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进展日新月异,正如纪录是用来刷新的一样。我们祖国每一天都走在刷新纪录的康庄大道上。建国70年,是祖国不断奋进的70年,也是各项纪录不断刷新的70年,教育纪录的刷新更是日新月异。下面我从自己近三十年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教学工具的更替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一、一板变多板,容量大增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使用的现代教育手段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辅助条件。作为教师都知道这个重要性,然而,客观办学条件大大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路。1993年刚毕业时,我们被分配在乡村小学,那时“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就是我们所有的教学装备。年轻的我们多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传给学生,但是苦于装备简单,无法实现美好的愿望。我们只能想办法,找路子,以求能解决教学带来的困境。那时那地,要想补充课外知识,只能抄。老师一笔一划抄在黑板上,学生再辛辛苦苦抄在作业本上,既耗时又浪费精力。尤其是语文,抄了三分钟的题目要求,不到一分钟就答完了。为了增加课容量,老师们群策群力,想到制作教具。由此,小黑板、纸黑板、小木条应运而生了!这些自制教具的使用,使课堂容量增添了不少。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实现教师的梦想,也难以满足优秀学生“吃饱吃好”的求知欲。有些教师还自我调侃:我们的课堂成了“一板一板又一板,板板都是题海战”。
后来,在当时算作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暖暖春风一般来到了校园——简易投影仪投入使用。我们带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渴盼开始学习使用。只是,这投影片需要教师自己制作。因为购买太昂贵,而且有些内容买来的投影片上也没有。我们就只好自己制作。先是用特制的硬笔在买来的空白投影片上写写画画,后来,不知道哪位老师发现,直接用黑色钢笔写在干净的玻璃片上也可以。这一发现给老师和学校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对学校而言,钢笔、黑墨水和玻璃片比起特制的硬笔和投影片来,既经济又实惠;对于老师来说,在玻璃片上写字,也方便省时,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
投影片的使用让我们感觉到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极大地节省了课堂有限的时间,也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课堂容量。教师课余辛苦了,学生课堂受益了。
二、投影换远程,形象又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上师生对更为先进辅助教学用具的需要更加迫切。记得最清楚的一堂课就是教学《曹冲称象》。无论我怎么给学生讲解,有很多孩子也想象不出曹冲是怎么利用水的浮力称出大象的重量的。无奈之下,我画了简笔画,但是学生还是无法理解。那时那刻,多么希望能有一种能播放动画的装备来给学生展示呀!
我找遍了所有的投影片,无论是教师自己制作的,还是学校花钱买来的,都没有我想要的那种效果。我把自己的困惑说给同组的教师,请他们帮忙,可是大家都无能为力。于是,我们又期盼着能有一种像电视上动画片的那种物件产生。
几年过后,我们的希望变成了现实——远程教育如一场及时雨一样进入了学校。我们利用远程教育把一些优质资源恰当地运用在课堂上,一些原本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一下子变得具体可观可感了。还是上《曹冲称象》这一课,学生起初仍然无法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当我把远程教育课堂中曹冲称象的动画课件播放给学生时,他们一下子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三、课件大升级,随心又如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高科技教学手段也进入了学校。尤其是网络的开通,使得教师们可以到网上去下载一些制作精美的课件来使用。那时的课件几乎全是单纯的PPT。开始时,我们只是纯粹地使用网上的课件,下载下来后直接使用,因为我们不会修改,感觉无从下手。后来,有许多次都感觉其中有很多内容不適合我们的学生,毕竟有地区差异和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的差异。
正在我们一筹莫展时,学校分来了一位电脑技术较高的老师,她不仅会修改课件,而且还会自己制作PPT课件。我们都非常佩服她,把她当个宝,向她请教修改和制作课件的技术。原来,PPT课件是最简单的。无论文字还是声音都好处理,但是,要能用动画来演示就难了。于是,我们又学习利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从PPT到FLASH,课件升级了,学生老师受益了。课容量增大这是无可厚非的,更重要的是,精美的图片和形象的声音图像资料,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些凭借语言和图片无法说清楚的内容,借助课件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师采用画简笔画和示意图的方法,学生也很难理解,即使加上肢体语言,学生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播放按照课文内容制作的FLASH动画课件,就一目了然了。学生看着课件中的火车头喷着浓烟,先是往上拉,后来又往上推,一下子豁然开朗。
当然,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无论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班班有白板,校校信息化已不是问题。对此,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媒体,也在不断地学习,运用,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从PPT到FLASH再到希沃5,既是教学工具的大飞跃,更是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大飞跃。尤其是希沃5的使用,不仅继续延伸了形象、直观、大容量的效能,而且使原本僵死生硬的课件,变得人性化、实在化,可以随时修改、记录,以便下次高效使用。更好的是还可以在上边批画,告知学生哪是重点内容,需要加强记忆,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变得醒目,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网络进校园,共享大资源
世界经济学家说:“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由梦想变成现实,多媒体网络也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联系了起来。校园局域网的建立使班班通、校校通不再是梦想。比如,在班队会课上,我们随时可以引进其他班的教学情况,既启发本班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宽度,也促使学生在比较中励志进取。
“人人通”、“和教育”家庭教育资源相机进入学校,教师和家长利用其中的教学资源,依据孩子的特点选择使用。例如:“直播课堂”和“在线学习”专栏,可以帮助因病请假耽误课程或者上课没有听懂的学生学习,尤其是那些学习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进行二次学习。还有“教学工具”专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随时查阅一些需要的资料,真的是家长学生同学习齐受益。
当然,教师也可以把学生难以掌握的教学难点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或视频,利用网络发布到班级群里,供学生重复学习,以达到理解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
总之,建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更新,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服务家长,造就人才。可以说,从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就可以看出祖国的奋进路程。我们相信也期盼,电子课堂在不久的将来能走进每一个校园,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大城市孩子的待遇,祖国各地的学生都会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同步学习,同步成长。
一、一板变多板,容量大增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使用的现代教育手段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辅助条件。作为教师都知道这个重要性,然而,客观办学条件大大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路。1993年刚毕业时,我们被分配在乡村小学,那时“一根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就是我们所有的教学装备。年轻的我们多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传给学生,但是苦于装备简单,无法实现美好的愿望。我们只能想办法,找路子,以求能解决教学带来的困境。那时那地,要想补充课外知识,只能抄。老师一笔一划抄在黑板上,学生再辛辛苦苦抄在作业本上,既耗时又浪费精力。尤其是语文,抄了三分钟的题目要求,不到一分钟就答完了。为了增加课容量,老师们群策群力,想到制作教具。由此,小黑板、纸黑板、小木条应运而生了!这些自制教具的使用,使课堂容量增添了不少。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实现教师的梦想,也难以满足优秀学生“吃饱吃好”的求知欲。有些教师还自我调侃:我们的课堂成了“一板一板又一板,板板都是题海战”。
后来,在当时算作先进的教学手段如暖暖春风一般来到了校园——简易投影仪投入使用。我们带着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渴盼开始学习使用。只是,这投影片需要教师自己制作。因为购买太昂贵,而且有些内容买来的投影片上也没有。我们就只好自己制作。先是用特制的硬笔在买来的空白投影片上写写画画,后来,不知道哪位老师发现,直接用黑色钢笔写在干净的玻璃片上也可以。这一发现给老师和学校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对学校而言,钢笔、黑墨水和玻璃片比起特制的硬笔和投影片来,既经济又实惠;对于老师来说,在玻璃片上写字,也方便省时,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
投影片的使用让我们感觉到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极大地节省了课堂有限的时间,也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课堂容量。教师课余辛苦了,学生课堂受益了。
二、投影换远程,形象又生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上师生对更为先进辅助教学用具的需要更加迫切。记得最清楚的一堂课就是教学《曹冲称象》。无论我怎么给学生讲解,有很多孩子也想象不出曹冲是怎么利用水的浮力称出大象的重量的。无奈之下,我画了简笔画,但是学生还是无法理解。那时那刻,多么希望能有一种能播放动画的装备来给学生展示呀!
我找遍了所有的投影片,无论是教师自己制作的,还是学校花钱买来的,都没有我想要的那种效果。我把自己的困惑说给同组的教师,请他们帮忙,可是大家都无能为力。于是,我们又期盼着能有一种像电视上动画片的那种物件产生。
几年过后,我们的希望变成了现实——远程教育如一场及时雨一样进入了学校。我们利用远程教育把一些优质资源恰当地运用在课堂上,一些原本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一下子变得具体可观可感了。还是上《曹冲称象》这一课,学生起初仍然无法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当我把远程教育课堂中曹冲称象的动画课件播放给学生时,他们一下子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三、课件大升级,随心又如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高科技教学手段也进入了学校。尤其是网络的开通,使得教师们可以到网上去下载一些制作精美的课件来使用。那时的课件几乎全是单纯的PPT。开始时,我们只是纯粹地使用网上的课件,下载下来后直接使用,因为我们不会修改,感觉无从下手。后来,有许多次都感觉其中有很多内容不適合我们的学生,毕竟有地区差异和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的差异。
正在我们一筹莫展时,学校分来了一位电脑技术较高的老师,她不仅会修改课件,而且还会自己制作PPT课件。我们都非常佩服她,把她当个宝,向她请教修改和制作课件的技术。原来,PPT课件是最简单的。无论文字还是声音都好处理,但是,要能用动画来演示就难了。于是,我们又学习利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从PPT到FLASH,课件升级了,学生老师受益了。课容量增大这是无可厚非的,更重要的是,精美的图片和形象的声音图像资料,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些凭借语言和图片无法说清楚的内容,借助课件轻而易举就解决了。
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师采用画简笔画和示意图的方法,学生也很难理解,即使加上肢体语言,学生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播放按照课文内容制作的FLASH动画课件,就一目了然了。学生看着课件中的火车头喷着浓烟,先是往上拉,后来又往上推,一下子豁然开朗。
当然,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无论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班班有白板,校校信息化已不是问题。对此,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媒体,也在不断地学习,运用,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从PPT到FLASH再到希沃5,既是教学工具的大飞跃,更是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大飞跃。尤其是希沃5的使用,不仅继续延伸了形象、直观、大容量的效能,而且使原本僵死生硬的课件,变得人性化、实在化,可以随时修改、记录,以便下次高效使用。更好的是还可以在上边批画,告知学生哪是重点内容,需要加强记忆,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变得醒目,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网络进校园,共享大资源
世界经济学家说:“不管你现在做什么或有什么想法,你必须要迎接互联网,然后适应互联网,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由梦想变成现实,多媒体网络也把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联系了起来。校园局域网的建立使班班通、校校通不再是梦想。比如,在班队会课上,我们随时可以引进其他班的教学情况,既启发本班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宽度,也促使学生在比较中励志进取。
“人人通”、“和教育”家庭教育资源相机进入学校,教师和家长利用其中的教学资源,依据孩子的特点选择使用。例如:“直播课堂”和“在线学习”专栏,可以帮助因病请假耽误课程或者上课没有听懂的学生学习,尤其是那些学习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进行二次学习。还有“教学工具”专栏,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时随时查阅一些需要的资料,真的是家长学生同学习齐受益。
当然,教师也可以把学生难以掌握的教学难点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课或视频,利用网络发布到班级群里,供学生重复学习,以达到理解掌握熟练运用的程度。
总之,建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更新,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服务家长,造就人才。可以说,从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就可以看出祖国的奋进路程。我们相信也期盼,电子课堂在不久的将来能走进每一个校园,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大城市孩子的待遇,祖国各地的学生都会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同步学习,同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