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案例指导制度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13009 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 青海 海南)
  摘 要:案例指导制度是一项在司法领域中以司法权力运行为起点的适用机制。它的价值在于对审判实践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疑难复杂案件且在无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解决同样的案件却产生了不同判决的问题,运用典型案例的方式予以规范指导,从而使司法得以统一适用,这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重点。
  关键词:指导性;类推思维;运行机制
  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概述
  指导性案例是指裁判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具有指导作用的案例。然而,我国法律尚未明文規定案例指导制度的概念。对此,学者们基本持相同的观点,即我国案例指导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判例制度有所区别,是最高法院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司法困境,总结审判活动经验,应学界呼声,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适用制度。
  二、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不足
  (一)入选指导性案例的界定模糊,效力不明确
  只有经过裁决,产生法律效力的案件才能成为指导性案例,《规定》第2条指出,指导性案例具有指导作用,应符合以下条件:①社会广泛关注的;②法律规定比较原则的;③具有典型性的;④疑难复杂或者新类型的;⑤其他具有指导作用的案例。
  一方面,“广泛关注”概念比较模糊,缺乏明确的标准。另外,“典型性”、“疑难”和“新类型”也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主观性和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疑难复杂的案件包括两类,一类体现在法律规则上,是指因法律规则存在漏洞或者问题,导致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出现争议。一类体现在事实上,是指在某些事实细节中存在疑难,客观事实无法查明。疑难复杂案件具体属于哪一类案件,《规定》中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二)指导性案例数量少,名称混乱范围不清
  案例指导制度建立以后,很多学者及司法工作者反映最高法院发布的案例数量较少,案例覆盖面较小,公布案例的数量尚不能满足司法工作的基本需求,指导作用十分有限。从2010年《规定》出台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年,最高法院共发布了52件指导性案例,平均下来,每年只出台10件,这与司法实践的需求相差甚远。另外,指导性案件名称混乱,也没有具体的范围,这都是指导性案件中存在的问题。
  (三)指导性案例适用效力不明确,不具有强制力
  《规定》第7条规定,审判案件时,法官应当参考指导性案例进行裁决。其中“应当参照”的含义并不明确,也就是说,指导性案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否属于正式法律渊源,这些问题均未明确。很多学者认为,指导性案例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不属于正式法律渊源,裁判文书不能对指导性案例进行直接援引。
  目前学界和司法实践中的主流观点否定了指导性案例的法律效力,认为其只能具有事实效力。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案例指导制度很难对法官产生相应的约束力。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是否会借鉴使用指导性案例便成为未知数。
  三、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措施
  (一)明确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和入选标准,统一称之为指导性案例
  实践中,法官很少参照指导性案例对案件进行裁决的根本原因是指导性案例仅有事实上的效力,不具有法律效力。我国法律渊源不包括判例法,然而,成文法所带来的弊端越发明显,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约束,同案不同判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确定指导性案例具有法律效力是有必要的。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是修改宪法和立法法,在宪法中明确指导性案例具有法律效力。二是将指导性案例纳入司法解释的范畴,将其定性为一种新的司法解释。
  另外,对《规定》中不明确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确定。明确“社会广泛关注”、“具有典型性案例”和“疑难复杂或者新类型案例”的标准,对这几类案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定。
  (二)增加指导性案例的数量,统一法律适用
  指导性案例要发挥出预期的效果,需有在数量上有所保障。因此,尽快增加指导性案例的数量成为当务之急。最高法院应尽可能多发布案例,还应允许各地高院编撰参阅性指导案例,增强裁判要点的开拓性和补漏性,增补新颖案例。
  另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疑问,法官选择向上级法院请示答复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请示答复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仅对个案有法律约束力,而且具有私密性,不利于维护司法的权威,同时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循序渐进地使指导性案例替代请示答复,逐步增加指导性案例的数量,从而建立以指导性案例为统一法律适用的机制。
  (三)加强法院系统内关于指导性案例的培训与宣传
  判例法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之一,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往往具有较强的案件类推思维。然而,基于我国司法实践现实情况,我国法官的案件类推思维能力较差,这也是案例指导制度得不到有效推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法院系统内关于指导性案例的培训与宣传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得到法院系统的充分重视。
  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法官业务的培训,从而更熟练地掌握借鉴指导性案例的技能,发挥案例指导制度的优势。可以推荐业务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的法官出国学习大陆法系判例技术,带动其他法官一起提高类推思维能力。也可以在法院系统内部定期组织培训、考核,并进行评比、表彰,提高法院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法官的整体业务水平。
  (四)建立指导性案例数据库,方便法官查阅适用
  最高法院每年都会出台新的指导性案例,其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今后随着我国司法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新型案件的不断出现,指导性案例的总数量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方便法官对指导性案件进行具体的查询,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所有指导性案件进行系统的整理,从而提高法官的工作效率。另外,相关机构应当注意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以免使数据产生滞后性。
  参考文献:
  [1]张炜达,李瑰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基于判例概念的启示[J].河北法学,2011(06):135-141.
  [2]胡沙莉.指导性案例的效力[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11):36-36.
  [3]冯桂.论建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案例指导制度[J].学术论坛,2010(10):78-82.
  [4]孙山.判例司法化及判例法简析——兼论构建我国二元化法律形式体系[J].理论与现代化,2005(06):61-64.
  [5]秦宗文,朱昊.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07):85-92.
其他文献
(100097 北京爱尔公益基金会 北京)  摘 要: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所谓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但在秩序行政法学领域,公共安全仅仅指治安安全,即社会及公众不受危险或事故威胁,其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有
期刊
(362400 1.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 2.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检察院 福建 泉州)  一、引言  据《光明日报》的报导,目前我国青少年中,患上网瘾的比例达到26%,另有12%的青少年存在着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为30.5%;其次为18-23岁青少年网民,网瘾比例为26.6%,且主要是沉迷于网络游戏。[1]这一系列的数据,既包含了互联网普及程度提高的喜悦,也有对沉迷网络给青少
期刊
(550025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贵阳)  摘 要:单位犯罪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立法不完善,我国单位犯罪的规定存在着概念模糊、主体不明确、行为难以界定、量刑设置不合理等等众多现实问题,导致实践中对单位犯罪无统一认识,处理案件标准不一,严重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笔者在本文中将尝试从单位犯罪的概念、刑罚的考量两个方面入手,在提出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时,以期能对单位犯罪进行理性认识。  关
期刊
(710127 西北大学法学院 陕西 西安)  摘 要:要改变民间借贷的乱象,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改变监管现状,重新构建合理高效的监管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民间借贷进行监管。以陕北神木县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切入,推而广之,反思我国民间借贷的现实问题。继而,试图对我国民间借贷予以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制,以使其合法有序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陕北神木;法律规制  一、民间借贷现状—基于陕北神木的实地调研  1.
期刊
(610207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摘 要:劳动者在遭受交通事故且又构成工伤时,有权获得第三人民事侵权和工伤保险待遇的双重赔偿,但工伤保险待遇中仅包括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而不包括用人单位支付的部分。  关键词:交通事故;工伤;竞合;双重赔偿;范围限制  本案是发生在四川省的一个真实案件:陈某某于2006年1月1日与劳务派遣单位人才开发公司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并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被派往用工
期刊
(100089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小说中所描述的这一看似荒诞的诉讼,实际上揭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与机构关系,通过约瑟夫·K的经历,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在面对法律机构时的态度,这里既包括在机构内工作的公职人员,也包括像约瑟夫·K这样有求于法律机构的被告。小说通过大段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人与机构的关系,这便是本篇文章将要分析的重点。  一、《诉讼》中法律机构的特点  法律机构的构成复杂,等
期刊
(400067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摘 要:大学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代表着国家发展方向,要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就要从大学生做起,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也就成为现代教育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实证研究得知,不少大学生存在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等,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犯罪的事件,尽管人数有限,但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将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理论界定入手
期刊
(550000 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贵州 贵阳)  摘 要:送达是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一环,连接着法院审判工作和当事人应诉活动,送达的顺利进行对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大意义。建立科学的服务机制,确保诉讼程序的公正与效率。然而目前我国基层法院的送达情况还存在很多不足,送而不达的情况仍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造成对同一案件的二审甚至再审以至于司法资源的浪费,当事人利益得不到及时的保障。  关
期刊
(710127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法学院 陕西 西安)  摘 要: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从道德规则向法律规则的发展过程本质上体现了契约与伦理的结合过程。我国债权法和物权法中均有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适用。目前民法中仍存在概念缺乏、顺位滞后、保障缺乏等具体的不足且社会诚信现状十分不乐观。本文在分析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意义、理论及适用等问题阐述的基础之上,针对不足提出了提高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
期刊
(530000 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 广西 南宁)  摘 要:随着司法审判工作对审判人员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的现状已无法跟上社会需要。改革后人民陪审员的选任要求平民化和非专业化,为使其参审达成实效,应通过构建法官指示制度,要求职业法官主动向人民陪审员做出指示,增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完成信息从强势方到弱势方的传递,适当减少人民陪审员服从权威的心理弱势,以达到一定的平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