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要让学生真的动起来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ee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否则就违背了“活动课”发现、探究、研究,弘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宗旨。
  笔者作为一名身处最基层的农村初中政治课教师,在教授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课时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作了一些尝试。
  活动课“独领风骚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一课主要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采用个性探索和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
  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思路和过程。
  首先,我认为活动课的教学,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合理分配,不但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前的努力程度,关注学生在搜集、整理、归纳、认知、发散、运用学习材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还要关注不同天资学生的学习情况,允许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在课堂教学前,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极力鼓励和要求学生搜集、占有相关信息,并采用了适当的组织形式。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阅读目录、查询网址,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进程时间表。
  按照课后要求,我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根据课后列出的准备“一个人物、一部作品、一个景观、一项发明”的四个方面内容,组内定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图片、整理的笔记、制作的剪报,告戒学生注意保密,保证自己材料比别的组有特色。为在全班宣读、展示、交流作好准备。并启发他们按要求搜集这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业绩是什么?这些作品的主要成就是什么?这些景观的历史价值是什么?“四大发明”对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有什么作用?然后让他们把搜集的材料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并给每幅彩图旁加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展示自己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情况的了解。
  由于在课堂教学前,我组织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上课前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一个个跃跃欲试,期待着上课时间的到来。
  其次,教师应该把“活动课”课堂教学定位在学生自我学习成果的集中交流和展示上,自我学习不足的发现上,把课堂教学建设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激励的操作、实践、探究、评价、情趣体验的综合学习平台。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启迪和激励,学生的任务是展示自己的发现、发现别人的发现、帮助别人发现、用别人的发现改善自己的发现,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乐趣,获得学习的动力。课堂只能是学生发现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学生“动”起来,教师就必须充分赞赏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容忍学生的不足和错误。
  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都动起来,我先按照分组交流,然后各组评选出本组的“精英”, 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一位名叫雷红英的学生走上讲台带头交流,她先向同学们展出了她从历史课本上剪下来的,亲手放大到16开纸上的司马迁的画像,侃侃而谈:“司马迁是我们陕西韩城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不朽巨著《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她绘声绘色的介绍获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学生们一个一个兴高采烈、满怀信心地走上台去,在老师、同学们的赞赏、鼓励中获得了很大的满足,就连一些平时不大喜欢讲话、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在大家的鼓动下勇敢地上台发言。
  由于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平等交流的气氛,学习对学生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成绩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赞扬和掌声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他们的不足和错误在老师和学生善意的帮助下,得到了修正和完善。课堂气氛是轻松和愉悦的。
  再次,课堂教学结束了,不表示学生“活动”的结束,教师应该进一步挖掘活动课在促进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的独特作用。大家利用课间、饭间围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各组还自发地在教室办起了小墙报,吸引了不少外班学生的注意。于是,我又提议学生将一些好的作品,办一期“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展”在学校展出,向“国庆”献礼。这样,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学习是活动,是过程。
  在这一节活动课中,学生们真的“动”起来了,在合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探究中得到了求知的升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重在发现、重在参与的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华阴市桃下初中)
其他文献
综合性学习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实现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  那么,应如何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呢?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进行探讨研究,并总结经验,下面谈谈自己的的具体做法:  一、挖掘课程资
期刊
一、各类经典案例  (一)监管不严,病从口入  2012年3月份,贵州织金县八步镇中心小学学生在食用早餐后,出现约70名学生类食物中毒现象,经调查是牛奶和面包出现问题。同年4月,云南镇雄县塘房镇顶拉小学、猫猫爪树小学、椅子山小学等部分学生在食用标配的营养午餐后,发生高达百人的食物中毒症状,368人食用午餐后出现呕吐、发烧、头晕等不良症状。据报道,从今年3月份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便明显上升,全国各
期刊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重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主战场,那么课堂外的作业就是后方战线。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把知识的落实与技能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老师很注重作业的布置,常常担心作业量够不够,学生掌握好了没有。但是事与愿违,目前在作业布置与完成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1.作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在《教育与人生》中提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相对稳定的学习倾向,是一笔丰厚的积累,英语学习从培养好的习惯开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影随形,有着滴水穿石般的力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先入为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应该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追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呢?结合我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不想法使
期刊
“小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县教研室根据课改要求在全县实施 “预学—交流—拓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课前朗读  实践这一教学模式时,首先应保证充足的早读,教师应指导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课文的朗读,单凭课堂上的一两遍朗读根本不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严格控制教师的讲授时间,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不讲,学生不会的教师不直接讲解结论,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一、导在认知的偏差处——点拨指导,返回正轨  《语文课
期刊
著名的文学家米哈尔科夫在《一切从童年开始》一书中写道:“有时,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灯,确定他终生的理想。”可见,读书对于每个人来说多么重要,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的有效性,让孩子在“读”中悟出人生味,是我一直思考并探究的问题。  一、 捕捉空白,激发探索欲望  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说:“阅读是一种‘聚会’,是读者被作者相约或召唤入场……”多么真切又含义深远的话呀!我们知
期刊
传统的英语教学整个课堂流程随着教师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被彻底抹杀。课堂教学的智慧成了教师渴望但却无法企及的点缀。在这样的一种大背景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无疑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剂良药。开放式教学模式倡导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生主体、师主导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境创设,灵活处理教材,灵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价,开启多元互动,注入智慧之源。笔者就
期刊
语文课本应是鲜活的、充实的、灵动的,然而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学生的沉默使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往往把责任推给学生,抱怨他们基础差,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我认为语文课想让学生不再沉默,教师在调整教学内容安排的同时,更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激励策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营造环境,激励学习  以“环境”激励学生,以“环境”帮助学习,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