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阐述职业指导的概念,阐明职业指导在人们寻找与自身相匹配的职业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和存在的缺失与问题,探究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概念;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所谓“职业”,指的是人们凭借个人的劳动能力,持续性从事的、有益于社会的、有偿的工作的种类。不同的职业在不同的社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下,有不同的涵义。通过所有的职业各自发挥其有效作用,从事各职业的人员贡献其劳动,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协调发展,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衍生更多的新兴职业。
不同职业的人们所面对的工作内容不同,付出的劳动千差万别,所获得的报酬及发挥的社会价值也各有不同。职业的发展与社会内需密不可分,也与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实现与家庭状况息息相关。良好的职业规划,有助于人们更便捷地实现人生价值。而职业指导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信息交流和指导教育等,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特质与职业要求及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实现人和职业匹配的目标,最终实现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职业指导的概念
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教育培训过程。职业指导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学生具备职业道德,让学生具备从事相应职业的能力并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通过沟通和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特质,了解职业所需;通过分析特定职业的特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使学生具备选择与自身兴趣和能力相匹配的职业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并帮助学生做就业规划;在学生选定职业方向后,帮助学生为相应职业做准备,指导学生获得匹配职业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所选职业,并在学生的后续工作中,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达到改善所选职业的目的。所以说,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育过程,与学生从择业准备到融入工作并提高工作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
2.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及原因解析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高校對就业指导普遍重视度不够,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就业指导面对全体学生宽泛地开展,缺乏个人针对性,工作人员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了解不充分,就业指导不能在学生毕业前及时完成,学生与指导人员和用人单位三者之间未建立畅通的沟通平台,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国家就业政策和行业趋势缺乏研究,就业指导者对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道德教育缺失,未有效地对学生信息进行宣传,没有对毕业生就业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而随着国家近年来的大学扩招,大批的毕业生涌入社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更迫切地需要加强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2.1 学校教育未与定向职业培养融合
学校盲目追求就业率,就业指导仅仅为了学生能更快找到工作。忽视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事实上,如果学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加强对学生的专项职业教育,将传统学校教育和定向职业教育融合在一起,比起空泛的毕业前的形式化就业指导,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就业时的职场竞争。
2.2 未做系统统筹规划,未设置专业专职教师和系统课程
学校仅在毕业前夕为了提升就业率仓促开展就业指导,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从学生一开始进入学校时,就做统筹规划,制定职业素养培育的全程计划,设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逐步地从知识、思想观念、职业技能等方面获得提高,搭建完整的知识能力架构。
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是由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兼任的,未设立专业职业指导机构和专职教师,没有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职业指导很难发挥应有作用。
2.3 缺少个别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高校常用的就业指导方法较为陈旧,例如给学生发放《就业指南》、统一在学院召开就业指导会议、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对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教导,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大学生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个性强而追求成就感,更希望能获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更需要系统规范的就业指导。
2.4 就业指导内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
高校主要对学生从宣导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就业技巧及教育学生就业理念等角度出发来进行就业指导,并未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加上就业市场尚未形成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规范工作体系,不能给学生提供用人单位的实况及用人标准等详细信息,学生无法充分了解到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状况。而学生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同时,及时有效地接触就业信息并针对个人情况进行处理,对于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机会而言非常关键。
3.如何有效地进行职业指导
3.1 建立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设立职业指导办公室并配备专职的指导教师,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对相应专业的学生的职业指导。依据专业特点,制定从大一到毕业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计划,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每个学生制定专属的职业规划档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兴趣,树立学生的职业目标,根据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修正学习目标。将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各院系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并将指导工作的进展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其积极性。
3.2 制定阶段性的职业教育目标
高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科学地制定职业指导的目标,分阶段地提升学校职业指导的能力。
在初期阶段,学校的目标可以设置为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完成就业,通过对人力供求信息的了解,结合国家政策,帮助学生更好地推销自己以获得从业机会。
完成初期目标后,学校应设立人职匹配的科学职业指导目标,通过专业的职业心理测量及职业分析,依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为其做职业规划,并最终使其得以进入符合自身特质的职业领域
关键词:概念;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所谓“职业”,指的是人们凭借个人的劳动能力,持续性从事的、有益于社会的、有偿的工作的种类。不同的职业在不同的社会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下,有不同的涵义。通过所有的职业各自发挥其有效作用,从事各职业的人员贡献其劳动,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协调发展,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衍生更多的新兴职业。
不同职业的人们所面对的工作内容不同,付出的劳动千差万别,所获得的报酬及发挥的社会价值也各有不同。职业的发展与社会内需密不可分,也与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实现与家庭状况息息相关。良好的职业规划,有助于人们更便捷地实现人生价值。而职业指导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信息交流和指导教育等,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特质与职业要求及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实现人和职业匹配的目标,最终实现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职业指导的概念
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的教育培训过程。职业指导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学生具备职业道德,让学生具备从事相应职业的能力并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通过沟通和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特质,了解职业所需;通过分析特定职业的特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使学生具备选择与自身兴趣和能力相匹配的职业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并帮助学生做就业规划;在学生选定职业方向后,帮助学生为相应职业做准备,指导学生获得匹配职业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所选职业,并在学生的后续工作中,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达到改善所选职业的目的。所以说,职业指导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育过程,与学生从择业准备到融入工作并提高工作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
2.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及原因解析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高校對就业指导普遍重视度不够,从事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就业指导面对全体学生宽泛地开展,缺乏个人针对性,工作人员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了解不充分,就业指导不能在学生毕业前及时完成,学生与指导人员和用人单位三者之间未建立畅通的沟通平台,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国家就业政策和行业趋势缺乏研究,就业指导者对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道德教育缺失,未有效地对学生信息进行宣传,没有对毕业生就业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而随着国家近年来的大学扩招,大批的毕业生涌入社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更迫切地需要加强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2.1 学校教育未与定向职业培养融合
学校盲目追求就业率,就业指导仅仅为了学生能更快找到工作。忽视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没有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事实上,如果学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加强对学生的专项职业教育,将传统学校教育和定向职业教育融合在一起,比起空泛的毕业前的形式化就业指导,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就业时的职场竞争。
2.2 未做系统统筹规划,未设置专业专职教师和系统课程
学校仅在毕业前夕为了提升就业率仓促开展就业指导,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从学生一开始进入学校时,就做统筹规划,制定职业素养培育的全程计划,设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生逐步地从知识、思想观念、职业技能等方面获得提高,搭建完整的知识能力架构。
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是由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兼任的,未设立专业职业指导机构和专职教师,没有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职业指导很难发挥应有作用。
2.3 缺少个别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高校常用的就业指导方法较为陈旧,例如给学生发放《就业指南》、统一在学院召开就业指导会议、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对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教导,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大学生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个性强而追求成就感,更希望能获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更需要系统规范的就业指导。
2.4 就业指导内容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
高校主要对学生从宣导国家的就业政策、指导就业技巧及教育学生就业理念等角度出发来进行就业指导,并未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加上就业市场尚未形成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规范工作体系,不能给学生提供用人单位的实况及用人标准等详细信息,学生无法充分了解到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状况。而学生在提升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同时,及时有效地接触就业信息并针对个人情况进行处理,对于学生找到理想的职业机会而言非常关键。
3.如何有效地进行职业指导
3.1 建立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设立职业指导办公室并配备专职的指导教师,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对相应专业的学生的职业指导。依据专业特点,制定从大一到毕业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计划,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每个学生制定专属的职业规划档案,根据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兴趣,树立学生的职业目标,根据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修正学习目标。将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各院系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并将指导工作的进展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发其积极性。
3.2 制定阶段性的职业教育目标
高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科学地制定职业指导的目标,分阶段地提升学校职业指导的能力。
在初期阶段,学校的目标可以设置为尽可能多地帮助学生完成就业,通过对人力供求信息的了解,结合国家政策,帮助学生更好地推销自己以获得从业机会。
完成初期目标后,学校应设立人职匹配的科学职业指导目标,通过专业的职业心理测量及职业分析,依据学生的特点,科学地为其做职业规划,并最终使其得以进入符合自身特质的职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