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聯系,以扩大学生视野,丰富语文课程内涵。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不断突破时空限制,做好拓展和延伸,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借助拓展性教学大胆延伸、积极创新,使得语文教学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读写结合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08
拓展性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教材为出发点的多样指向性教学活动。拓展性教学的“拓展性”主要体现教学内容从语文学科朝其他学科延伸,教学时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资源由课本延伸至生活和网络。拓展性教学有效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语文拓展性教学理论研究和实施也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话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探讨一下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实施途径。
一、立足于文本进行拓展教学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离开文本谈拓展性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观。拓展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文本原则,即以文本为教学载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有利于学生文本学习、基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的教学。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结合文本材料找出有利于开展拓展性教学的知识点,然后由此进行文本内在价值取向引导、文本背景拓展阅读等拓展性教学活动。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紧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拓展延伸,切忌过度拓展;其次,课堂拓展的内容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学中,教师在课文朗读、知识归纳结束后,可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他的无处不在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拓展活动,如运用多媒体展示国内外名家对于莫泊桑本人及其作品的评价;推荐学生阅读《项链》《两个朋友》等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莫泊桑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描述第二天于勒出现在菲利普一家面前的景象,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打破教材、教室对语文课堂的束缚,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通过读写结合进行拓展教学
新课标提倡通过读写结合来拓展语文课堂空间。所谓读写结合,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渗透性写作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中,读写结合中的“读”和“写”分别指典范性文本阅读、品赏和创新性写作训练。读写结合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合、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创造性应用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拓展性教学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读写结合进行拓展性教学。如在《春》(朱自清)教学中,教师可先将自己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然后通过播放录音、学生自读、妙词佳句品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春之烂漫,弄清楚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春之特点的,并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谈一下感受。接着,让学生仿照课文,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结合相关描写春的名言名句,以“家乡的春天”或“校园的春天”为题目进行仿写训练。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中的生活体验拓展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策略考虑各方面的准备,这也是拓展性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不过,在拓展性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打破原有教学计划的束缚,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许多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生活为起点为学生构筑一个体验生活、内化知识的通道,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和知识的生活化淬炼中感悟语文学习的真谛与魅力。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合上书本,跟随课文录音去想象那个种有桑葚树、皂角树、木莲、何首乌的百草园的模样,想象春天到来之际百草园生机勃发的景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冬天雪地捕鸟的画面,让大家想象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时老私塾先生严肃的表情,运用想象、通过观察去感悟生活,加深对作品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鲁迅来介绍自己的菜园,或组织学生进行“三味书屋教学”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了解封建私塾对儿童天性的束缚,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文本进行拓展性教学,并积极探索拓展性教学的策略和路径,以切实提高拓展性教学的有效性,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读写结合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08
拓展性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教材为出发点的多样指向性教学活动。拓展性教学的“拓展性”主要体现教学内容从语文学科朝其他学科延伸,教学时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资源由课本延伸至生活和网络。拓展性教学有效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语文拓展性教学理论研究和实施也成为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话题。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探讨一下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实施途径。
一、立足于文本进行拓展教学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离开文本谈拓展性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教学观。拓展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文本原则,即以文本为教学载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有利于学生文本学习、基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的教学。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结合文本材料找出有利于开展拓展性教学的知识点,然后由此进行文本内在价值取向引导、文本背景拓展阅读等拓展性教学活动。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紧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拓展延伸,切忌过度拓展;其次,课堂拓展的内容要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学中,教师在课文朗读、知识归纳结束后,可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他的无处不在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拓展活动,如运用多媒体展示国内外名家对于莫泊桑本人及其作品的评价;推荐学生阅读《项链》《两个朋友》等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莫泊桑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以作文的形式,描述第二天于勒出现在菲利普一家面前的景象,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打破教材、教室对语文课堂的束缚,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通过读写结合进行拓展教学
新课标提倡通过读写结合来拓展语文课堂空间。所谓读写结合,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渗透性写作来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其中,读写结合中的“读”和“写”分别指典范性文本阅读、品赏和创新性写作训练。读写结合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合、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创造性应用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拓展性教学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读写结合进行拓展性教学。如在《春》(朱自清)教学中,教师可先将自己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然后通过播放录音、学生自读、妙词佳句品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春之烂漫,弄清楚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写春之特点的,并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谈一下感受。接着,让学生仿照课文,运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结合相关描写春的名言名句,以“家乡的春天”或“校园的春天”为题目进行仿写训练。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中的生活体验拓展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策略考虑各方面的准备,这也是拓展性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不过,在拓展性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打破原有教学计划的束缚,及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许多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生活为起点为学生构筑一个体验生活、内化知识的通道,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和知识的生活化淬炼中感悟语文学习的真谛与魅力。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合上书本,跟随课文录音去想象那个种有桑葚树、皂角树、木莲、何首乌的百草园的模样,想象春天到来之际百草园生机勃发的景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冬天雪地捕鸟的画面,让大家想象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时老私塾先生严肃的表情,运用想象、通过观察去感悟生活,加深对作品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鲁迅来介绍自己的菜园,或组织学生进行“三味书屋教学”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了解封建私塾对儿童天性的束缚,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也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文本进行拓展性教学,并积极探索拓展性教学的策略和路径,以切实提高拓展性教学的有效性,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