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章 柴可夫斯基简介及套曲《四季》创作背景
一、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于1840年在俄罗斯沃斯克出生在维亚特卡省附近村庄的一个贵族家庭,而因此他也有机会早早的接受了系统的素质教育,他的父亲是矿山的一名工程师,而母亲则是带领柴可夫斯基走向音乐道路的导航,他的母亲具有非常良好的音乐修养,在柴可夫斯基小的时候母亲就指导柴可夫斯基学习钢琴,并且教授柴可夫斯基很多好听的俄罗斯民族歌曲。这也让柴可夫斯基从童年起就在母亲的熏陶下对以后的音乐修养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二、套曲《四季》的创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套曲《四季》创作于19世纪的中后期,19世纪的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与农奴制和封建专制体制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19世纪前期的1812卫国战争以及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成功,都从根本上推动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强烈的加大了俄罗斯人民对农奴制以及封建专制反抗的决心。也使俄罗斯音乐领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状态。而《四季》创作时,俄罗斯社会正值动荡时期,社会动乱以及变革严重的左右着人们的宗教信仰以及思想原则,而这一时期的社会使各层次进步的艺术家对社会十分不满并且产生了对生活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思想。套曲《四季》中的二月、八月和十二月主题的曲子都深刻的刻画出了那一阶段的人们对安稳的生活以及生活的祥和的追求。
(二)写作背景
随着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及《c小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和《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三部交响曲的成功创作使他享誉在外,而同一时期圣彼得堡文艺月刊的主编贝纳得找到了柴可夫斯基,贝纳得找了十二首内容上与一年十二个节气相近的俄罗斯诗歌,希望柴可夫斯基能够为诗歌对应谱曲刊登新创刊。而柴可夫斯基则把这当作一件随手可做的日常工作接手了。在每个月杂志出刊前他的男仆都会按时提醒他,好让他在出刊前完成创作。而六月和十一月使他并没有创作灵感,就分别用《船歌》和《三驾马车》作为六月曲和十一月曲。而如今这两首也是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两首曲子。
第2章 钢琴套曲《四季》作品简析《四季》是柴可夫斯基根据一年十二个季节不同的特色以及十二首不同的民间特色的诗歌加以融合创作出来的,《四季》这部套曲里面的每一首作品的题目都恰当的暗示出了乐曲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以及整体情绪,无论是节日的描写,动态静态物体的描写和自然风光的描绘通篇以及俄罗斯民间舞曲节奏的手段也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
套曲《四季》共有12首与四季中每一个节气所对应的曲子,第一首《一月——炉边》,描写的是寒冷的冬天下的夜晚是多么沉寂的世界,各种狂躁的、不安的状态互相交织把人们带进了一中阴沉忧郁的环境中,体现了一种追求安稳生活的愿望。第二首《二月——狂欢夜》描写的是欧洲民间节日,每当这个日子人们会欢歌热舞三天来庆祝,音乐表现上活跃、节奏感强,鲜明的刻画出了一副狂欢作乐的场景。第三首《三月——云雀之歌》用轻快巧妙的旋律描绘了一幅云雀欢舞的春天景象。第四首《四月——松雪草》通过好似对松雪草拟人化的内心独白来用那好似饱经风霜的旋律展现出他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五首《五月——五月之夜》用对冰雪的告别来对五月之夜的清静加以赞叹。第六首《六月——船歌》采用平稳的4/4拍节奏来刻画俄罗斯平底船的滑行节奏,那悠长的旋律形象刻画出了俄罗斯土地上人们的宽厚、诚挚的形象。第七首《七月——刈者之歌》生动的描绘出了一副热火朝天劳动的画面。第八首《八月——收获》描写出了劳动者对丰收的向往以及劳动带来的喜悦之情。第九首《九月——狩猎》形象地刻画出狩猎队伍在狩猎过程中激动人心又热情洋溢的画面。第十首《十月——秋之歌》随着月份进入了秋天,而此曲则描绘了一幅落叶萧瑟的画面,带着一丝悲秋的意味。第十一首《十一月——三驾马车》描绘的是在银装素裹的俄罗斯原野的一条小路上,一位俊朗的小伙子驾着雪橇唱着俄罗斯民歌疾驰而去的画面,而这一瞬间,雪花飞扬,积雪吱吱作响,刻画出了一幅欢快而又活泼的画面。最后一曲《十二月——圣诞欢歌》采用了圆舞曲的形式如轻歌曼舞般的音乐塑造出了一副圣诞节中一位幽默可爱的女孩的形象。
第3章 钢琴套曲《四季》的创作风格
一、诗意的标题性
用文字来表达叙述曲者的创作内容以及意图的乐曲的这种文字被称作“标题”,而“标题音乐”则是16世纪到19世纪三十年代期间开始繁荣起来的。而这种标题音乐通常都是在民间小说、诗歌、传说等民间艺术中取材。标题音乐能够在乐曲演奏之前讓听者根据所立标题通过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对作品产生无限发散性的想象,而它相对于无题音乐更容易被听众所理解,更加通俗化、大众化。钢琴套曲《四季》中每一首作品都有着生动而又形象的标题。像《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获》《九月——狩猎》这三首都是以生活劳动为题的。
二、模拟的创作手法
(一)浪漫主义特色与民族主义特色并存的创作风格
1.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欧洲音乐史上19世纪初往后的一百多年都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套曲《四季》的创作前文有提到是圣彼得堡文艺月刊主编的邀请,需要柴可夫斯基每个月都要交一份谱曲进行刊登,而这一行为则反映了当时俄罗斯对钢琴音乐发展的普及型,而这也刚好符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2.浓郁的民族主义特色
十九世纪作为民族主义的世纪,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音乐家们更加注重民族性。《四季》中的《六月——船歌》便是在这个童年经历下带来的灵感。在俄罗斯传统节日时,柴可夫斯基父母都会带着孩子按照风俗习惯过节,而这些民族习惯也是“狂欢节”“圣诞节”的灵感出处。“三驾马车”是一首极具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曲子,原野、小河、铃声、高山以及白雪皑皑的画面都十分贴近作者幼年所生活的环境。而这种浓郁的民族主义特色,也是钢琴套曲《四季》的重要创作风格之一。
(二)简洁性与多样性并存的创作风格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钢琴方面的大多为小品类,而作品《四季》又是作者當作闲暇时的工作来随性创作的,在创作中则使用了相对更加精巧而又短小的三部曲式结构来进行创作, 而这种适用于各种主题发挥以及各种风格内容的曲式使创作也变得更加灵活。
一、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俄罗斯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于1840年在俄罗斯沃斯克出生在维亚特卡省附近村庄的一个贵族家庭,而因此他也有机会早早的接受了系统的素质教育,他的父亲是矿山的一名工程师,而母亲则是带领柴可夫斯基走向音乐道路的导航,他的母亲具有非常良好的音乐修养,在柴可夫斯基小的时候母亲就指导柴可夫斯基学习钢琴,并且教授柴可夫斯基很多好听的俄罗斯民族歌曲。这也让柴可夫斯基从童年起就在母亲的熏陶下对以后的音乐修养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二、套曲《四季》的创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套曲《四季》创作于19世纪的中后期,19世纪的俄罗斯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与农奴制和封建专制体制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19世纪前期的1812卫国战争以及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成功,都从根本上推动俄罗斯民族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强烈的加大了俄罗斯人民对农奴制以及封建专制反抗的决心。也使俄罗斯音乐领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状态。而《四季》创作时,俄罗斯社会正值动荡时期,社会动乱以及变革严重的左右着人们的宗教信仰以及思想原则,而这一时期的社会使各层次进步的艺术家对社会十分不满并且产生了对生活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思想。套曲《四季》中的二月、八月和十二月主题的曲子都深刻的刻画出了那一阶段的人们对安稳的生活以及生活的祥和的追求。
(二)写作背景
随着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及《c小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和《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三部交响曲的成功创作使他享誉在外,而同一时期圣彼得堡文艺月刊的主编贝纳得找到了柴可夫斯基,贝纳得找了十二首内容上与一年十二个节气相近的俄罗斯诗歌,希望柴可夫斯基能够为诗歌对应谱曲刊登新创刊。而柴可夫斯基则把这当作一件随手可做的日常工作接手了。在每个月杂志出刊前他的男仆都会按时提醒他,好让他在出刊前完成创作。而六月和十一月使他并没有创作灵感,就分别用《船歌》和《三驾马车》作为六月曲和十一月曲。而如今这两首也是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两首曲子。
第2章 钢琴套曲《四季》作品简析《四季》是柴可夫斯基根据一年十二个季节不同的特色以及十二首不同的民间特色的诗歌加以融合创作出来的,《四季》这部套曲里面的每一首作品的题目都恰当的暗示出了乐曲所表现的主题内容以及整体情绪,无论是节日的描写,动态静态物体的描写和自然风光的描绘通篇以及俄罗斯民间舞曲节奏的手段也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
套曲《四季》共有12首与四季中每一个节气所对应的曲子,第一首《一月——炉边》,描写的是寒冷的冬天下的夜晚是多么沉寂的世界,各种狂躁的、不安的状态互相交织把人们带进了一中阴沉忧郁的环境中,体现了一种追求安稳生活的愿望。第二首《二月——狂欢夜》描写的是欧洲民间节日,每当这个日子人们会欢歌热舞三天来庆祝,音乐表现上活跃、节奏感强,鲜明的刻画出了一副狂欢作乐的场景。第三首《三月——云雀之歌》用轻快巧妙的旋律描绘了一幅云雀欢舞的春天景象。第四首《四月——松雪草》通过好似对松雪草拟人化的内心独白来用那好似饱经风霜的旋律展现出他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五首《五月——五月之夜》用对冰雪的告别来对五月之夜的清静加以赞叹。第六首《六月——船歌》采用平稳的4/4拍节奏来刻画俄罗斯平底船的滑行节奏,那悠长的旋律形象刻画出了俄罗斯土地上人们的宽厚、诚挚的形象。第七首《七月——刈者之歌》生动的描绘出了一副热火朝天劳动的画面。第八首《八月——收获》描写出了劳动者对丰收的向往以及劳动带来的喜悦之情。第九首《九月——狩猎》形象地刻画出狩猎队伍在狩猎过程中激动人心又热情洋溢的画面。第十首《十月——秋之歌》随着月份进入了秋天,而此曲则描绘了一幅落叶萧瑟的画面,带着一丝悲秋的意味。第十一首《十一月——三驾马车》描绘的是在银装素裹的俄罗斯原野的一条小路上,一位俊朗的小伙子驾着雪橇唱着俄罗斯民歌疾驰而去的画面,而这一瞬间,雪花飞扬,积雪吱吱作响,刻画出了一幅欢快而又活泼的画面。最后一曲《十二月——圣诞欢歌》采用了圆舞曲的形式如轻歌曼舞般的音乐塑造出了一副圣诞节中一位幽默可爱的女孩的形象。
第3章 钢琴套曲《四季》的创作风格
一、诗意的标题性
用文字来表达叙述曲者的创作内容以及意图的乐曲的这种文字被称作“标题”,而“标题音乐”则是16世纪到19世纪三十年代期间开始繁荣起来的。而这种标题音乐通常都是在民间小说、诗歌、传说等民间艺术中取材。标题音乐能够在乐曲演奏之前讓听者根据所立标题通过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对作品产生无限发散性的想象,而它相对于无题音乐更容易被听众所理解,更加通俗化、大众化。钢琴套曲《四季》中每一首作品都有着生动而又形象的标题。像《七月——刈者之歌》《八月——收获》《九月——狩猎》这三首都是以生活劳动为题的。
二、模拟的创作手法
(一)浪漫主义特色与民族主义特色并存的创作风格
1.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欧洲音乐史上19世纪初往后的一百多年都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套曲《四季》的创作前文有提到是圣彼得堡文艺月刊主编的邀请,需要柴可夫斯基每个月都要交一份谱曲进行刊登,而这一行为则反映了当时俄罗斯对钢琴音乐发展的普及型,而这也刚好符合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2.浓郁的民族主义特色
十九世纪作为民族主义的世纪,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音乐家们更加注重民族性。《四季》中的《六月——船歌》便是在这个童年经历下带来的灵感。在俄罗斯传统节日时,柴可夫斯基父母都会带着孩子按照风俗习惯过节,而这些民族习惯也是“狂欢节”“圣诞节”的灵感出处。“三驾马车”是一首极具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曲子,原野、小河、铃声、高山以及白雪皑皑的画面都十分贴近作者幼年所生活的环境。而这种浓郁的民族主义特色,也是钢琴套曲《四季》的重要创作风格之一。
(二)简洁性与多样性并存的创作风格
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钢琴方面的大多为小品类,而作品《四季》又是作者當作闲暇时的工作来随性创作的,在创作中则使用了相对更加精巧而又短小的三部曲式结构来进行创作, 而这种适用于各种主题发挥以及各种风格内容的曲式使创作也变得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