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迅速发展,对于会计行业来说,“互联网+”的到来使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会计理论的发展变革和创新变得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环境对各会计要素的影响,探究传统会计向网络会计的转变,提出会计理论适应网络环境发展的建议,使“互联网+会计”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理论;创新
一、“互联网+”的背景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中的“+”是指传统的各行各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的简单结合,而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促进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的有机融合。顺应这种时代发展趋势,会计理论和实践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传统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已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这就需要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二、“互联网+”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目标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一直以来,我们明确会计目标时,要知道为谁提供会计信息以及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而在互联网平台下,我们可以快速地知道想要获得会计信息的客体,可以及时与之沟通并了解到应该为其提供哪些信息,在后续过程中也可以保持双向交流。因此,未来会计的目标不仅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还要兼顾受托责任信息。
(二)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不需要再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财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将更多地参与到企业运营程序的分析和评价中来,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互联网+”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由财务型向管理型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实效性。
(三)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亦称会计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上假设企业法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会计关注的中心会计假设是企业而不是业主、合伙人。传统的会计主体是现实中独立的公司和企业,而互联网环境催生了一批虚拟化企业,在存在形式上已经失去了固有模式的限制,企业的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造成会计主体的可变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会计主体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与传统会计相比,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主体的灵活多变导致了企业经营时间的不确定性,传统意义上的持续经营假设遭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虚拟化形式的企业使得经营风险大大上升,持续经营假设逐渐变得不再适用。
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的前提是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可以做到持续经营,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存在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存在时间很短的企业,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分期十分困难。同时,信息系统的提升对会计信息的保真性起到了保障作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快速获取财务信息。因此,会计分期变得不再重要。
4.货币计量假设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带来了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电子虚拟货币的交易方式,货币计量的形式更加丰富,不同货币间的交易更加方便、快捷。
(四)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六大会计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要素范围的扩大。就资产而言,传统会计中资产的确认只需符合资产的定义即可,在互联网模式下,扩大了资产的范圍,如一些无形流通程序、无形能量储存等,都可纳入无形资产的范围。
2,要素联系的增强。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恒等式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其中一个要素发生改变,等式中的其他要素也会随着因果关系发生变化。互联网环境的快速灵活使得要素发生变化的速度加快,促进了各个要素的准确计量,使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加强。
(五)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传统经济中,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历史成本已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的核算方法已发展成以历史成本为主、以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方法为补充的多元计量模式。
三、“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理论创新的建议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和处理形式,扩大了会计数据信息领域,还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检查方法,推动会计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促进了整个会计系统管理制度的变革。面对这些变革,相关部门和会计从业人员应重新审视会计基础理论,不断完善会计理论内涵。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理论;创新
一、“互联网+”的背景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中的“+”是指传统的各行各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的简单结合,而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促进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的有机融合。顺应这种时代发展趋势,会计理论和实践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传统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已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这就需要实现互联网背景下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二、“互联网+”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会计目标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一直以来,我们明确会计目标时,要知道为谁提供会计信息以及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而在互联网平台下,我们可以快速地知道想要获得会计信息的客体,可以及时与之沟通并了解到应该为其提供哪些信息,在后续过程中也可以保持双向交流。因此,未来会计的目标不仅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还要兼顾受托责任信息。
(二)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不需要再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财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将更多地参与到企业运营程序的分析和评价中来,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互联网+”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由财务型向管理型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实效性。
(三)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亦称会计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上假设企业法人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会计关注的中心会计假设是企业而不是业主、合伙人。传统的会计主体是现实中独立的公司和企业,而互联网环境催生了一批虚拟化企业,在存在形式上已经失去了固有模式的限制,企业的形式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造成会计主体的可变性和不稳定性,传统的会计主体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与传统会计相比,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主体的灵活多变导致了企业经营时间的不确定性,传统意义上的持续经营假设遭到了严峻的挑战。同时,虚拟化形式的企业使得经营风险大大上升,持续经营假设逐渐变得不再适用。
3.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的前提是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可以做到持续经营,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存在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存在时间很短的企业,对其经营活动进行分期十分困难。同时,信息系统的提升对会计信息的保真性起到了保障作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快速获取财务信息。因此,会计分期变得不再重要。
4.货币计量假设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带来了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电子虚拟货币的交易方式,货币计量的形式更加丰富,不同货币间的交易更加方便、快捷。
(四)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要素又叫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六大会计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要素范围的扩大。就资产而言,传统会计中资产的确认只需符合资产的定义即可,在互联网模式下,扩大了资产的范圍,如一些无形流通程序、无形能量储存等,都可纳入无形资产的范围。
2,要素联系的增强。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恒等式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其中一个要素发生改变,等式中的其他要素也会随着因果关系发生变化。互联网环境的快速灵活使得要素发生变化的速度加快,促进了各个要素的准确计量,使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加强。
(五)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传统经济中,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历史成本已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的核算方法已发展成以历史成本为主、以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方法为补充的多元计量模式。
三、“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理论创新的建议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和处理形式,扩大了会计数据信息领域,还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检查方法,推动会计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促进了整个会计系统管理制度的变革。面对这些变革,相关部门和会计从业人员应重新审视会计基础理论,不断完善会计理论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