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开创新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在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段特殊心理的影响下,他们有着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大学生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对指导他们进行理性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对策
一、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综述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日常生活消费:具体包括了衣、食、住、行等四个方面。由于学校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和自身消费习惯不同,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一个月能花掉几千元生活费,而有的学生省吃俭用,每月消费不超过300元。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报费、考试费用等。其中,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另外,考试费用也占了学习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比例。为了毕业后能更好融入社会,为事业打基础,报考报关员、研究生、托福、雅思、注册会计师、导游、律师资格证、IT相关考试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娱乐消费: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娱乐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生转变,并且在大学生的总支出中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渐渐普及,还有一些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蹦迪、唱卡拉OK、遛旱冰等。由于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娱乐消费无论从比例还是在总量上,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人际交往消费:包括人情消费和恋爱消费。在校大学生渴望理解,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很多大学生过生日、获得奖学金等都会请客。另外,在谈恋爱的大学生中,恋爱消费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二、 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如今80 后大学生正在成为社会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不再节俭保守,而是向着开放式、 超前式、追求现实、重视自我、多样性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消费也呈现出讲究实用性、追求时尚性、崇尚个性化、存在差异性等特点。
讲究实用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由于消费能力有限, 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他们对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的选择率较高,而对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较低。
追求时尚性:凭着对潮流敏锐的领悟力和丰富的社会活动,大学生们在讲究实用的同时也追求品位和档次,关注流行, 追逐时尚。这不仅体现在穿着打扮上,也体现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上——推崇“能挣会花”“分期付款”“贷款消费”;热衷网上消费、刷卡消费;追求品牌,崇尚权威,任何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都使他们新奇渴望, 大胆追求,力图表现时代,引领时尚潮流。
崇尚个性化:生长在崇尚个性时代的80 后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流行, 他们的消费带有追求个性与独立、表现自我、崇尚自由的特点。他们非常喜欢那些有特色、能体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以此来满足追求个性美的心理要求。
存在差异性: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我国贫富分化加剧, 这个现实决定了8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目前的消费收入主要来自于三大渠道,分别是家庭、银行贷款和勤工俭学。调查显示,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越高。由于家庭收入存在地区、城乡等差异,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也同时反映了这一差异,一般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学生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大学生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来自于勤工俭学,约占大学生总收入的4%,极少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消费收入则完全依赖于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开支,有的学生同时兼任几份家教,并利用空闲时间到街头散发传单、推销产品。在调查中显示,约24%的学生为了增加消费收入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贷款是少数大学生收入的又一渠道,由于贷款数量和名额的限制,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得到贷款资助。一般来说,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 消费层次相对较高,他们中的一些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而同时对年收入人均才数百元的农村家庭、下岗职工家庭来说,尽管国家充分给予考虑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负,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 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于是出现了同校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
三、 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80后大学生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消费的选择,他们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和高雅的精神享受,注重生活的品味和质量,追求既有物质享受又有精神生活的现代生活方式。然而由于人格的不成熟,往往在消费中表现出许多问题:
一是缺乏对自身经济状况、经济来源的自知和正确认识。不少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 自己又没有理财的概念,出现了带有盲目性、赶潮性的非理性消费: 看到喜欢的东西, 不假思索就买,以购买使用名牌手机、服饰等为荣。有的同学为了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不惜节衣缩食或沦落为校园“负翁”。此外为了有个好人缘,他们出手大方,常常向父母提出超出实际的要求,给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许多压力。
二是娱乐性消费多,发展性消费少。不少大学生的消费多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 较少考虑社会发展或未来职业所要求的个体综合素质,追求休闲,享受快乐:去网吧的比去图书馆的多, 在网吧娱乐的比学习的多。他们热衷于低层次、带有炫耀性、攀比性的消费,而对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 特别是对发展性的精神文化消费投入较少, 有的同学甚至连上课用的教材也一省了之。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任其发展,带给大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
首先,影响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促使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出现。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往往采取欺骗手段,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向同学借债或打起自己学费的主意,更有甚者还染上了赌瘾。为了维持生活和还债, 一些大学生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因挥霍学费而自动退学的学生, 可以说他们挥霍掉的并不只是钞票, 而是自己的美好前程。
其次,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一方面,某些学生的炫耀性消费给贫困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经济压力,许多贫困生具有明显的抑郁心理,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另一方面,消费中炫耀心理的满足也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成熟。校园的贫富差距从表面看是经济消费的差距, 实际上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直接体现, 已经涉及了社会认同、自我认同以及文化认同等深层次问题。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且对于高校的管理与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公正都具有消极作用。
再次,阻碍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树立。当今社会的消费主义观使人们形成了浮躁的价值观, 尤其是青年一代都渴望成功, “更高更快更强”成为很多青年人的目标, 而他们目标的终极诠释为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赚更多的钱。在大学生中, 特别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中,这种思想也极为普遍, 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攀高、拜金的心理严重阻碍了正确择业观的树立。
四、 指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针对这几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当本着相信大学生的原则, 引导他们科学地支配金钱, 真正成为金钱的主宰。
1. 从社会层面来看: 要努力为大学生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各界要进一步重视青年学生的消费问题。大众媒体一方面要减少宣扬“消费的快感”,另一方面加大宣传科学的理财观,整个社会应该通过科学培育和合理引导促使大学生这一最活跃的消费群体形成健康的娱乐追求,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同步发展。
2. 从家庭层面来看:一方面父母要改变培养子女的观念,避免单一满足孩子的物质消费和生长需要,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精神消费和成长需要;另一方面父母要注重自己的消费习惯,树立起科学消费的观念,因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方式是子女最初的效仿对象,家庭消费方式及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3. 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加强国情教育、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和理财教育。通过国情教育,大力宣传我们的基本国情, 提倡消费要与国力相适应;通过传统教育,继承“节俭”美德;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体谅父母的艰辛, 感受祖国对他们的殷切希望, 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从而在消费方面管好自己的手, 把党的关怀、家庭的期望转化成勤奋学习的动力;通过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理财价值观,了解理财基本知识,掌握理财基本技能,学会投资型消费。高校教育在方法上要避免流于形式,空洞说教。此外,高校教师也要注意言传身教,重视职业道德建设。
4. 从大学生自身层面来看:一是要注意利用好闲暇时间,在闲暇时间看书读报、参加社会实践、参与体育文艺活动都有助于学有所长、闲有所乐,避免把大量时间都用于物质娱乐中去;二是加强自律能力,克服盲从心理。避免为了随大流, 把精力消耗在无休止的消遣娱乐之中。大学生应当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自觉培养思想观点能自辨、行为情绪能自控、工作学习能自主、生活服务能自理的“四自”能力, 真正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觉走出消费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
[2]张祝平.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J].职业圈,2007(20).
[3]余发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4).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对策
一、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综述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
日常生活消费:具体包括了衣、食、住、行等四个方面。由于学校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和自身消费习惯不同,大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一个月能花掉几千元生活费,而有的学生省吃俭用,每月消费不超过300元。
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报费、考试费用等。其中,大学生学费因学校所处的地域、类别、专业等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另外,考试费用也占了学习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比例。为了毕业后能更好融入社会,为事业打基础,报考报关员、研究生、托福、雅思、注册会计师、导游、律师资格证、IT相关考试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娱乐消费: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娱乐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生转变,并且在大学生的总支出中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渐渐普及,还有一些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蹦迪、唱卡拉OK、遛旱冰等。由于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娱乐消费无论从比例还是在总量上,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人际交往消费:包括人情消费和恋爱消费。在校大学生渴望理解,喜欢交友,用于请客吃饭的费用日益增多。很多大学生过生日、获得奖学金等都会请客。另外,在谈恋爱的大学生中,恋爱消费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二、 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如今80 后大学生正在成为社会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不再节俭保守,而是向着开放式、 超前式、追求现实、重视自我、多样性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消费也呈现出讲究实用性、追求时尚性、崇尚个性化、存在差异性等特点。
讲究实用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由于消费能力有限, 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他们对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的选择率较高,而对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较低。
追求时尚性:凭着对潮流敏锐的领悟力和丰富的社会活动,大学生们在讲究实用的同时也追求品位和档次,关注流行, 追逐时尚。这不仅体现在穿着打扮上,也体现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上——推崇“能挣会花”“分期付款”“贷款消费”;热衷网上消费、刷卡消费;追求品牌,崇尚权威,任何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都使他们新奇渴望, 大胆追求,力图表现时代,引领时尚潮流。
崇尚个性化:生长在崇尚个性时代的80 后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流行, 他们的消费带有追求个性与独立、表现自我、崇尚自由的特点。他们非常喜欢那些有特色、能体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以此来满足追求个性美的心理要求。
存在差异性: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我国贫富分化加剧, 这个现实决定了8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目前的消费收入主要来自于三大渠道,分别是家庭、银行贷款和勤工俭学。调查显示,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越高。由于家庭收入存在地区、城乡等差异,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也同时反映了这一差异,一般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学生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大学生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来自于勤工俭学,约占大学生总收入的4%,极少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消费收入则完全依赖于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开支,有的学生同时兼任几份家教,并利用空闲时间到街头散发传单、推销产品。在调查中显示,约24%的学生为了增加消费收入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贷款是少数大学生收入的又一渠道,由于贷款数量和名额的限制,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得到贷款资助。一般来说, 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 消费层次相对较高,他们中的一些倡导高消费和超前消费,导致校园平均消费水平水涨船高;而同时对年收入人均才数百元的农村家庭、下岗职工家庭来说,尽管国家充分给予考虑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负,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 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于是出现了同校特别是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学间消费水平的明显反差。
三、 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80后大学生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消费的选择,他们希望拥有舒适的物质生活和高雅的精神享受,注重生活的品味和质量,追求既有物质享受又有精神生活的现代生活方式。然而由于人格的不成熟,往往在消费中表现出许多问题:
一是缺乏对自身经济状况、经济来源的自知和正确认识。不少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 自己又没有理财的概念,出现了带有盲目性、赶潮性的非理性消费: 看到喜欢的东西, 不假思索就买,以购买使用名牌手机、服饰等为荣。有的同学为了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不惜节衣缩食或沦落为校园“负翁”。此外为了有个好人缘,他们出手大方,常常向父母提出超出实际的要求,给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许多压力。
二是娱乐性消费多,发展性消费少。不少大学生的消费多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 较少考虑社会发展或未来职业所要求的个体综合素质,追求休闲,享受快乐:去网吧的比去图书馆的多, 在网吧娱乐的比学习的多。他们热衷于低层次、带有炫耀性、攀比性的消费,而对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 特别是对发展性的精神文化消费投入较少, 有的同学甚至连上课用的教材也一省了之。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任其发展,带给大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危害是可以预见的:
首先,影响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促使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出现。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往往采取欺骗手段,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向同学借债或打起自己学费的主意,更有甚者还染上了赌瘾。为了维持生活和还债, 一些大学生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因挥霍学费而自动退学的学生, 可以说他们挥霍掉的并不只是钞票, 而是自己的美好前程。
其次,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一方面,某些学生的炫耀性消费给贫困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经济压力,许多贫困生具有明显的抑郁心理,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另一方面,消费中炫耀心理的满足也不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成熟。校园的贫富差距从表面看是经济消费的差距, 实际上是社会阶层分化的直接体现, 已经涉及了社会认同、自我认同以及文化认同等深层次问题。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而且对于高校的管理与发展、社会的稳定与公正都具有消极作用。
再次,阻碍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树立。当今社会的消费主义观使人们形成了浮躁的价值观, 尤其是青年一代都渴望成功, “更高更快更强”成为很多青年人的目标, 而他们目标的终极诠释为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赚更多的钱。在大学生中, 特别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中,这种思想也极为普遍, 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攀高、拜金的心理严重阻碍了正确择业观的树立。
四、 指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针对这几个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当本着相信大学生的原则, 引导他们科学地支配金钱, 真正成为金钱的主宰。
1. 从社会层面来看: 要努力为大学生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各界要进一步重视青年学生的消费问题。大众媒体一方面要减少宣扬“消费的快感”,另一方面加大宣传科学的理财观,整个社会应该通过科学培育和合理引导促使大学生这一最活跃的消费群体形成健康的娱乐追求,实现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的同步发展。
2. 从家庭层面来看:一方面父母要改变培养子女的观念,避免单一满足孩子的物质消费和生长需要,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精神消费和成长需要;另一方面父母要注重自己的消费习惯,树立起科学消费的观念,因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方式是子女最初的效仿对象,家庭消费方式及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
3. 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加强国情教育、传统教育、感恩教育和理财教育。通过国情教育,大力宣传我们的基本国情, 提倡消费要与国力相适应;通过传统教育,继承“节俭”美德;通过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体谅父母的艰辛, 感受祖国对他们的殷切希望, 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从而在消费方面管好自己的手, 把党的关怀、家庭的期望转化成勤奋学习的动力;通过理财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理财价值观,了解理财基本知识,掌握理财基本技能,学会投资型消费。高校教育在方法上要避免流于形式,空洞说教。此外,高校教师也要注意言传身教,重视职业道德建设。
4. 从大学生自身层面来看:一是要注意利用好闲暇时间,在闲暇时间看书读报、参加社会实践、参与体育文艺活动都有助于学有所长、闲有所乐,避免把大量时间都用于物质娱乐中去;二是加强自律能力,克服盲从心理。避免为了随大流, 把精力消耗在无休止的消遣娱乐之中。大学生应当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自觉培养思想观点能自辨、行为情绪能自控、工作学习能自主、生活服务能自理的“四自”能力, 真正提高自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觉走出消费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刘俊彦.消费主义思潮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
[2]张祝平.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探析[J].职业圈,2007(20).
[3]余发有.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4).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