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平面构成法则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工笔人物画经历数千年文人墨客的探索与研究。到了近代,西方绘画传入国内后,传统工笔人物画在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下发生改变,构成艺术融入工笔人物画中,使得工笔人物画有了崭新的面貌。纵观有关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众多作品,每一幅作品或多或少运用了平面构成,其所带来的形式感、抽象性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审美和精神需求。
  一、构成元素点、线、面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应用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变化,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把平面构成融入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使工笔人物画产生了新的面貌,同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营造画面的氛围,把点、线、面等构成的基本元素合理地运用在艺术创作中。
  (一)“点”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点”具有灵活多变的性质,在运用到画面中时,它即可作为主角来带领整个画面的气势,又可作为配角来弥补画面中所空缺的位置。构成中的“点”与几何图形中的“点”不同,它有多种呈现方式。点的不同形态、大小、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较大的且占据画面中心的点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小巧分布在画面四周的点能够丰富画面活跃氛围。
  “2019·中国百家金陵展”中刘辉的作品《时代的声音》这幅作品中,如图1所示,画面是以通信设备作为主要题材,而画面中的这种通信设备作为“点”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排列形式,这种平均分布、散点透视的布局,并没有体现出“点”那种灵活的特性,而是给人带来一种庄重沉稳的感觉。
  (二)“线”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传统工笔人物画里面的“线”是强调用勾线笔所勾人体五官衣褶等,这种线要求有质量有功力。构成中的“线”与传统工笔画中讲求的线完全不同,线要有宽度、方向、位置,是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线。
  “2019·中国百家金陵展”中徐亚慧的作品《夺冠年华》中,如图2所示,作者采用了平面构成设计元素融入中国画中,画面通过线条分割丰富了背景,前面几个人手中的枪支作为“线”,“线”的有序方向为画面带来节奏感,所有枪支的方向呈现出“C”形打破画面的呆板,同时竖立在地面上的枪架这种“竖线”的形式又使画面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
  (三)“面”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点”的大量堆积、“线”在平移后形成了“面”。由于“面”在整个画面中占有大面积的占比,对于“面”的处理是谨慎细微。“面”的形状、大小、位置不同,分割后的画面也有巨大差异。面又分两大类:一是实面,一是虚面,实面是指有明确形状的能实在看到的;虚面是指不真实存在但能被人们感觉到的,由点、线密集机动形成,在工笔画中,不止绘画主体对象有面的区分,包括主体之外的题跋、印章等都是整个画面中的面,这些面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画面可以相对简单的表现画家本人的情感、经历、思想等。
  “2019·中国百家金陵展”中何小玲的作品《英雄铁壁》中,作者把画面中的人物、洪水、天空作为三块大面来分隔。众多人物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与洪水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抗洪英雄无畏的精神;“2019·百家金陵画展”中谭芷若的《何以为家》中,作者把动物、砖墙、背景按照前后的空间顺序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让画面出现了素雅宁静的效果,画面中的少量黑色块面的运用让整幅作品沉稳下来。
  二、平面构成形式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当代工笔人物画中所运用的平面构成主要是传统工笔画技法与艺术设计结合的产物,它的性质是以传统工笔画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结合西方的构成元素来丰富自身。当代工笔画中常见的平面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近似构成等。1919年,包豪斯首创设计素描构成,20世纪80年代,设计素描教学传入国内,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融入传统工笔画中,如今平面构成已经广泛运用到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
  (一)重复构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重复构成分为绝对的与基本的:绝对的重复构成是在元素重复排列时保持一种单调的模式,元素的大小方向基本不会发生改变;基本的重复构成是构成元素在重复排列时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性。“2020·抱石风骨作品展”中王钦全的《时刻准备着》主要运用了重复构成,将军人们按照有序整齐的排列组合,使人物的大小、动态、方向基本一致,左下角指挥的军官与其他排列整齐的军人组合,增强了画面的灵动性。
  (二)分割构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从谢赫的《六法论》中的经营位置可以了解到画面的布局非常重要。分割构成是将整体画面按照一定的方法切割成若干形态,形成新的整体布局。分割构成主要分为等形分割、比例分割、等量分割和自由分割。画家在创作时,线的分割往往是画面分割的主要手段,当画面分割后就会产生新的节奏感。
  两条线相交分割,这种分割手段会给画面带来松弛和紧张的对比;两条平行线下垂分割,就会给画面带来稳重的感觉;水平线平行分割,会使画面给人一种加宽的感觉。
  “2020·抱石风骨作品展”中高原的《致敬最可爱的人》,采用了一条垂直线分割画面,使画面分割成了同等大小的左右两块空间。在一个画面中表现了两个不同空间的人与事情,增强了形式美感,突出主题。
  (三)对比构成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对比构成没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在构成中只要具备相对立性质的要素都可以作为对比构成。其中画面中物象的大小、疏密、方向、聚散等产生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强大的艺术冲击力。
  “2020·抱石风骨作品展”中秦英的《青春之梦》,如图3所示,整个画面线条疏密的分布让人们感受到繁密与简单之间的对比关系,利用花草的茂密进行简单平面化的处理,把握了后面学生动态,强调了人物的主题与神态特征,以对比构成的方式突出了画面的主题内容,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结语
  处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能够感受到工笔人物画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的工笔人物画继续海纳百川,突破了前人的创作程式,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展现出当代艺术家的艺术创新力與创作激情。
  (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王梦琪(1996-),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笔花鸟画“意蕴”的审美要求也发生着巨大的革新,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之上通过革新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这般神奇的契合让“意蕴”成为工笔画不朽的传奇。  一、工笔花鸟画的灵魂——“意蕴”  中国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神形细致、设色丰富形象生动地展示着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审美视角下已经区别于传统工笔花鸟画
期刊
近年来,反乌托邦题材的电影蓬勃发展。西班牙的反乌托邦题材影片《饥饿站台》风格奇特,它与以往采用高科技、宏大场面的科幻类反乌托邦电影不同,而是以“封闭空间”为叙事策略,在密室这一经典空间意象中,通过人在极端恶劣状态中的反映揭示社会中隐藏的各种问题,采用反讽、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揭露人性的极度贪婪和现实世界的弊病。  《饥饿站台》使人深思如何正视欲望,如何在人性与兽性中作出抉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本
期刊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控诉和揭露了法西斯的暴行,表达了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的人民心中的悲伤、恐惧,甚至绝望。本文以《格尔尼卡》为例,从象征、暗示表现手法、立体主义创作方式、人道主义精神和对艺术思维本质的探讨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毕加索绘画表现手法对绘画主题的情感表达。  一、毕加索绘画立体主义的风格特点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
期刊
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与积淀,工艺美术创作领域中的吉祥图案传承至今,依然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吉祥图案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和审美情操,因而从古至今依然能够经久不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中国民间是一种流行的装饰图案,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工艺作品之中,被赋予深刻的意义,体现出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的传承可以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我国的民族
期刊
舞台艺术实践是声乐表演的必修课程,它与声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舞台艺术实践能帮助声乐表演者更好地塑造舞台形象,使音乐内容、情绪表达更完整、更有感染力。本文论述舞台艺术实践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介绍舞台艺术实践的训练内容及其要求,总结笔者在舞台艺术实践中的一些训练内容与感悟。  一、舞台艺术实践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需要在舞台上展现的艺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者要想在舞台上
期刊
儿童题材工笔人物画是中国工笔人物画众多分类中的一种,也是艺术创作中始终存在的题材。儿童题材的绘画多描绘儿童生活、学习的场景,能够表现儿童天真、童趣的性格特征。当代儿童题材绘画突破了传统儿童题材绘画在内容上的单一性,当代的儿童题材绘画能够表现当下时代背景,选材也更加自由多样。与传统的“婴戏图”“放牧图”“闹学图”等题材不同,当代儿童题材的绘画出现了描写城市儿童、农村儿童,还有以描写少数民族儿童为对象
期刊
中国画注重传情达意,注重创造性。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总结了前代绘画的精要,其中“气韵生动”是对中国画作品作出的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三科之一的山水画核心便是对于意境的表达。其中留白作为中国画特有的技巧,成为山水画意境的表现中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本文围绕留白和山水画意境的关系,从留白的定义、留白在山水画中的发展应用和留白在山水画意境创造中的表达三个方面分
期刊
舞蹈,在国际上被划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除了非遗的无形性,舞蹈还有自身的鲜活性、即时性,这些无疑制约着非遗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后藏·非遗》记录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10种不同的国家级非遗舞蹈,大致分为以下3类:一是羌姆,二是藏戏,三是歌舞。声画兼备的纪录片用镜头传播舞蹈,用舞蹈讲述文化,在受众和非遗舞蹈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  一、非遗舞蹈文化得以纪实留存  我国大致分有3块藏区,以西藏自治
期刊
舞蹈演员是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向观众呈现舞蹈的本质,同时也是通过自己的肢体力量向人们塑造舞蹈形象。舞蹈既可以表现情绪,同时也是艺术的体现形式,在许多舞蹈造型中都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现来体现舞蹈艺术,同时也是因为内心情感与外在体现相互融合,才会使得演员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本文对舞蹈演员的内心情感与外在体现进行相应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在舞台上塑造出更多艺术形象。  任何一位具有表演能力的舞蹈演员都具有优秀
期刊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舞蹈作品,而这些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取得较大的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其内容深深扎根在人们的记忆中,让人们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想起相关的信息。例如,根据《水浒传》而改编的舞蹈作品——《逼上梁山》和《鼓上蚤》得到了人们的赞美和认可。  我国的文学作品类型多种多样,其内容也百花齐放,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深刻。这些文学作品是舞蹈编导的灵感来源,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