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三小学以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学生为本,实践和体验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及生态德育,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和谐校园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多管齐下实施“生本德育”理念
金城江区第三小学以“理念更新,主流引导,行为跟进,活动提升,形成文化熏陶”为德育工作思路,以“没有人应该被忽视,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翁”为德育行为的准则,努力实现“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待人有礼、与人为善” 的德育工作目标。为了实施“生本德育”,学校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做好“四育”工作,抓好“三化”建设,建设“三个通道”,创建联动机制,建设德育基地。“四育”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努力做到事事育人、事物育人、人人育人、场景育人。“三化”即人文化、常态化、艺术化,要求突出情感需求和文化育人。而建设“三个通道”则是指开辟家校联动情感通道、智慧通道、行为通道。
在“三化”建设中,金城江区第三小学开展了“五个一”特色活动——“读一本好书,学做一个好人”“写一篇文章,铭记一份爱心”“看一部电影,明白一个道理”“参加一次活动,接受一次洗礼”“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做人的美好”等,对学生进行从安全卫生到孝道感恩的全方位道德教育。
2009年底,金城江区第三小学启动了“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与家校联动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的实验研究课题,并围绕这个课题构建了家校联动机制,实施了“5+2”工程:把学校教育(5天)与家庭教育(2天)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和升华。每年9月,学校会以讲座的形式,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5+2 共圆孩子理想梦”之“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培训,打好家校联动的基础。10月,则召集学前幼儿家长进行“5+2 共圆孩子理想梦”之“孩子,让我和你在一起”的亲情呵护培训;次年3月,对毕业班学生家长举行“5+2 共圆孩子理想梦”之“培养良好习惯,平稳升入初中”的中小学对接教育培训。
通过以上德育工作的落实,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善。如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楼道追逐打闹等不良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变得有礼貌、讲秩序,动作行为文雅,自理自律能力得到了加强。很多家长也改变了粗暴、单一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方式逐渐科学化、民主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更注重人文性,师、生、家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渐形成。
家校联动共建和谐班级
教育不是学校一家之事,也不是教师一人之事,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孩子重要的教育责任人,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争取到家长这个重要而有效的教育力量,该校的韦沂源老师想到了一招:“特邀家长参加班会”,即每周五邀请5位同学的家长到学校参加常规班会课,由学生点评有家长参加班会的同学的优缺点。
韦老师以转盘抽签的方式决定每周邀请不同孩子的家长参加这项活动,一方面打消了家长“无端到校”的顾虑,另一方面也使每一个孩子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在校表现。因为说不定哪天转到他的学号,他就得请家长到校来参加班会,就要接受同学们对他在校表现的点评,而为了让家长脸上有光,还得积极为班集体做好事,争取闪光点更多。当家长听到老师特别是同学对自己孩子的正面评价以后,也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家长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过去粗暴直接的教育方式是不恰当的。
除了参加班会,家长也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韦老师为此制定了《“红黄牌”及“金牌”评比制度》《“考试成绩不记名排队”的评比制度》《“家长周记”制度》《“喜报”制度》等,并以通知的形式发给家长以求配合。如在《“家长周记”制度》中提出家长每周应在星期五早上让学生把一篇家长周记交上来,内容是家长用正楷字写出孩子本周内的各种优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家长的亲子情节。
像韦老师这样会管理的老师,在该校不是少数。而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使各班老师、家长和学生间的情感得到了沟通,师生关系变得融洽,班级团结活泼,积极上进,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孝道教育滋养学生心灵
“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最基本的内容,它影响着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与行。但是,多年来由于学校德育内容的缺失以及社会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孝道观念日渐淡薄,导致诸多家庭矛盾与社会问题的出现。为恢复“孝”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呵护学生心灵家园,金城江区第三小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孝、行孝、敬孝、评孝等活动,让“孝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滋养其心灵成长。
如教学楼是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学校就充分利用教学楼每个楼层走道两面的墙壁,建立了文化壁带,展示《弟子规》、《道德经》、《孝经》、“学会关爱”三字歌、每日行为规范、《二十四孝图解》等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孝德的教育。
在班级里,各年级把开展孝道教育的活动计划以海报的形式在各楼层张贴,定期更换内容。少先队也充分发挥出宣传作用,开设了“孝道教育每日一讲”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组稿,内容有古今孝德经典故事解读、我身边的孝心故事、班级孝道活动动态、亲情温馨书信等,在国旗下讲,在校园里讲。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能力特征,确定不同层次的“孝道”教育要求。如五年级制定的“行孝”要求是: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走正道,少是非,让父母放心;求进取,多争光,让父母开心……这些“孝道要求”朗朗上口,学生易记、易学,已成为学生行孝的准则。
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是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础,让他们懂得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才是开展孝道教育的终极目标。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只有把孝道教育融入具体的社会实践,才能激发出学生心中的大爱意识。
2009年重阳节前夕,校长朱斌带领师生代表看望慰问了部分离退休老教师,听他们讲述学校创业的艰难和发展的历程。学校党、工、团、队共同组成“金三小爱心小分队”,开展了“金三小爱心小分队进社区”活动,到敬老院看望、照顾孤寡老人,献出师生纯洁的爱心,让学生接受深刻的孝道教育。 2009年11月31日,由河池市妇联、河池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河池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举办的“平安出行,孝老爱亲在我家 ”孝道文化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孝在心中”教育展示活动在金城江第三小学举行,精彩的节目展示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纷纷给班主任留言、打电话,表达了对学校开展孝道教育的认可,还有家长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我们都说百善孝为先,总是要求孩子孝敬父母,而忽略了父母的榜样作用,把教育孩子行孝的责任都推给学校、老师,作为家长,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变。”
一位五年级的孩子这样写道:小羊儿吮吸母亲的乳液都还知道跪下来,默默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作为人,更加要知道感恩父母、报答父母……一次展示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的心灵、情感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孝道教育展现出了动人的魅力。
放飞理想坚定前行
由于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效果突出,2009年2月,金城江区第三小学成为广西师范学院的“青少年德育研究基地”;2009年5月,学校被推荐成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系点”;2010年2月,学校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会举办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荣获“2010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以及“集体一等奖”;2010年5月,学校又获评为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学校”。
金城江区第三小学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已经成为河池市的窗口学校,他们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然而,取得成绩的同时,金城江区第三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仍然清楚地认识到前路漫漫,需要不断探索前行。校长朱斌和老师们坦言,在实施德育建设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是如何正确处理学校需要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矛盾。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在特定时候要求尽量减少学生的活动,减少学生出校门的次数,甚至规定学生在校内不准奔跑。而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有运动和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强烈需求。调查显示,目前学生对学校最不满的地方是“管得太紧”,希望能增加实践的机会。这对矛盾不解决,德育工作始终难以解脱束缚。
二是急剧变化的社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如何把负面影响化为有效的动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这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溺爱有加,不但不提倡孩子参加必要的文娱活动,相反还以各种理由、千方百计地限制学生进行正常的文娱活动,造成学生体质差,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出现畸形的娱乐观。如何引导和修正家长和学生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这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更多地关注。
四是社区德育基地的缺失,使未成年人因缺少接受教育的活动场地,转而投入不健康的活动,如参与赌博,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如何让社会、学校同步,解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后顾之忧,这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作深入思考。
“春雨如酥早耕耘”,金城江区第三小学的师生们相信,他们正迈开大步走在德育建设的大道上,面对困难他们巍然不惧。他们将继续践行着“生本德育”的理念,努力打造“阳光教育”品牌,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责编 阮旭日)
多管齐下实施“生本德育”理念
金城江区第三小学以“理念更新,主流引导,行为跟进,活动提升,形成文化熏陶”为德育工作思路,以“没有人应该被忽视,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翁”为德育行为的准则,努力实现“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待人有礼、与人为善” 的德育工作目标。为了实施“生本德育”,学校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努力做好“四育”工作,抓好“三化”建设,建设“三个通道”,创建联动机制,建设德育基地。“四育”是指在德育工作中努力做到事事育人、事物育人、人人育人、场景育人。“三化”即人文化、常态化、艺术化,要求突出情感需求和文化育人。而建设“三个通道”则是指开辟家校联动情感通道、智慧通道、行为通道。
在“三化”建设中,金城江区第三小学开展了“五个一”特色活动——“读一本好书,学做一个好人”“写一篇文章,铭记一份爱心”“看一部电影,明白一个道理”“参加一次活动,接受一次洗礼”“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做人的美好”等,对学生进行从安全卫生到孝道感恩的全方位道德教育。
2009年底,金城江区第三小学启动了“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与家校联动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的实验研究课题,并围绕这个课题构建了家校联动机制,实施了“5+2”工程:把学校教育(5天)与家庭教育(2天)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和升华。每年9月,学校会以讲座的形式,对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5+2 共圆孩子理想梦”之“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培训,打好家校联动的基础。10月,则召集学前幼儿家长进行“5+2 共圆孩子理想梦”之“孩子,让我和你在一起”的亲情呵护培训;次年3月,对毕业班学生家长举行“5+2 共圆孩子理想梦”之“培养良好习惯,平稳升入初中”的中小学对接教育培训。
通过以上德育工作的落实,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善。如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楼道追逐打闹等不良现象明显减少,学生变得有礼貌、讲秩序,动作行为文雅,自理自律能力得到了加强。很多家长也改变了粗暴、单一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方式逐渐科学化、民主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更注重人文性,师、生、家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渐形成。
家校联动共建和谐班级
教育不是学校一家之事,也不是教师一人之事,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孩子重要的教育责任人,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争取到家长这个重要而有效的教育力量,该校的韦沂源老师想到了一招:“特邀家长参加班会”,即每周五邀请5位同学的家长到学校参加常规班会课,由学生点评有家长参加班会的同学的优缺点。
韦老师以转盘抽签的方式决定每周邀请不同孩子的家长参加这项活动,一方面打消了家长“无端到校”的顾虑,另一方面也使每一个孩子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在校表现。因为说不定哪天转到他的学号,他就得请家长到校来参加班会,就要接受同学们对他在校表现的点评,而为了让家长脸上有光,还得积极为班集体做好事,争取闪光点更多。当家长听到老师特别是同学对自己孩子的正面评价以后,也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家长在很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过去粗暴直接的教育方式是不恰当的。
除了参加班会,家长也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韦老师为此制定了《“红黄牌”及“金牌”评比制度》《“考试成绩不记名排队”的评比制度》《“家长周记”制度》《“喜报”制度》等,并以通知的形式发给家长以求配合。如在《“家长周记”制度》中提出家长每周应在星期五早上让学生把一篇家长周记交上来,内容是家长用正楷字写出孩子本周内的各种优点。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家长的亲子情节。
像韦老师这样会管理的老师,在该校不是少数。而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落实,使各班老师、家长和学生间的情感得到了沟通,师生关系变得融洽,班级团结活泼,积极上进,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孝道教育滋养学生心灵
“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最基本的内容,它影响着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与行。但是,多年来由于学校德育内容的缺失以及社会发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孝道观念日渐淡薄,导致诸多家庭矛盾与社会问题的出现。为恢复“孝”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呵护学生心灵家园,金城江区第三小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孝、行孝、敬孝、评孝等活动,让“孝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滋养其心灵成长。
如教学楼是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学校就充分利用教学楼每个楼层走道两面的墙壁,建立了文化壁带,展示《弟子规》、《道德经》、《孝经》、“学会关爱”三字歌、每日行为规范、《二十四孝图解》等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孝德的教育。
在班级里,各年级把开展孝道教育的活动计划以海报的形式在各楼层张贴,定期更换内容。少先队也充分发挥出宣传作用,开设了“孝道教育每日一讲”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组稿,内容有古今孝德经典故事解读、我身边的孝心故事、班级孝道活动动态、亲情温馨书信等,在国旗下讲,在校园里讲。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能力特征,确定不同层次的“孝道”教育要求。如五年级制定的“行孝”要求是: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走正道,少是非,让父母放心;求进取,多争光,让父母开心……这些“孝道要求”朗朗上口,学生易记、易学,已成为学生行孝的准则。
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是开展孝道教育的基础,让他们懂得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才是开展孝道教育的终极目标。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只有把孝道教育融入具体的社会实践,才能激发出学生心中的大爱意识。
2009年重阳节前夕,校长朱斌带领师生代表看望慰问了部分离退休老教师,听他们讲述学校创业的艰难和发展的历程。学校党、工、团、队共同组成“金三小爱心小分队”,开展了“金三小爱心小分队进社区”活动,到敬老院看望、照顾孤寡老人,献出师生纯洁的爱心,让学生接受深刻的孝道教育。 2009年11月31日,由河池市妇联、河池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河池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联合举办的“平安出行,孝老爱亲在我家 ”孝道文化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孝在心中”教育展示活动在金城江第三小学举行,精彩的节目展示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活动结束后,很多家长纷纷给班主任留言、打电话,表达了对学校开展孝道教育的认可,还有家长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我们都说百善孝为先,总是要求孩子孝敬父母,而忽略了父母的榜样作用,把教育孩子行孝的责任都推给学校、老师,作为家长,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变。”
一位五年级的孩子这样写道:小羊儿吮吸母亲的乳液都还知道跪下来,默默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作为人,更加要知道感恩父母、报答父母……一次展示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的心灵、情感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孝道教育展现出了动人的魅力。
放飞理想坚定前行
由于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效果突出,2009年2月,金城江区第三小学成为广西师范学院的“青少年德育研究基地”;2009年5月,学校被推荐成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系点”;2010年2月,学校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分会举办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荣获“2010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以及“集体一等奖”;2010年5月,学校又获评为自治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学校”。
金城江区第三小学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已经成为河池市的窗口学校,他们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然而,取得成绩的同时,金城江区第三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仍然清楚地认识到前路漫漫,需要不断探索前行。校长朱斌和老师们坦言,在实施德育建设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一是如何正确处理学校需要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矛盾。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在特定时候要求尽量减少学生的活动,减少学生出校门的次数,甚至规定学生在校内不准奔跑。而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有运动和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的强烈需求。调查显示,目前学生对学校最不满的地方是“管得太紧”,希望能增加实践的机会。这对矛盾不解决,德育工作始终难以解脱束缚。
二是急剧变化的社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如何把负面影响化为有效的动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这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溺爱有加,不但不提倡孩子参加必要的文娱活动,相反还以各种理由、千方百计地限制学生进行正常的文娱活动,造成学生体质差,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出现畸形的娱乐观。如何引导和修正家长和学生这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这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更多地关注。
四是社区德育基地的缺失,使未成年人因缺少接受教育的活动场地,转而投入不健康的活动,如参与赌博,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如何让社会、学校同步,解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后顾之忧,这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作深入思考。
“春雨如酥早耕耘”,金城江区第三小学的师生们相信,他们正迈开大步走在德育建设的大道上,面对困难他们巍然不惧。他们将继续践行着“生本德育”的理念,努力打造“阳光教育”品牌,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责编 阮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