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为一件大事而来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xw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话是梅葆玖大师所言,讲的是梅派戏剧的传承,不知他又借自何处。此言很有气派,却令一般人承受不住。人生苦短,大事何来?
  有篇短文以此为题,说到了高更。高更出生于巴黎,早年在海军服役,23岁做股票经纪人,收入颇丰。妻子貌美贤淑,顺风顺水的岁月可以一直“静好”下去。但自觉有绘画天分的高更,有一天辞去工作,与家庭断了关系,跑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画画儿去了。后来更与当地土著少女结为夫妻,在穷困潦倒中客死他乡。本来,藉藉无名的老高也就被历史湮没了,谁成想身后有人识货,有人收藏,身价越抬越高,同塞尚、凡高并称印象派三杰,画作贵过黄金。大作家毛姆以他为原型写了《月亮与六便士》。世人高度赞誉,说他的人生即是为绘画这件大事而来。高更地下有知当泣不成声,却不知喜极还是悲伤?
  有的人一生碌碌,某时机缘巧合,突做惊人之举,遂成大事。话说张学良,“九·一八”一句“不抵抗”,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人。好在1936年他血性迸发演了一出“捉放蒋”,逼蒋联共抗日补了5年前的过,落了个“民族英雄”的花冠。年近百岁时,张仍津津乐道自己一生“最爱是女人”。人们付之一笑:爱或不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西安做过的那件大事。一件足矣。
  被列宁称为“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十二月党人的妻子跋涉5千多公里荒原,追寻流放西伯利亚的丈夫,和他们一同经历苦难、冻饿而亡。这些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世人记住的不是她们曾有过的妖娆与美丽,而是向死而生的忠贞与坚强。在我们眼里,她们的人生就为“献身”而来。19世纪几乎所有的俄国诗人与文豪,都为她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大事”自当意义非凡。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不知多少路都白走了,他此生就為了踏上月球的那个脚印。美国飞行员保罗·提贝滋,1945年8月6日在广岛上空扔下了那个“小男孩”(那枚原子弹的代号),实现了人类“一个按钮令十几万人灰飞烟灭”的“壮举”。人们祈盼这类大事不再重演。
  “做大事”的人不乏于当下,也许就在我们身边。1985年甘肃省挑了几个北京名牌高校毕业的学生到京宣讲大西北。我照例讲杂志,跟学生们交流得热火朝天。有位北大毕业的大姐樊锦诗,安安静静地介绍着敦煌。30年又过去了,我在媒体上一直关注她,感叹这才是真正做大事的人。1963年毕业即奔赴敦煌潜心石窟考古,几十年与荒凉寂寞为伴,终成文保领域国际合作的领军人,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如今这“女儿”年近八旬了,她的生命就是为敦煌而来。
  自打小学写作文《我的理想》,就巴望此生能做一件什么大事,70年过去,我想那事不会再来了。哦,人家说的就是“人生‘当’为一件大事而来”,不是“定”。罢了。
  秋水长天荐自《中外文摘》2017年第8期
其他文献
人说话的目的,大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与他人沟通,说的话就要使人理解。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故意制造语言差异,为沟通造成新的屏障。除了要瞒过圈外人的黑话、行话之外,这些话大多是为了表明其身份地位的“酸话”。  什么叫“酸话”呢?大体上说是指不自然的话。自然的话属于五味调和一类,不自然的话矫揉造作,令人倒胃。试想,一位东北歌星,台下她还用大大咧咧的东北话“侃山”,一到台上,马上换了一副娇滴滴的港台腔,装模
期刊
有一个“90后”网友在微博上问黄永玉:“您一生当中最骄傲和最失意的事情是什么?您对我们年轻人又有什么忠告?”黄永玉答道:“我一辈子没有什么骄傲和失意的,我从来没有丢失自己。年轻人,珍惜时间,好好读书,一辈子跟着书走,不会错。”这番“90后”与90叟的对话,颇发人深思。  在中国当代文人中,黄永玉是一个博学多产的大家。前些年,他曾在《比我老的老头》一书中,刻画了多位文化前辈的形象。岁月如梭,光阴似箭
期刊
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尤其常见于山水国画之中。通过留白,不仅能恰到好处地展示水、云、风、雾等飘逸灵动的美,还能使构图协调余裕,避免铺陈太满所带来的压抑感。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比起浓墨重彩,更能彰显国画含蓄内敛、清新雅致。正是因为留白,才使得国画有了无尽的张力,产生出一种朦胧丰盈的美。  留白,既是一种艺术美学,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古人云:“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事物盛到了极致必然会走向
期刊
作为整体,人类从隆古走来,朝未知奔去;作为个体,我们一方面向死而生,另一方面学无止境。正因如此,我们的求知欲往往是所有欲望中最强烈的一种。梁实秋说,即或活到一百岁,也无非三万六千五百天;倘使把这三万多天做成日历,每天撕一张,又当如何?  这很可怕。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行万里路易,读万卷书难。何也?人生苦短。去掉稚童和老弱时期,加之各种各样的难违难却,“好日子”所剩无几。因此,无论对
期刊
对很多人来说,杨绛是女神无疑。她有完美的爱情,幸福的家庭,杰出的成就,而她整个人自始至终都是从容优雅的代名词。作为一代名人,她的人生并不顺风顺水,如何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是杨绛身上最大的谜。  也许答案,就在她自己的阐述里: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
期刊
教育小孩是件非常难把握的事。孩子有自己的个性,外部环境又千变万化,家长就算有一肚皮正确的三观、先进的知识,有时候也拿孩子无可奈何。现在弘扬传统文化,有些家长就指望从古人那里学点儿教育孩子的本领。但在我看来,古人在这方面的困惑,不比我们少。  在古时候,做父亲的是不大肯和孩子亲密的。陈亢听说孔子“远其子”,不怎么搭理孔鲤,就佩服得不得了,说君子就该这样。我翻过一些这些君子们留下的家训,有没有道理我不
期刊
周末无事时,我喜欢到乡间走走。到乡下,我喜欢与村人聊天。都说乡里人好客,其实,乡里人也很健谈,如果你与他们熟悉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个个都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比如试问:“何为人?”这听起来是多么高深的一个话题。一位乐观的乡村老人,站在金色的麦地里,他抬起头擦擦汗,不假思索地说:“人活着能记住自己是人,就是人了!”  老人的话,言浅意深,透出哲理,令人回味。细品其意,可解为,人活着就该像个人;反之,活而
期刊
一位女作家曾在一所大学做关于自我形象、自我认知的讲座,请台下的学生回答:你们有谁曾为自己的长相自卑?结果大家齐刷刷地举手——所有人都自卑!由此她发出警告:“当一个人不能接纳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地相处的时候,他就不能和别人友好地相处。”  当下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是人们永远的话题。长得不美的人没有幸福感,长得美的,是否就有幸福感呢?事实上,在普通人眼里认为长得美的人,他(她)自己却不一定满意。这
期刊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和造福万物,却与万物不争任何东西。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世界上至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坚硬的东西,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浸入没有缝隙的东西之中,我们从中明白了“不言”的教导。  海岩曾说,善良的人是容易成功
期刊
守时。其实就是诚信。“人无信不立”,不要小看这件小事。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守时也是一种尊重,一个不尊重他人的人,连教养都欠缺,何况是涵养呢?  关怀别人。是一种善良,不仅要关怀家人、亲朋,还要关怀周围的人。当别人需要时总是能提供最大的方便、给予最大的照顾。尤其是对弱者的态度,比如老人、儿童和需要援助的群体等,帮助和关怀他们,是对善良最好的注脚。  谈吐有节。怎样才算有节呢?最基本的就是认真倾听,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