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否则就违背了“活动课”发现、探究、研究,弘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宗旨。
笔者作为一名身处最基层的农村初中政治课教师,在教授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课时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作了一些尝试。
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课主要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采用个性探索和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和过程。
首先,我认为活动课的教学,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合理分配,不但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前的努力程度,关注学生在搜集、整理、归纳、认知、发散、运用学习材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还要关注不同天资学生的学习情况,允许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在课堂教学前,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极力鼓励和要求学生搜集、占有相关信息,并采用了适当的组织形式。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阅读目录、查询网址,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进程时间表。
按照课后要求,我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根据课后列出的准备“一个人物、一部作品、一个景观、一项发明”的四个方面内容,组内定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图片、整理的笔记、制作的剪报,告戒学生注意保密,保证自己材料比别的组有特色。为在全班宣读、展示、交流作好准备。并启发他们按要求搜集这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业绩是什么?这些作品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这些景观的历史价值是什么?“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有什么作用?然后让他们把搜集的材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给每幅彩图旁加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展示自己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情况的了解。
由于在课堂教学前,我组织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上课前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一个个跃跃欲试,期待着上课时间的到来。
其次,教师应该把“活动课”课堂教学定位在学生自我学习成果的集中交流和展示上,自我学习不足的发现上,把课堂教学建设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的操作、实践、探究、评价、情趣体验的综合学习平台。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启迪和激励,学生的任务是展示自己的发现、发现别人的发现、帮助别人发现、用别人的发现改善自己的发现,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乐趣,获得学习的动力。课堂只能是学生发现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充分赞赏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容忍学生的不足和错误。
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都动起来,我先按照分组交流,然后各组评选出本组的“精英”, 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位名叫雷红英的学生走上讲台带头交流,她先向同学们展出了她从历史课本上剪下来的,亲手放大到16开纸上的司马迁的画像,侃侃而谈:“司马迁是我们陕西韩城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不朽巨著《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她绘声绘色的介绍获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学生们一个一个兴高采烈、满怀信心地走上台去,在老师、同学们的赞赏、鼓励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就连一些平时不大喜欢讲话、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在大家的鼓动下勇敢地上台发言。
由于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平等交流的气氛,学习对学生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成绩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赞扬和掌声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他们的不足和错误在老师和学生善意的帮助下,得到了修正和完善。课堂气氛是轻松和愉悦的。
再次,课堂教学结束了,不表示学生“活动”的结束,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活动课在促进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的独特作用。大家利用课间、饭间围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各组还自发地在教室办起了小墙报,吸引了不少外班学生的注意。于是,我又提议学生将一些好的作品,办一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展”在学校展出,向“国庆”献礼。这样,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学习是活动,是过程。
在这一节活动课中,学生们真的“动”起来了,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探究中得到了求知的升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重在发现、重在参与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华阴市桃下初中)
笔者作为一名身处最基层的农村初中政治课教师,在教授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课时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作了一些尝试。
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课主要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采用个性探索和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和过程。
首先,我认为活动课的教学,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合理分配,不但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前的努力程度,关注学生在搜集、整理、归纳、认知、发散、运用学习材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还要关注不同天资学生的学习情况,允许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在课堂教学前,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极力鼓励和要求学生搜集、占有相关信息,并采用了适当的组织形式。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阅读目录、查询网址,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进程时间表。
按照课后要求,我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根据课后列出的准备“一个人物、一部作品、一个景观、一项发明”的四个方面内容,组内定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图片、整理的笔记、制作的剪报,告戒学生注意保密,保证自己材料比别的组有特色。为在全班宣读、展示、交流作好准备。并启发他们按要求搜集这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业绩是什么?这些作品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这些景观的历史价值是什么?“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有什么作用?然后让他们把搜集的材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给每幅彩图旁加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展示自己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情况的了解。
由于在课堂教学前,我组织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上课前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一个个跃跃欲试,期待着上课时间的到来。
其次,教师应该把“活动课”课堂教学定位在学生自我学习成果的集中交流和展示上,自我学习不足的发现上,把课堂教学建设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的操作、实践、探究、评价、情趣体验的综合学习平台。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启迪和激励,学生的任务是展示自己的发现、发现别人的发现、帮助别人发现、用别人的发现改善自己的发现,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乐趣,获得学习的动力。课堂只能是学生发现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充分赞赏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容忍学生的不足和错误。
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都动起来,我先按照分组交流,然后各组评选出本组的“精英”, 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位名叫雷红英的学生走上讲台带头交流,她先向同学们展出了她从历史课本上剪下来的,亲手放大到16开纸上的司马迁的画像,侃侃而谈:“司马迁是我们陕西韩城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不朽巨著《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她绘声绘色的介绍获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学生们一个一个兴高采烈、满怀信心地走上台去,在老师、同学们的赞赏、鼓励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就连一些平时不大喜欢讲话、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在大家的鼓动下勇敢地上台发言。
由于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平等交流的气氛,学习对学生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成绩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赞扬和掌声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他们的不足和错误在老师和学生善意的帮助下,得到了修正和完善。课堂气氛是轻松和愉悦的。
再次,课堂教学结束了,不表示学生“活动”的结束,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活动课在促进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的独特作用。大家利用课间、饭间围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各组还自发地在教室办起了小墙报,吸引了不少外班学生的注意。于是,我又提议学生将一些好的作品,办一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展”在学校展出,向“国庆”献礼。这样,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学习是活动,是过程。
在这一节活动课中,学生们真的“动”起来了,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探究中得到了求知的升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重在发现、重在参与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华阴市桃下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