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受到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成本控制以及施工进度等多项因素的影响。在项目建设实践中,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考虑若干不同内容,如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组织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施工进度的管理,以及施工材料质量、施工成本的控制等。各管理项目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给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信息时代建筑行业的变革实践来看,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以及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对工程质量、成本等要素的科学化管控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拟围绕建筑信息化管理展开分析,在简要论述信息化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
建筑管理是最大化建筑项目施工的效益并有效控制施工过程的风险因素的重要方法,在项目管理理论逐步完善的背景之下,各类管理方法的应用实践以及新型管理措施的研发、尝试,为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建筑项目的施工特点来看,一方面,施工质量、进度以及成本受到若干可控因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方案不合理、工程变更等问题的出现,会大幅增加项目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作业人员的意识、能力层次不齐,对施工过程的细节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过程的随意性、主观性过强,均会对实际管理效益造成影响。因此,在新的时代挑战下,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管理的具体路径,逐步推行信息化管理,完善配套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从建筑项目的管理实践来看,制定完善的制度,对整个建设过程采取全过程管理策略,重视建设过程中负性影响因素的控制以及常见风险的防范,对项目建设按期完成以及项目施工质量等皆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在过去的管理经验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技术滞后或管理方案不合理,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建筑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甚至可直接成为工程质量问题、施工事故的诱因。进一步分析管理水平不足、管理制度落实缺陷等问题存在的致因,管理人员对建筑项目相关管理数据的利用不充分,缺乏客观、科学化项目管理的意識,会对其管理行为造成负面影响[1]。而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在于,整合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各类数据,以现有的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对数据的潜藏价值进行挖掘,并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的管理决策。从信息化理念出发,积极开发建筑工程管理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为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工作,方便管理者查询相关历史数据与实时信息。不仅如此,信息管理系统可整合必要的数据或信息,利用系统预设的功能协助管理人员完成施工质量的评估等工作。
2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2.1 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需要相关软件以及配套硬件设备、设施的支持,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部分建筑企业已经开始围绕信息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决策与行动计划,信息化软件的选择与实践应用,为建筑工程推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而不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获取的收益存在较大差异,则切实反映了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难点以及技术瓶颈。在软硬件的建设方面,有企业将信息化管理片面地理解为信息化工具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规划,仅仅围绕管理软件、管理终端的筛选展开,此种策略严重忽略了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以及建筑管理信息化实现的客观需求、技术性要求,同时也限制了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发挥[2]。对此,主管部门有必要做好软硬件建设方面的统筹、规划工作,在客观评估既往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以及优势条件的基础之上,通过现状与需求的对比,科学制定建设方案,适度加大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
2.2 提升内部员工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软件的使用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建筑企业的员工管理现状来看,管理部门的员工在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性问题,如管理人员对现代企业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新理论等认识不清,缺乏相对可靠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觉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我的意识,其很难适应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变革[3]。因此,抓住信息化管理对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提出的实际要求,采取多样化、合理的培养策略,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增强其合理利用信息化工具提高管理效率的能力,是企业推行信息化管理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增强培训的效果,企业可考虑聘请业内的专家进行现场讲座,向内部员工说明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常用信息化软件的常规操作方法以及软件功能的灵活应用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也可考虑组织信息化管理相关的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以信息化管理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上以此提升管理岗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激发其自主学习相关理论、技术、方法的热情。
2.3 健全信息化管理的机制
目前,信息化管理主要受制于以下几项因素:(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的共享水平较低,部门之间、施工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2)多方参与的项目,各方力量的协同管理,以及信息化协同管理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3)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仍然停留于浅层次,各项功能的应用存在不规范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决策者应从全局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现行管理机制的短板以及实践反馈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明确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信息化管理实践需要调整的环节,并逐步健全现有机制,最大化信息管理的优势。以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决策者首先需要对信息共享不足的具体表现、主要致因进行调研与分析,然后在明确信息交互效率的负性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总体统筹决策,确定信息共享的渠道以及具体实现机制。对于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设计者应当明确作为应用服务和信息发布的外网、作为同级机构之间公文传递、信息交换的专网和内部建筑工程监督工作开展的内网之间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管理机制,对整个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实现以及相关信息的高效分析、信息价值的统筹以及关键数据的实时发布等做出明确的要求[4]。从理论层面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是管理人员科学应用信息化工具的重要依据,对管理人员应用熟练度的提升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效益增强等有积极意义。
3 结语
推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建筑企业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主流趋势,是项目建设质量与建设进度保障的客观需求。针对建筑企业推行信息化管理存在的若干限制条件,企业决策者应当从软硬件设施建设、管理机制以及内部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等角度入手,分析现阶段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短板。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逐步完善设备与设施建设,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员工信息素养,健全管理机制,最大化信息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苏泽煌.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20, No.256(05):190-191.
[2] 孔丹丹. 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探析[J]. 决策探索(中), 2020, No.660(08):25-26.
[3] 汤佩韦. 关于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 环球市场, 2019, (002):312.
[4] 王慧.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研究[J]. 城镇建设, 2020, (003):106.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
建筑管理是最大化建筑项目施工的效益并有效控制施工过程的风险因素的重要方法,在项目管理理论逐步完善的背景之下,各类管理方法的应用实践以及新型管理措施的研发、尝试,为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建筑项目的施工特点来看,一方面,施工质量、进度以及成本受到若干可控因素、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方案不合理、工程变更等问题的出现,会大幅增加项目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作业人员的意识、能力层次不齐,对施工过程的细节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过程的随意性、主观性过强,均会对实际管理效益造成影响。因此,在新的时代挑战下,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建筑管理的具体路径,逐步推行信息化管理,完善配套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从建筑项目的管理实践来看,制定完善的制度,对整个建设过程采取全过程管理策略,重视建设过程中负性影响因素的控制以及常见风险的防范,对项目建设按期完成以及项目施工质量等皆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在过去的管理经验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技术滞后或管理方案不合理,诸如此类的问题给建筑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甚至可直接成为工程质量问题、施工事故的诱因。进一步分析管理水平不足、管理制度落实缺陷等问题存在的致因,管理人员对建筑项目相关管理数据的利用不充分,缺乏客观、科学化项目管理的意識,会对其管理行为造成负面影响[1]。而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在于,整合建筑项目施工过程的各类数据,以现有的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对数据的潜藏价值进行挖掘,并将其应用于建筑施工的管理决策。从信息化理念出发,积极开发建筑工程管理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为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工作,方便管理者查询相关历史数据与实时信息。不仅如此,信息管理系统可整合必要的数据或信息,利用系统预设的功能协助管理人员完成施工质量的评估等工作。
2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2.1 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需要相关软件以及配套硬件设备、设施的支持,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来看,部分建筑企业已经开始围绕信息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决策与行动计划,信息化软件的选择与实践应用,为建筑工程推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而不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获取的收益存在较大差异,则切实反映了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难点以及技术瓶颈。在软硬件的建设方面,有企业将信息化管理片面地理解为信息化工具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规划,仅仅围绕管理软件、管理终端的筛选展开,此种策略严重忽略了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以及建筑管理信息化实现的客观需求、技术性要求,同时也限制了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发挥[2]。对此,主管部门有必要做好软硬件建设方面的统筹、规划工作,在客观评估既往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以及优势条件的基础之上,通过现状与需求的对比,科学制定建设方案,适度加大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
2.2 提升内部员工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软件的使用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建筑企业的员工管理现状来看,管理部门的员工在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性问题,如管理人员对现代企业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新理论等认识不清,缺乏相对可靠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觉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我的意识,其很难适应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变革[3]。因此,抓住信息化管理对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提出的实际要求,采取多样化、合理的培养策略,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增强其合理利用信息化工具提高管理效率的能力,是企业推行信息化管理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为了增强培训的效果,企业可考虑聘请业内的专家进行现场讲座,向内部员工说明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常用信息化软件的常规操作方法以及软件功能的灵活应用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也可考虑组织信息化管理相关的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以信息化管理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上以此提升管理岗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激发其自主学习相关理论、技术、方法的热情。
2.3 健全信息化管理的机制
目前,信息化管理主要受制于以下几项因素:(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的共享水平较低,部门之间、施工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2)多方参与的项目,各方力量的协同管理,以及信息化协同管理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3)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仍然停留于浅层次,各项功能的应用存在不规范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决策者应从全局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现行管理机制的短板以及实践反馈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明确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信息化管理实践需要调整的环节,并逐步健全现有机制,最大化信息管理的优势。以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决策者首先需要对信息共享不足的具体表现、主要致因进行调研与分析,然后在明确信息交互效率的负性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总体统筹决策,确定信息共享的渠道以及具体实现机制。对于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设计者应当明确作为应用服务和信息发布的外网、作为同级机构之间公文传递、信息交换的专网和内部建筑工程监督工作开展的内网之间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管理机制,对整个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实现以及相关信息的高效分析、信息价值的统筹以及关键数据的实时发布等做出明确的要求[4]。从理论层面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是管理人员科学应用信息化工具的重要依据,对管理人员应用熟练度的提升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效益增强等有积极意义。
3 结语
推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建筑企业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主流趋势,是项目建设质量与建设进度保障的客观需求。针对建筑企业推行信息化管理存在的若干限制条件,企业决策者应当从软硬件设施建设、管理机制以及内部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等角度入手,分析现阶段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短板。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逐步完善设备与设施建设,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员工信息素养,健全管理机制,最大化信息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苏泽煌. 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20, No.256(05):190-191.
[2] 孔丹丹. 信息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探析[J]. 决策探索(中), 2020, No.660(08):25-26.
[3] 汤佩韦. 关于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 环球市场, 2019, (002):312.
[4] 王慧.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研究[J]. 城镇建设, 2020, (0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