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时间探索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_go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学中“整合”的含义,可通俗理解为把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地理课程之中。整合强调现代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育;强调应当设法找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1.“整合”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使学生接触大量的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拉近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距离。发挥自身及集体的创新意识,积极投身进来,潜心研究和探索,为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努力工作。
  2.“整合”能充分显示地理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必然要求。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地理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以往的教学手段很难将如此大量的、分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这一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新观念。
  3.整合是促进地理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
  这一点我有很深体会的,五年来,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和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逼真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每次考试均取得较好的成绩。我的业务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先后获得全市青年教师课件制作比赛二等奖,全市教学设计评比市级二等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整合初步实施过程中的几点认识
  1.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改变传统地位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它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心的特点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它的不足是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而“整合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它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我在“地球公转运动”这一节课中,把多媒体课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重点,选择课件中的内容自主学习,如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又引起地球饶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的三维动画。在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这一抽象知识时,还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检测掌握知识的情况,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试题来练习。这样,他们不仅与同学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同教师探讨问题,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
  2.整合过程是学生掌握地理的基础。
  中学地理知识的掌握与落实是地理教学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无论是运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方式,都不能离开学科的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并不意味着片面重视能力训练及对地理知识的淡化,恰恰相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的大量开放性图文信息在教学中起到了对原有知识掌握和加深理解的过程;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说。图文信息的加工过程起到了对知识的巩固与落实的过程;同时对全体学生来说,图文信息的加工过程起到了对课本知识的应用与拓展的过程。
  在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时,有些学生能迅速想到变暖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并且能够从素材库中认定、提取相关的内容,解释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等矿物燃料和大量森林被砍伐而造成的,在解释以上问题的过程中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而有些学生上述基础知识相对薄落,他们则可以借助素材库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学习,达到掌握和加深理解的目的。
  3.整合的过程是教师学会提问的过程。
  在“整合”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教学过程能有效的进行下去,要想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设问是关键。好的问题设计,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进学生将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已知的事物相联系。适当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评价、纠正错误。
  例如,在学习“环境问题的分析特点”时,我不是放任学生在网络素材库中盲目的查找信息,而是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城乡地区来看环境问题有何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比较来看有何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环境问题可能发展为全球性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在网络素材库中进行信息查找,并将查找的结果进行交流、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学生查找信息时,教师应适时给学生评价,鼓励肯定学生的正确结果或创新想法,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达到快速高效地完成教学过程的目的。
  4.整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现代信息手段所提供的社会现实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能力提供了契机。地理思维能力是学科能力培养的核心;地理应用能力是学科能力培养的目的,地理创新能力是学科能力培养的最高境界。而最高目标的实现一般是经过两个层次的能力培养来完成的。
  ①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模拟的现实情景,以培养地理创新能力。
  ②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直接提供社会现实问题,以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模拟情景和现实问题二者有机的结合是培养地理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沙尘暴”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素材库中动画设计了解模拟的草场破坏情景:随着山羊头数的增加,草场逐渐的退化,植被对土壤的固定作用消失,大风到来,沙尘四起等环节;再通过视频、文字、图像素材了解现实中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有的学生将这两部分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供了解决合理载畜量的问题。这一方法的提出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创新价值,而这一价值的体现应该得益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5.整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中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由浅入深的信息素材来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动机,通过丰富详实的场景再现来实现教育情感的目标,通过具有极强震撼力的音频与视频效果来启迪学生的心灵,通过发人深省的环境问题如污水、放射性污染等现象产生过程地播放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
  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就让学生通过Internet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了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培养了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弥补现行教材在情感、态度、价值方面的欠缺,充分地利用其形式多样与不断更新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的目的。
  6.整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存能力。网络是信息的总汇,学生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下载、打印一些对学习有帮助的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说明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培养学生摄取和处理的信息能力也是地理教师的一项教学任务,即学会如何主动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的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这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终身学习的能力。
  地理教学与现在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随着课程整合实践的深入,必将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极大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进程。地理教学与现在信息技术的整合必将成为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导方法。我们要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整合,走在时代的前列。
其他文献
美术教学在传统的模式下流传至今,都是属于一种模仿性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形似兼神似”,根本谈不上去寻求“异端”。这种教学思想长期以来压抑着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的想像空间、自由思维、独有创造性的童趣又怎么能发挥、发展呢?我们的教育步伐又怎样向前迈进呢?社会的需求又怎样实现呢?这迫使我们的教学不得不进行改革。    一、教学思想转变是教学创新的前提    1.现阶段的中小学
【摘 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精选适当教法”、“激发学习兴趣”、“讲究语言表述”、“重视信息反馈”等策略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效率 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让“铁”成“钢”,让“顽石”充满灵性,让“泥土”芬芳,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时代内涵。新课改给教学工作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阅读即是源头活水,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四点看法。  一、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课文时,泛读和精读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这一过程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去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写作目的和中心思想,回答教师提出的涉及课文主题或主要事实的问题。这就
科学类文章阅读是每年高考的一个大考点。几乎每个省份的考卷都有所涉及,它包括自然科学文章(科技文)和社会科学文章(社科文)两类。从高考实际看,全国卷2001年以前以科技文为主。从这之后.社科文开始作为现代文小阅读的材料,与科技文交替出现,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把握要点理清结构、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科学类文章阅读在高考中常以客观题为考察形式,近两年不少省份的命题由以前的四道题12分变为三道题9分,
课堂生成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超出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及时调整使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特点。有效的生成能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使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如何有效达成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教学是一个有目标、计划的活动,教师须在课前对教学有清晰的思考和精心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印在他的意识里。”可见,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非常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与积极性,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快乐地读书。让书伴着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精心挑选阅读材料  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谢尔盖·米哈尔科夫告诉我们:“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或
在初中语文课文和中考阅读理解的试题中,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题型: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因为这类题目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等。因此对这类热点问题指导老师应教会学生应对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明白“主旨”的含义及其作用。文章的主旨指通过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写作意图。也叫中心思想、主题、意旨。与其相应的基本作用是它能概括文章的内容,展示作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限于老师的“教”或让学生“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是广大教师的强烈愿望,也是教育的灵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活动教学已成了思品课的一大亮点。粤教版教材每一课都安排了“探究园”“实践与评价”等活动,学生活动贯穿了思品课教学的始终。但是,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活动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课堂缺少活动,仍以讲授为主;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世界近现代史比较难学,认为这一门课涉及的国家遍及世界各地,人物事件繁多,且人名、地名、事件名古怪冗长、五花八门,学起来无所适从,感觉只有一个字:“乱”。其实,这是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致。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看似凌乱繁杂,但只要找到历史发展的主线就有章可循,而且是非常有规律的。本文试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谈一谈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  1500年前后,人类告别了彼此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