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pgx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偏重儿童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全面,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分析
  学前儿童心理教育是以“学前儿童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二、如何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学前儿童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学前儿童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学前儿童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学前儿童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学前儿童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学前儿童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学前儿童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從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第一,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第二,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第三,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第四,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第五,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学前儿童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我们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学前儿童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其他文献
一、我国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几十年不间断的对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近些年来,我国性教育的话题更是被广泛涉及,但总的来说中学生性健康教育仍然处于缺失状态,受传统思想的
期刊
我现在已经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了。说起自己成为特岗的这三年,很平凡但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咸、滋味很多,但终归是充实、有意义的。在此过程中,我体会到爱与责任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核心要求。在这里,我愿将我自己感悟颇深的两件事与大家分享。  一、爱  爱有很多种:亲情之爱、友情之爱、师生之爱等等。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称之为教育爱。教育爱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真诚
期刊
我国教育改革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之一就是人文教育。而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能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和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小学阶段,夯实语文的基础是前提,然后是如何培养小学生得到人文素养。我们可以从重视基础说起,然后就是提高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把课程设计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了解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字、传统节日和饮食方面的民族风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方法  通过收集、处理资料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风情的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对各民族的民族风情感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文字、传统节日和饮食方面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期刊
有这样一个事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过去,一到深秋浓冬,有些农民就利用农闲时间上山去挖树疙瘩,用以烧饭或取暖。但有经验的农夫在冬天从不挖树疙瘩,而是在春天以后才挖。他们认为这样才不会“错判”有些树疙瘩之“死”。  农夫的这一观点和做法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怎样的启示作用呢?我认为,农夫的观点充分显示出农夫的经验和胸怀,春天以后才挖树疙瘩的做法说明农夫既了解树木生长的规律性、阶段性,又认知认可树木生长时彼
期刊
进入21世纪,中国大踏步地进入了数字时代,计算机、网络、手机已深入到千家万户,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调查报告,截至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为6.20亿。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数字时代的到来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交流与信息传递方式,过去我们是通过面谈、书信、电话进行交流,而现在人们则借助短信
期刊
一、课题的缘起  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从小培养。正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加強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问是教师发问和幼儿回应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提高互动的质量和幼儿的各种能力。从中能
期刊
第1章 柴可夫斯基简介及套曲《四季》创作背景  一、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于1840年在俄罗斯沃斯克出生在维亚特卡省附近村庄的一个贵族家庭,而因此他也有机会早早的接受了系统的素质教育,他的父亲是矿山的一名工程师,而母亲则是带领柴可夫斯基走向音乐道路的导航,他的母亲具有非常良好的音乐修养,在柴可夫斯基小的时候母亲就指导柴可夫斯基学习钢琴,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自理訓练是指对孤独症儿童自我料理基本生活与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所必需的活动能力训练。其目的是在于使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补偿智力缺陷,使之能独立或者半独立地生活。而孤独症学生由于智能障碍以及刻板拒绝环境变化等特性,生活自理训练难度相当大,只有采取合适的方法(如应用行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
期刊
一、《初中生思维培养——以地理读图为例》调查问卷采用的变量  变量1:年级;变量2:性别;变量3:成长环境(乡村,集镇,城市);变量4:独生子女(是和否);变量5:父母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变量6:感兴趣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中学常规科目)。  变量7——《地理读图能力测试》成绩:  共20题,每题5分,共100分。测试的读图能力及权重分配说明:  1至4题测试“方向辨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