性的鼓励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创造性学习。(3)根据民族学生的起点较低、一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的特点,教学过程应坚持“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众所周知,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民族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往往要求举一些很具体的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很少,有的知识点是没有具体例子的。这时,我们就应该注意民族学生前期基础课程的学习,注重向学生介绍这些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其他应用型数学课程之间的联系,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既专精于数学专业的应用型课程,又有宽厚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素质。(4)民汉融合式教学应突出民族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应根据民族学生现有的基础和民族特色进行适当调整,内容力求简洁、通俗易懂,课程设置要充分尊重民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社会需求,找到民汉学生的平衡点。在必要条件下,可采用自选、自编教材,择优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使学生能听得懂、读得明。对一些具体数学专业课程,以汉族学生原有的教学大纲为参照,根据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民汉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做调整。2)由于民族语言与汉语言在文化构词上的差异,汉族教师在给民族学生上课时要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技巧、方式,培养浓厚的师生感情。3)对于较难的数学课程,尽量采取小班授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民族学生的基础不同、数学素质的差异,知识吸收的快慢等将学生分组,教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4)根据民族学生HSK水平的不同,数学公共课可采用分层教学,如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对于汉语言水平有限的民族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宏观思维,会计算,能够用数学方法、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汉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不存在民汉语言之间理解和表达上的障碍,可鼓励他们参加数学的提高班,与汉族学生一起混班学习,教学目标与汉族班一致,同时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参加数学建模,报考研究生。(5)进一步在数学学院加强和推进汉族教师的民族学生导师制。1)通过导师制,稳定民族学生的数学专业思想。民族学生普遍认为数学专业较难,部分学生甚至将课程难度夸张化。作为民族学生的汉族导师应该给学生做合理解释,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稳定民族学生的数学专业思想。2)通过导师制,减少学生学习数学专业课程的盲目性,进行因材施教。数学专业的民族学生,有的数学软件方面的程序设计能力较强(如MATLAB、数学建模等),有的只喜欢学习经济应用型的数学课程(如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博弈论、精算数学等),还有的只愿意学习较简单的基础类数学课程,这时的导师,作为民族学生的信任对象,其工作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及时进行补缺补漏,促进数学素质教育。从而促进民族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鼓励成绩优秀的民族学生成为业余辅导“教师”,成立科研小组,参加数学建模,报考研究生等,起到互帮互助、模范带头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发学习、主动克服困难的积极性
在汉族教师给民族班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汉语沟通较好,数学基础牢固的少数民族同学能很快适应融合式教学的课堂节奏,学习效果很好。但40%的民族学生似懂非懂,存在疑惑。我们鼓励课堂反应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重复,他们理解得很快。课后,学生自发组织课堂内容的互帮互助大讲堂,效果很好:一方面,学生完成了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通过成绩优异学生的讲解、沟通,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效果逐渐有了较大的好转。
民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都很强烈,关键是我们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许多学生由于从小在民族学校学习,数学基础较差,因而在大学期间学习往往受挫。我们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设计学习计划、科研项目和深度,专项辅导他们的数学建模课程,鼓励他们去创造性、实践性地学习,在一步步努力中慢慢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综合技能。
目前新疆高校数学课程的“民汉一体化”班级仍停留在汉族学生人数多,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少,多种特殊政策协调平衡的实验阶段,真正意义的“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仍未形成。希望数学课程民汉融合式实践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能为其他课程的“民汉一体化”教学提供经验和有效参考,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阿斯哈尔·吐尔逊.依托“双语”教学构建民汉一体化教学模式[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10,(1):59-61.
[2]吴颜.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86-87.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