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与学校教育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民发财致富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即留守儿童。就目前调查来看,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约束,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上都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我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怎样?出现了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育现象
  从这种隔代的家庭教育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1.家长素质低下,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在我对留守儿童祖辈的调查中了解到,他们中绝大多数不识字,只懂得简单的加减。少数家长曾读过几天书,但也识字不多。因此,他们对儿童的教育,除了用自身朴素的语言和勤劳的行为影响孩子之外,要想让他们辅导孩子的功课,全面、持之以恒地配合学校教育,担负起教育儿童的责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们往往只求从物质、生活上满足儿童,而很少注意儿童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
  2.家庭教育方式欠妥
  由于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对其教育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但是,就我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祖辈们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还存在不少欠妥的地方。
  3.家庭教育存在代沟
  留守儿童祖辈与儿童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绝大多数是文盲,在年龄和文化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都不一样。很多家长也极少注意主动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沟通,而儿童心里有什么事也都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因此,在留守儿童祖辈与儿童之间就形成了一道阻碍其交流沟通的深壑,我们称之为“代沟”。“代沟”的存在,阻碍了儿童与家长的交流,使儿童在情感以及心理上由于缺乏关爱、沟通和正确引导,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二)亲情缺失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使农村留守儿童远离了父母的关爱。与父母的长期分离造成了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亲情的严重缺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1.亲情观念淡薄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影响了儿童对父母的信任与依恋,使儿童对家庭亲情观念的认识日益淡薄。
  2.情感缺失引发心理问题
  不少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遇到困难也不可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上的支持,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差错也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开导。随着问题在儿童心里一点点积淀,天长日久就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内向、孤独、抑郁自卑、敏感、不善与人交往、情绪消极等。
  三、解决策略或措施
  针对我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多召开家长会
  积极并认真召开家长会,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及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如,怎样当好留守孩子的监护人,如何帮助留守孩子管好零花钱,如何正确对待留守孩子的逆反心理等专题教育,从而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二)拓宽渠道,增进家校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积极利用各种途径,拓宽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交流沟通的渠道,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全面交流沟通,全面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如,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建立家长联系档案等。这样一来,当老师或学校有什么事或有事需要家长配合时,家长与学校就能及时沟通,相互协调配合。当家长需要得到帮助时也能及时与老师或学校取得联系,得到帮助。
  (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心
  学校要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坚持一人一卡,一月一记,并建立个案儿童,时时关注儿童的学习、情感以及心理状况,倾注更多的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发现儿童有情感或心理问题应及时有效地予以疏导教育。同时,开展一系列丰富而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严格落实家访制度、谈心制度,做学生的贴心人
  (1)家访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最好的纽带,每学期至少要到每一名留守学生家里走访两次。(2)每月与外出家长必须电话交流一次,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的进步等。(3)谈心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最好方式,每天都和留守学生交流生活、学习的细节,每周抽出时间把自己分管的留守学生聚在一起,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生活上的烦恼,谈谈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听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贴心人。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艰巨而富有意义,是长期的、艰辛的、枯燥的,但当我们置身其中的时候,更是快乐和富有的,因为我们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也没有任何理由轻言放弃!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开创留守儿童教育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 重庆市酉阳县浪坪乡中心校)
  ?誗编辑 王团兰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同时也是从生活到理性的迁移。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生活知识的思维过程。那么,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在很大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当今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要求。由于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信息技术接触的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差距。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The com
期刊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一个学生便是一个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从孩子的实际出
期刊
希腊著名诗人埃利蒂斯几乎以一人之力撑起一个民族一个时期的文学大厦,创造了20世纪50年代希腊诗歌的繁荣,代表了希腊诗歌的后现代主义时代,是现代希腊文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1979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他的名字开始进入世界伟大诗人的名录中。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获奖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响,他的作品也没有被广泛传播,原因之一是诗人不愿放弃晦涩難懂的“创作常规”,即将诗歌从过去“表现自我的艺术”,升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所以,教育要面向全体
期刊
课本插图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它能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课文、检查学习效果、培养多种能力,我们要在教学中关注它,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 Textbook illustrations c
期刊
本地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将其作为课程资源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开发和利用,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兼顾教育的地域性差异,培养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王继德的作品以楷书为主,涵盖了真、行、隶三种书体。榜书特别耀眼夺目。他笔法娴熟,线条流畅,结体优美、端庄,形式新颖、多样,尤其是行、楷作品,美观、大方、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