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材料绘画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LANJI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现实生活随之发生着不断变位。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一种具有当代性的艺术创作形式,在材料选择与形式呈现上,也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产生与时俱进的变化。M系列综合材料绘画,以对手机这种现时代电子科技产品的解构为主要创作素材,在材料选择、肌理处理等创作手法上,典型化地体现了绘画与科技产品的结合和创作理念的顺应时代的变化。
  关键词:综合材料;现代绘画;科技;艺术人文
  综合材料绘画在现代艺术领域中,是指混合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20世纪初,运用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的出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是与当时文化思潮相契合的。这打破了一直以来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窠臼,出现了更多、更新、更直接的艺术创作形式。当时的综合材料艺术运用,更多地体现在思维方式的突破方面,故在材料的选择与制作上,艺术家选择了直接有利于艺术创作思想表现的材料和肌理,以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给我们一个异彩纷呈的现代综合材料艺术视野。
  追根溯源,自1908年起,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艺术家,就进行了综合材料艺术的创新尝试,他们将墙纸、乐谱、油画布、硬纸板、旧金属零件等材料拼贴到画面上,并利用类似梳子的工具,模仿油漆匠制造的木纹效果,还把沙子、木屑及颜料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各种特殊的肌理效果。这一创作时期被称为“综合的”或“拼贴的”立体主义艺术。立体主义艺术家这个时期的尝试,开启了后来的现代综合材料艺术。
  近百年来,综合材料绘画已经由小范围、个人化的艺术尝试发展成为带有鲜明当代艺术特征的创作形式,也是被越来越多的现代艺术家应用的一种艺术语言,其材料选择的时代特征也更加明显。今天,综合材料艺术创作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等艺术种类,逐步形成了其独有的形式语言。我们也从中看到,现代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选择,进一步体现了绘画语言的时代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品、电子产品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各处。其中最能体现科技产品普及性的,就是手持移动通信终端,也就是手机。手机的普及带给我们更加便利的沟通联络,改变了我们学习、娱乐等诸多方面的生存方式,激发了人们更广泛的阅读和思考,也让我们的交流和思索,超越了有限的时空和物象。但是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人们逐渐疏于直面沟通。当我们一朝拆开这个如魔盒般的小小物件,看到的是塑料、金属、螺丝、线路板等冷冰冰的物态,它们却曾经产生了巨大驱动力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假若我们将手机拆解重构并创作为艺术作品,呈现给人们的不是这一部手机的残骸遗体,而是基于其物理基础的破碎而消亡掉的基本功能。那么,手机改变人们生活的内在力量,以及手机所赋予我们的交流、倾诉、抒发情怀的作用真的随之消失了?还是转移了?其实真正改变的,应该是我们自身,我们的内心。在M系列绘画中,手机的物态变成了产品零件的集合,一种科技工业产品的碎片。可以说,在作品中手机已嬗变为艺术作品的一个符号元素,一个引发我们诘问、思考的切入点。手机解构成为新的造型物态,由原来本是冷漠的、理性的电子产品,衍生出一个抽象的、模糊而虚拟的场域,在无形之中盈满了可资诠释的无限可能。M系列的构图多采用以点、线、面为主的极简形式,画面的肌理,成为作品绘画语言中的辅助元素,起到了合理而又巧妙地衔接颜料与材料的作用。
  M系列—“古典”,本作品的构图形式采用了体现儒家传统中庸哲学的方与圆、对称图式。主要材料是一部2009年出品的手机,通过对其进行物态转换的创作尝试,形成了新的艺术视觉形式。应当说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精神“跨经验”过程,贯穿着“传统和现代”“个体与社会”等相互关联而又有些相悖的逻辑。手机是绝对的现代科技产物,随之而来的是人们交流语境的变迁,我们所认为的“古典”精神是否会丧失传承与批判能力呢?作者的创作思想源头就是对上述问题的反思。我们能够基于“古典”进行现代人文思考,得益于交流和传承。手机的本有物态,恰恰在现代社会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典—现代”的交流,而同时也造成了思想传承的断裂。抽象的艺术形式使画面的意境,通过具象形态的抽离和具象、抽象两者的相互转化融合,力图凸显古典、传统图式的现代表现意味。(图1)
  象外之象里的“象”,不仅包括个人的审美经验、记忆和现实世界的种种具体表象,更偏向作品内在的象征性意味。作品“非黑即白”(图2)只用了黑色与白色两种颜料,但观者可以在黑色、白色、灰色中品读出温和细微的其他色彩倾向。非黑即白,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绝对理性观念。我们现实世界的种种事物,看上去似是简单,但其背后必是五味杂陈。画面所呈现的秩序感,表象上传达了一种理性和谐,但其深层意味,恰恰是作者汹涌的情感、创作意志,乃至繁复的人生体验。
  以手机为主要材料的M系列作品,是作者近年来进行的艺术创作尝试,是一个大系列,篇幅所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总体上讲,这个系列的综合材料绘画,是作者通过反思、观察生活中的日常情境,揉入个人对现实的体验,将手机的具象物态抽离,重新解构产生新的画面情境,来引导和激发观者进行关于人、环境、交流等关系的深层思考。设若一件事物,我们将之打破,改变其理性、正常的表象,必然会有一种全新的、迷幻的、轻松的甚至是凌乱的视觉感受。因之而来的或许会是冷漠的、失调的精神状态,这可能就是人们心里对于现代生活某些潜在的内心感受。沿着这个思路不断思考,作者将会继续反思、探索,把M系列的阐释进行下去。
  作者简介:张淼(1975—),男,山东聊城人,本科,麦田雨(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研究方向:综合材料绘画,水彩小品,抽象随笔插画。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且民族众多,服饰文化经历长期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它传达着民族的生活习惯、信仰风俗等多元化的文化内质。传承传统服饰文化在服饰设计的教学方面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在传承中创新,中国服饰才会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民族服饰文化;服饰设计教育;传承;创新  中华民族服饰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其具有适中、和谐的“情理美”和追求意境的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音乐的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特点,音乐中的流行元素与民族元素相融合,是当今音乐发展的一大趋势,希望本文对于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创新做出有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玖月奇迹”;民族与流行;融合与创新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对民歌的发展和传播有了相当大的挑战,因此,要让现在的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民歌、喜欢民歌,从创作到表演形式都需要创新,融合
期刊
摘 要:在社会化高度融合与发展、信息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戏剧的生存与发展即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危机也存有相对宽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那么,如何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跟上时代需求、如何迎合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戏剧人物造型设计者,面对一部传统戏剧中性格迥异的众多角色时,如何即保留住观众耳熟能详的传统形象印记、又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合理的融入流行元素与创新意识,为现代观众所接
期刊
摘 要:电影艺术发展至今天,暴力元素已经成为电影视听语言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各个国家的电影创作者都在尝试着将这种极端的元素融入进大众审美体系,并被受众广为接受。姜文是一名“演而优则导”的电影导演,在他的作品中,从开始逐渐显现出暴力的元素到后来不断利用暴力元素作为其电影视听语言表述的最基本的手法之一,通过导演作品《让子弹飞》,将暴力革命进行到底,从而显出姜文电影暴力美学风格所形成的独特品质。  关键
期刊
摘 要:说起超级写实主义绘画艺术,我们的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一幅幅惟妙惟肖的艺术作品。来自美国的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家达米安·洛布对于细节赋以精准刻画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文章介绍了超级写实主义的背景,以及达米安·洛布的艺术风格和他作品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超级写实主义;达米安·洛布;摄影  1 超级写实主义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风行抽象艺术,因此,一种对抽象艺术垄断状态持反抗的情绪产生
期刊
摘 要:信笔是一种高度追求自我意识的书写状态,苏轼曾屡次坦言信笔而书,并以此为快,却遭到董其昌等人的批评。董其昌与苏轼所谓的信笔其实有一些不同的含义,本文以苏轼的书法为例,分析苏轼信笔的含义以及与时代的关系,强调信笔是一种自然逍遥的状态。  关键词:信笔;苏轼;尚意  信笔是指随手书写,不甚经意。在《辞海》中,“信”有“信任、听凭、随意”的义项,它是没有经过刻意的安排,纵笔所如,不受拘束,是一种高
期刊
摘 要:本格蕾丝是美国著名雕塑家、画家、概念和表演艺术家。本格蕾丝的作品与女权主义运动有着的复杂关系,她是女性主义艺术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她一直致力于尝试突破男性霸权定义艺术的实践,在男性霸权的艺术规则中,某些材料被人为定义为男性化属性,只有艺术家使用,诸如石头、砖、黏土、钢带、油漆等。她试图通过使用这些材料,完成女性前所未有的创作,成为超时代的艺术品。  关键词:雕塑家;油漆;影像;观念艺术
期刊
摘 要:溥仪为清朝最后一任皇帝,也是中国帝制“最后终结者”,但由于他的个人原因,不须要为朝代灭亡负责,仅仅为历史的符号,但是其后来几十年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本文即是在读完本书的基础上对这位皇帝的评价,以对其他学人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皇帝;清代;自传  俗语曰“时势造英雄”,但历史人物如果未能抓住历史车轮带给自己的历史使命感,而是随波逐流,则他的人生往往沉沦在历史长河中。而爱新觉
期刊
摘 要:传统工艺已经衰老、抢救性保护之余我们也要正视这个现实。“工匠”作为一种精神值得我们祭奠,“匠心”也将在新时代“工匠”的身上得以延续。“工匠”精神如灯传照,但工艺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智造”时代的工艺不再受产量的技术限制、不再受异地运输的空间限制、不再受物料的质量限制、不再受传承的经验限制、不再受人力的成本限制、不再受制作的时间限制……这是一个全新的工艺时代。对年轻的工艺学习者而言、这是最好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技术与艺术相融合且互动性趋势明显。新技术的应用为展品的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理解展品的信息。本文以介绍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的展品为主,分析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以及代替现实技术(SR)在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交互式虚拟展示设计;互动;体验;沉浸;融合  伴随着新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如数字
期刊