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的多重人际意义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j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出发,选取15篇论文,通过建构人际意义的研究框架,从认知、评价和协商的层面,探讨了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的使用,指出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可实现多重人际意义。
  关键词:认知型情态;人际意义;学术话语
  作者简介:冯浩(1986-),女,湖南益阳人,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话语分析、系统功能语法;刘宇慧(1957-),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教学法研究。(北京100124)
  
  随着话语分析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者开始重视并探讨话语的人际意义,功能语法关于人际意义的论述受到了广泛关注。[1]传统观点认为学术话语通常是以客观的方式传递信息,并以概念功能为主要语篇特征,这种观点忽略了学术话语的交互式特征。人际意义在学术话语中不仅十分丰富,而且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表达学术研究客观性的一种手段。[2]本文从国际知名英语刊物中选取15篇论文,通过分析认知型情态在引言、文献综述和结论部分的使用,探讨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论文中的多重人际意义。
  一、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框架
  韩礼德指出语言的人际功能使说话者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并表明他的观点和判断,或者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3]因此,人际功能关注篇章中作者和读者的互动关系,即作者用语言表明自身观点并试图影响读者的态度和行为。系统功能语法认为情态是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模糊型情态的使用表明说话者对真实情况不确定或缺少承诺,是认知型的,是说话者对所陈述的命题的现有知识状态的反应。[4]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评价理论为分析学术话语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其关注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强度。[5]作者运用一系列语言资源,在多样的观点中争得自己的人际空间。参与与分离、权势与团结、面子与礼貌的语言资源都可被认为是广义上的认知型情态。李战子通过扩展人际意义的框架,从认知、评价、互动的层面探讨了话语的人际意义。[4]张延君将人际意义成分调整为三种语义成分,即认知性、评价性和协商性。[2]在学术论文中,作者可通过使用广义的认知型情态,如情态助词、情态副词、评论附加语、分级等语言资源,表明自己对所陈述的命题在认知上的态度、情感上的评价和与语篇背后多声观点的协商。因此,本文试图建构一个在话语层面上的认知型情态的人际意义框架。
  二、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的多重人际意义
  学术话语以传递信息和表达作者的观点为目的。引言、文献综述和结论在整篇论文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作者一方面要对前人的研究采取批判的态度,寻求自己的研究理据,这就要求作者使其观点具有说服力,符合学术话语的客观真实性;另一方面,作者在表述观点时,应注意把话语理解的主动权留给读者,避免将其观点强加给读者和隐藏的学术团体,应在一种互动协商中,使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可。学术话语的这些语类特点决定了认知型情态表达被大量使用。本文将从认知层面、评价层面和协商层面探讨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
  1.认知层面
  在认知层面,我们主要关注作者在知识、信念和认知上所采取的态度和立场,它与说话者致力于其言语的真实值有关。一般说来,只有当作者对知识或信息的真实程度持有怀疑或对自己的论述信心不足时才使用认知型情态。然而,在学术研究中,作者如果在个人知识范围内作出断言,反而容易使论述过于绝对。认知型情态的使用可以加强或削弱命题的真实值。[6-8]显性客观和隐性客观的情态表达可以用来掩饰作者身份,在这种表面的客观事实下,作者得出推测,使其观点趋向于客观事实,从而增强命题的说服力。
  (1)There appears to be a Western’s preference for the deductive pattern and a Chinese preference for the inductive pattern in discourse.(7)
  (2)…most probab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ferred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argument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7)
  (3)It seems evident that school instruction w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language input…(14)
  (4)It seems to us that any survey that aims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qualitativ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in quantitative terms is likely to be open to…(12)
  在以上语料中,作者谈及对某一现象或研究的态度,是认知上的推断。这4个语料都选自论文的引语部分。在引语部分,作者一般需要对研究背景进行描述,通过论述客观事实,为自己的研究寻求依据。认知型情态“appear to”、“it seems evident that”、“probably”、“it seems to”的使用使作者能作为一名旁观者作出评论,隐藏了作者的身份。这种看似客观的表达,容易使读者相信其命题的真实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认知上的不确定和有所保留,这样既能增强命题的客观真实性,又保护作者的言语不受批评。显性的言语归属标志可以用来指出命题的来源,这被广泛用于引用前人的观点。
  (5)Medgyes(1992)argued that while NSs have an advantage in linguistic competence…(3)
  (6)Research findings revealed that both students made the greatest language gains…(14)
  (7)Although Purpura acknowledges a role for discrete-point testing…(8)
  作者通过使用显性言语归属标志引用前人的研究,明确指出话语的出处,增加了命题的权威性,容易被读者接受。情态动词也可以用于表示作者在认知上的人际立场。
  (8)Furthermore,learner beliefs may influence teachers’ classroom activities…(13)
  (9)Thus,the use of L1 would provide them with…on the other hand,would ignore the cognitive reality…In addition,L1 can be a valuable sociocognitive tool to collect ideas…(2)
  (10)Given these considerations,it would be legitimate to hypothesize that general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should be particularly present in distance learning among L2 students…(5)
  Chafe指出,限定知识的方式之一是使用一个表示说话人对其可靠程度进行评价的表达。[9]在上述三个语料中,作者通过使用情态表达“may”、“can”、“would”、“should” 以及小句“it would be legitimate” 来限定自己对某一知识在认知上的肯定程度。这种认知上的模糊性表明这是个人观点,使论述不过于绝对或武断,这样既符合学术话语的科学客观性原则,又使作者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因此,认知型情态的使用可以从反面看成是追求客观性努力的一部分。
  2.评价层面
  在评价层面,我们主要讨论作者在情感上的投入,即作者对命题、研究成果和结论等的认可程度。在学术话语中,作者一般要采取批判性的态度:作者应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突出自身研究的意义;而作者在评价自己的研究结论和意义的同时,应避免威胁读者的面子。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出发,认知型情态的使用既可以维护作者消极的面子,作者对所说的话不负全责,就可以避免读者潜在的批评;又可以用来挽救读者消极的面子,即所谓的消极的礼貌。
  (11)These arguments may stem from beliefs in … Therefore,these people may view the use of L1 as …,which largely focused on translating from L2 to L1…(2)
  (12)However,a traditional information-acquisition approach to…may not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In contrast,a process-oriented constructivist approach…is likely a more suitable approach because…in such a way that they can engage in a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ir own understandings…(1)
  (13)In this sense,the study here i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tudent attitudes…and will provide an empirical test of long-held anecdotal perceptions of language learners and instructors.(3)
  在语料(11)中,作者两次使用情态词“may”委婉地引出自己的观点,降低了自己对言语所传递信息应负的责任,维护了作者消极的面子,同时也能维护读者和话语背后的学术团体的面子,避免潜在的批评。语料(12)谈到的是作者对两种文化习得方法的评价,具体表现为“A may not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和“B is likely a more suitable”。“may”和“likely”与程度词“the most appropriate”和“a more suitable”的搭配使用能缓和语气,是一种礼貌策略。这样既可以避免作者的观点过于绝对而忽略了读者的立场,又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倾向于按照作者的意图来理解和接受意义。在语料(13)中,作者在谈论自己的研究意义时,使用“in this sense”限定命题,削弱了“the most comprehensive”的作用,形成一种对比,并起到一种加强作用,使命题更加无懈可击。非人称主语引出行为动词也被广泛用于表达作者对命题的评价。
  (14)Thus,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can serve as…(9)
  (15)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ndirect presentation of the thesis is still a marked phenomenon…(7)
  通过使用非人称主语引出行为动词,作者掩盖了自己的评论,让事实说话,降低了作者对命题真实性的承诺。在语料中,我们还发现,当一个言语对读者的面子可能存在潜在威胁时,作者会用到表意愿的主观情态,如“I would argue”、“I shall conclude”等来委婉地表明作者个人的评价。
  (16)The Oral Imitation Test,I would argue,achieves this.(8)
  (17)I shall conclude on an optimistic note.(9)
  3.协商层面
  学术写作是作者与读者就学术领域中公认的实质进行协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参与者使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中规约性的表达方式,因此学术话语实际上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交互式的协商。巴赫金认为所有的语篇都有互文的性质,即所有的语篇都指涉、回应并在不同程度上包含其他实际或可能的语篇,因此,情态值被看作是作者进行多声协商的一种标记,即作者承认某个特定的命题是可以争议的,说话人愿意和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协商。认知型情态的使用能加强不同立场之间多声协商的可能性。
  (18)This suggests that novice instructors may not be aware of the range of the purposes for which L1 can be used in L2 classrooms. If so,this can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or training and suggests that novice instructors may need to become aware of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L1 can be used in L2 classrooms to facilitate learning. Of course,the use of L1 might not be a possibility when…Nevertheless,in cases where…L1 could be used as a learning tool. In such contexts,instructor training programs may consider ways of… Instructors’ awareness in this regard can be raised through…and perhaps more effectively,through…One way of accomplishing the latter would be through…By doing so,instructors may become…(2)
  在语料(18)中,作者使用了多种认知情态表达,包括情态动词“may、can、could、might、would”、情态副词“perhaps”、“in this regard”、“possibility”等。这些认知型情态表达一方面拓宽了命题的可能性,表明作者意识到其他观点存在的可能,同时,也是作者试图和读者展开对话所付出的努力。正是在这样的互动式协商中,作者与读者展开并保持对话,团结学术话语团体,增加了命题被认可的机会。因此,从多声的观点来看,认知型情态被看成是一种标记,表明某个特定的命题是可以争议的,或者表示说话人尊重那些不同的观点。
  (19)It might be possible to design an Oral Imitation Test to measure learners’ implicit knowledge of grammatical features…If this does prove possible,it would enable SLA…(8)
  (20)One can thus explain students’ choice of distance learning in part by their anxiety related to … Given these considerations,it would be legitimate to hypothesize that…(5)
  李战子指出认知型情态可能是对假设的一种最清楚的表达。[4]在语料(19)中,“It might be possible”和“it would be”是一种假设,是作者和读者进行的一种协商。在语料(20)中,作者通过使用非人称主句“it would be legitimate to hypothesize”缓和了命题的绝对性,留给读者选择的空间,较好地表达了语篇中蕴含的多种声音。
  三、认知型情态构建多重人际意义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认知型情态对构建学术话语的多重人际意义非常重要。在认知层面,认知型情态的使用能增强命题的客观性,拓展命题的可商讨空间,使命题易被读者接受;在评价层面,认知型情态的使用能使作者在维护读者面子和团结潜在的学术团体的同时,批判性作出评价,增加了命题被读者认可的机会;在协商层面,认知型情态的使用是作者参与多声协商的一种标志,在协商中,作者与读者展开对话,团结学术团体,提高了话语的可信度。因此,认知型情态在学术话语中可实现多重人际意义。
  
  参考文献:
  [1]Macarthy,M&Carter,R.A.Language as Discourse-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4.
  [2]张延君.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Research Articles[M].Qing Dao:Press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06.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4]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Martin,J.R.& W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05.
  [6]李战子.学术话语中认知型情态的多重人际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9).
  [7]王艳萍.英语学术语篇中情态系统的分布及人际意义[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8]陈彧.英语书评中情态的人际意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9]Chafe,W.L.& Nichols,J.Evidentiality:The Linguistic Encoding of Epistemology[M].Norwood,NJ:Ablex,1986.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大学新生中选取三个样本组,所选样本的英语高考成绩基本相当,但三个样本组所在专业对英语有不同的要求。研究大学生英语成绩分化成因的方法是:首先摸清所选样本英语水平的初始状况,分析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措施,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经过两年学习后的入选样本的英语水平进行对比,发现三个样本组的英语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在分析造成样本之间英语成绩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英语
期刊
摘要:本文尝试对31年来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18种外语研究期刊上刊登的关于英汉对比分析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的文章,从研究数量、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五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了对于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英汉对比;大学英语写作;句法负迁移  作者简介:王京京(1986-),女,辽宁鞍山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李
期刊
摘要:为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产品设计能力,本文针对国内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严重失衡,设计人员需求增大与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及合格的设计人才却相当缺乏等现状,结合西安石油大学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环境要求,基于校企结合理念构建了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地学习方式”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尝试,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CDIO理念开展考核方式改革,为课程群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是有别于纯民办院校或母体学校的二级学院,必须采取分类指导,针对独立学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实际,从七个一级指标,十九个二级指标,四十个观测点,一个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来构建独立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  关键词:独立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评估体系  作者简介:陈水生(1949-),男,广东电白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
期刊
摘要:“工程造价”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建应适应市场需求与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实现“三个转变”和“一个结合”,即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转变、工程造价向以公路工程造价为主、兼顾整个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的转变、定额管理向造价管理的转变,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以EDA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电子设计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实现创新实践的工作平台,本文对其应用过程中实验项目设置、实验教学策略、实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现代电子设计技术;大学物理创新性实验;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柴明钢(1973-),男,浙江慈溪人,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电子设计
期刊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定位高职英语课程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人才培养模式的“三性“说起,强调以职场交际为目标,突出英语职业能力和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的关键是融入行业英语内容教学,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实训”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双向思维;双师;双证;项目实训;任务驱动  作者简介:左步雷(1965-),男,江苏淮安人,南京
期刊
摘要:从发表情况、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类别(研究内容)等方面对过去十年来在我国10种外语类核心刊物上发表的174篇关于外语语料库实证研究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从文章数量上来说,国内外语语料库实证研究的数量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研究类型上来讲,量化研究质化研究的数量都在不断上升,然而量化研究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研究方法总体倾向于质化与量化二者相结合和多元化道路;从研究类别来看,这
期刊
摘要:高校绩效评价价值观是高校进行绩效评价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高校绩效管理的导航仪。本文依据现代管理原理和我国高等教育实践对高校绩效评价的价值观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和评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张林英(1972-),女,安徽蚌埠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
期刊
摘要:以“矿山电气化与自动化”为特色,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学,提出了具有矿业特色的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方案,在多个研究方向布置和安排与煤矿现场紧密相关的专业综合课题。这些课题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具有矿业特色的复合型电气工程高级专门人才。  关键词:矿山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矿业特色  作者简介:邹甲(1984-),男,江西吉安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实验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