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有一个重要的理念-教与学的重心要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物理教学实践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让“生活中的信息”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主要路径,让“自主探究性实验”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路径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等一系列与科学本质有关的问题。让探究式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这对于学生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握好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学习的重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在科学过程与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必要求过高,这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点,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四个方面:①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②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③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掌握科学方法;④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二、物理教学中让“生活中的信息”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主要路径
新课标指出:将学生从课本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让学生真正能做到“以物明理” 、“见物思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1、借助“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式学习的乐趣。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例如:在学完《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1)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2)药瓶要吊在高处。(3)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4)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高度的评价,学生对其原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
采用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2、利用生活中的信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欲望。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例如:光学复习小结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汽车中的光学知识。(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为什么是一个凸面镜?(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为什么是一个凹面镜?(3)汽车头灯为什么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为什么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为什么都是倾斜的?
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三、物理教学中让“自主探究性实验”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关键途径
1、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小。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知识的应用性实验。这两类实验都是在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后进行的,学生能预料到大致的实验结果,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很小,例如,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多少是有关的,如果把物体排挤开的液体收集起来称量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重量刚好等于浮力的大小,这样的结果无疑可以作为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事实基础。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人们一开始怎么会想到要设法去收集那一部分由于物体的浸入而被排挤开的液体呢?
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自主探究实验之前,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无真正了解,它更着力于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求和解决问题,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2、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 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动手”写实验报告、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规律。如在学习“电学”时,大部分实验都可改为自主探究实验。如学习“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时,我设计了一堂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课,让学生做连接电路的实验,要求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自选器材、自己设计思路图; 自设实验步骤、自行实验; 小组讨论、检查无误后连接电路。这样学生既学会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也加深了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作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实验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完成“发现”,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3、自主探究性实验设计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路径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刻理解探究是怎样导致科学发现的(人类已有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等一系列与科学本质有关的问题。让探究式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这对于学生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握好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学习的重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在科学过程与方法及操作技能上不必要求过高,这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重点,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四个方面:①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②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③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掌握科学方法;④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二、物理教学中让“生活中的信息”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主要路径
新课标指出:将学生从课本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让学生真正能做到“以物明理” 、“见物思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1、借助“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式学习的乐趣。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例如:在学完《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1)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2)药瓶要吊在高处。(3)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4)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高度的评价,学生对其原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
采用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2、利用生活中的信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欲望。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例如:光学复习小结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汽车中的光学知识。(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为什么是一个凸面镜?(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为什么是一个凹面镜?(3)汽车头灯为什么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为什么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为什么都是倾斜的?
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三、物理教学中让“自主探究性实验”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关键途径
1、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小。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知识的应用性实验。这两类实验都是在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后进行的,学生能预料到大致的实验结果,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很小,例如,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多少是有关的,如果把物体排挤开的液体收集起来称量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重量刚好等于浮力的大小,这样的结果无疑可以作为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事实基础。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人们一开始怎么会想到要设法去收集那一部分由于物体的浸入而被排挤开的液体呢?
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自主探究实验之前,学生对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无真正了解,它更着力于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求和解决问题,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2、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 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动手”写实验报告、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规律。如在学习“电学”时,大部分实验都可改为自主探究实验。如学习“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时,我设计了一堂学生自主探究性实验课,让学生做连接电路的实验,要求能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自选器材、自己设计思路图; 自设实验步骤、自行实验; 小组讨论、检查无误后连接电路。这样学生既学会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也加深了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作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实验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完成“发现”,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3、自主探究性实验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