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严重地阻碍着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不但影响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地探索学生的学习心理,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心理因素;心理障碍;思维;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事物的认知心理过程,它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也要服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数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数学教学的模式普遍采用题海战术,大运动量训练,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即理论的严谨性、思维的抽象性、计算的繁琐性等,伴随学生的是一次次考试的失败,致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产生偏执、畏难,虽然迫于高考压力,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未间断,但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其后果可想而知。因而,分析学生产生心理因素的原因及对策就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同学在数学学习上面栽了跟斗。以我校高一学生的成绩为例,十二个班数学平均成绩75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屡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数学特点,学不得法,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基于以上事实,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心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介绍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发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想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学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当然,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高一学生能努力摆脱初中的思维定势,就能较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用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正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因此,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構,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体会几种学习方法: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法,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一般到特殊的特例法,合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进行发散思维等。
二、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要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加学科竞赛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动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在高考成功。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上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数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网联策略,区别好几个概念: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转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重视应用题的转化训练,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选用单元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信心。高中数学学习是学生人生的一次磨炼,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基础体现,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目标,长计划,短安排,学生会增强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数学学习自然会获得优异的成绩----是辛苦的回报,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关键词:心理因素;心理障碍;思维;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事物的认知心理过程,它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也要服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数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数学教学的模式普遍采用题海战术,大运动量训练,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即理论的严谨性、思维的抽象性、计算的繁琐性等,伴随学生的是一次次考试的失败,致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数学产生偏执、畏难,虽然迫于高考压力,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未间断,但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其后果可想而知。因而,分析学生产生心理因素的原因及对策就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同学在数学学习上面栽了跟斗。以我校高一学生的成绩为例,十二个班数学平均成绩75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屡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数学特点,学不得法,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基于以上事实,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心理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介绍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发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想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学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当然,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高一学生能努力摆脱初中的思维定势,就能较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用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第一,要每天做好课前预习,课后的复习工作,并努力记牢重点知识;第二,要每周,每单元后及时区别新旧知识并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每单元测验后要及时改正差错,否则知识信息量差错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因此,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構,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体会几种学习方法:特殊到一般的类比法,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一般到特殊的特例法,合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进行发散思维等。
二、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要自己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加学科竞赛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由于高一同学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同学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动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在高考成功。
3、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上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数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网联策略,区别好几个概念: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转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要重视应用题的转化训练,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选用单元复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信心。高中数学学习是学生人生的一次磨炼,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基础体现,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目标,长计划,短安排,学生会增强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数学学习自然会获得优异的成绩----是辛苦的回报,教师与学生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