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自我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数学活动,学生才能形成对数学的全面认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是数学发展与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空间与时间.下面是我对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同讨论。
1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1.1 观察能力
如学习了"找规律"与"观察物体"后,学生们经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探讨研究问题,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1.2 动手操作能力
空间与图形为例,让学生动手制作图形,在课下准备实际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具体图形,或在电脑上下载图片,动手操作,观察图形特征。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画出侧面展开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等。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让学生自己做出一些圆形图片,放在同一平面上,观察分析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是通过哪些量来确定的,同学之间不难探究出,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圆心距与半径和(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的,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找出所有的位置可能情况,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收到了很好地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1.3 交流表达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4 质疑思考能力
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验证与交流,总结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角与数学课中严格意义规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1.5 创造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用发展的眼光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与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
2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初中数学活动课具有内容广泛性,不同的活动内容应该选取最恰当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设计初中数学活动课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 学生主体原则
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考虑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活动的方式和完成活动的任务,并能自我判断和评价活动的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开放性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让学生去发现,怎样解决问题,也应该让学生去探索,活动课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2.2 增加趣味性,提高兴趣原则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颖事物充满兴趣,数学活动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学生乐于参加,并能让轻松愉快的气氛充满活动的全过程.
2.3 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我们选择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考虑让学生有机会"动脑动口又动手"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感性材料,再通过分析综合,上升到理性认识,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没有实践机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是不可取的.
2.4 注重发展原则
强调着眼于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整合发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活动只是数学教学组织的形式,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才是数学活动课的最终目的.
3 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状况,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3.2 开展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学生,价值观和生理体质基本成熟,他们的主体意识也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与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一般以开展"具体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活动内容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与应用的能力意识。
3.3 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4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在实际运用中要注重三个结合
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引导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3.5 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激励性,因此要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工作,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中交流活动体会,达到总结经验与升华认识的目的。
4 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的思考
实践证明,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培养健全人格等,都有着常规数学课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活动课作为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中涉及的理论内容不多,基本上是实践性的,这对提高数学活动课的研究档次不够;再如开设活动课还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们工作负担太重,外部评价对于学生成绩的过于倾斜,使得教师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數学活动课的指导中.另外,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地区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可能也会改变,但想总结出适合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认识和探索无止尽,如何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日常中的事物等问题方面,还需广大数学工作者共同努力!
1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1.1 观察能力
如学习了"找规律"与"观察物体"后,学生们经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探讨研究问题,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1.2 动手操作能力
空间与图形为例,让学生动手制作图形,在课下准备实际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具体图形,或在电脑上下载图片,动手操作,观察图形特征。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画出侧面展开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等。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让学生自己做出一些圆形图片,放在同一平面上,观察分析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是通过哪些量来确定的,同学之间不难探究出,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圆心距与半径和(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的,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找出所有的位置可能情况,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收到了很好地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1.3 交流表达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1.4 质疑思考能力
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经过大家激烈的探讨、验证与交流,总结出生活中物体表面的角与数学课中严格意义规定的角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1.5 创造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用发展的眼光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与多侧面地分析问题,从而产生许多联想。
2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原则
初中数学活动课具有内容广泛性,不同的活动内容应该选取最恰当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设计初中数学活动课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 学生主体原则
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考虑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活动的方式和完成活动的任务,并能自我判断和评价活动的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开放性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让学生去发现,怎样解决问题,也应该让学生去探索,活动课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2.2 增加趣味性,提高兴趣原则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颖事物充满兴趣,数学活动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学生乐于参加,并能让轻松愉快的气氛充满活动的全过程.
2.3 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我们选择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考虑让学生有机会"动脑动口又动手"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感性材料,再通过分析综合,上升到理性认识,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没有实践机会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是不可取的.
2.4 注重发展原则
强调着眼于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整合发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活动只是数学教学组织的形式,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才是数学活动课的最终目的.
3 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的状况,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
3.2 开展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初中学生,价值观和生理体质基本成熟,他们的主体意识也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与社会生活经验。因此,一般以开展"具体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活动内容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发现、探究与应用的能力意识。
3.3 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4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在实际运用中要注重三个结合
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引导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3.5 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工作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激励性,因此要积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工作,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中交流活动体会,达到总结经验与升华认识的目的。
4 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的思考
实践证明,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培养健全人格等,都有着常规数学课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活动课作为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中涉及的理论内容不多,基本上是实践性的,这对提高数学活动课的研究档次不够;再如开设活动课还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们工作负担太重,外部评价对于学生成绩的过于倾斜,使得教师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數学活动课的指导中.另外,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地区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可能也会改变,但想总结出适合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认识和探索无止尽,如何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日常中的事物等问题方面,还需广大数学工作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